历史故事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收藏 0 0

黛玉进贾府,是贾母派人来接,并且“刚老太太还念诵呢”,显然贾府早有准备。可是进荣国府大门时,“却也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为什么放着大门不让走,要进西角门?是不是王夫人、或者谁暗中吩咐,给黛玉一个下马威?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与之相应的,还有黛玉拜见王夫人时,不进正堂,而是进“东房门”。在这里坐了一会儿,又“到了东廊三门小正房内”,才见到了王夫人。并且坐下来叙话,一来就是不许“沾惹”宝玉。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把这些联系起来看,的确有“下马威”之感,难怪黛玉暗叹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更难怪黛玉会写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凄凉诗句来了。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但是!黛玉到贾府,走在“宁荣街”,是先路过宁国府的。黛玉在轿中看到:宁国府“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难道为了让黛玉走荣国府的角门,连宁国府也关上大门不让出入?如果真是这样,哪是接外甥女,分明是如临大敌了。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事实上,《红楼梦》中写到出入宁荣两府大门的,仅仅有过两次。一次是“宁国府除夕祭宗祠”,阖家大祭,连老寿星贾母也亲自来到宁国府中,其余“有诰命者”“诸子弟”乃至宝琴等亲戚都来参加,是从正门出入。另一次则是秦可卿逝世,写王熙凤来宁国府“大门上,只见门灯朗挂”,是从正门进入的。

王熙凤与尤氏、秦氏要好,来往宁国府几乎是家常便饭,这一次特意用她的眼睛去看宁国府大门,显然与平时不同。由此可知,平时凤姐来往,多半也是由角门出入,走正门恐怕不多。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作品中倒是还出现过几次“正门”字样。比如说“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今贾政虽进的是正门,却行的是僻路”“来至当中,进了向南的正门,贾母下了轿,惜春已接了出来”“只见园中正门与各处角门仍未关”等等,但这些写的都是大观园的、或者是某个院子的正门,而不是宁荣二府的正门了。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此外还有两次提到“大门”,一次是元春省亲,“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等候,“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另一次是贾敬去世,出差(入朝随祭)的贾母回来,贾琏打前站,“宝玉听了,连忙起身,迎至大门以内等待”。再有就是经过大门,而未必是从大门出入了。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两次走“正门”,两次走“大门”,应该是同样的概念。也就是说,只有遇到省亲、祭祖、或者死亡出殡之类的礼仪大事,才会打开“正门”“大门”。其余时候,都是出入角门,并不是为给黛玉“下马威”而专设的待遇。就是端午打醮,阖府出去,也是车马停在大门外,贾母等步行出来坐车,没有说明是走大门正门还是东西角门。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再说拜见王夫人这一段。黛玉先去见贾赦,然后回来见贾政,于是到了王夫人房中。别忘了,是邢夫人从贾母身边把黛玉领走的,王夫人可没走。拜见完毕后,又是王夫人携黛玉回贾母处用饭。也就是说,在黛玉刚到王夫人屋里时,王夫人并不在家,是听到黛玉来拜的消息,才急忙从贾母屋里赶回来招待。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黛玉等候王夫人,是在东边耳房,这是“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的地方,是婆子们领来的。而王夫人回来,特意把黛玉请到“东廊三间小正房内”,较为正式的居所。这哪里是给黛玉“下马威”?分明是客气而尊重。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至于叮嘱黛玉别理宝玉,那更是王夫人最大的心病。她一辈子都反对任何美丽少女与宝玉的接近,不管是主子姑娘还是下人丫鬟。急急忙忙地叮嘱黛玉,也不过是深知儿子的“劣性”,防患未然而已。

还没进门就遇下马威?黛玉进贾府为何走“西角门”

黛玉在贾府,确实生存艰难。但她的艰难,有深刻的时代特征,并不是像后宫戏里那样,人人“腹黑”,个个“心机”。如果把后宫争宠、彼此陷害的思路引到《红楼梦》里,不仅庸俗化,而且简单化,是对作品的亵渎。

上一篇

焦大醉骂骂的是谁,王熙凤是否有嫌疑?

下一篇

贾赦和孙绍祖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