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抄检大观园,探春发飙王熙凤为何不生气?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抄检大观园,探春发飙王熙凤为何不生气?
收藏 0 0

探春一直是积极向王夫人、向贾母靠拢的。但她的靠拢,不是无原则的曲意逢迎,而是在价值观上对以王夫人为代表的“主子”的认同。

探春一向以为,主子就要有主子的样子。比如赵姨娘找芳官打架,探春很生气,不是气赵姨娘不该怨恨芳官,而是认为:“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玩意儿”“不恕时,也只该叫了管事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在迎春被奶嫂勒索时,探春也强调:“咱们是主子,自然不理论那些钱财小事”,一边派人叫了平儿来处理,绝不肯失了自己的主子身份。

抄检大观园,探春发飙王熙凤为何不生气?

探春不搞两套标准。她评判王夫人也是一样的。如果王夫人自重、不失身份,她愿意替她出头辩白冤枉。但如果王夫人的做法不合适,她也毫不犹豫地提出质疑。所以在抄检大观园时,即使没有机会直接与王夫人面对,她也不隐瞒,公开亮明自己的观点:“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王善保家的无理挑衅,探春更是毫不回避,不仅一把掌打过去,而且指明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我就领。”意思是“该怎么”我才领,你们鬼鬼祟祟的小奸小坏,我是不肯领的。

抄检大观园,探春发飙王熙凤为何不生气?

抄检大观园是为了查绣春囊。关于绣春囊,王熙凤是这样考虑的:“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

这个方案,看似软弱,其实疏而不漏:绣春囊的出现,说明园子里有奸情事。只要把“年纪大些的”、“咬牙难缠的”撵出去,就可以杜绝后患。至于绣春囊的主人是谁,如果是园中的丫鬟,一定在“年纪大些的”、“咬牙难缠的”行列,总不可能不解人事的小屁孩拿着这样的东西玩吧?

抄检大观园,探春发飙王熙凤为何不生气?

如果绣春囊的主人,不是园中的丫鬟,而是偶来游戏的贾赦贾珍侍妾、或者白天服役晚上回家的仆妇,进园时带绣春囊的机率就不大,不小心丢失的可能性更小。即使真的出现,也是极其偶然的事件,几乎不可能再出现。

绣春囊的确是大伤风化的恶性事件,好在被傻大姐捡到、被邢夫人收缴,别人没有看到,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在没有严重、广泛、宣扬性后果的情况下,顾一顾自己的面子,别把丑闻张扬开去,也是对大观园、对贾府名誉的保护,是对王夫人、王熙凤两代管家人的保护。

抄检大观园,探春发飙王熙凤为何不生气?

按王熙凤的方案,杜绝源头、暗暗查访、不事声张,这才是解决问题最周全的方案。可惜王夫人不听,却听王善保家的的半看笑话、半挑唆生事、半公报私仇的建议。王熙凤心里,多半大骂王夫人愚不可及!

可是,王夫人已经把绣春囊的嫌疑放在了王熙凤身上(这是可以辩解的),而且大观园的管理、贾府的管理确实是王熙凤的职责(这是无法推卸的)。王熙凤理亏加气短,不敢据理力争、坚持自己的意见。

抄检大观园,探春发飙王熙凤为何不生气?

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不表示没有意见。意见很大,只是敢怒不敢言。接下来王夫人又安排王熙凤执行抄检行动,还派王善保家的这个敌对阵营的人作帮手(或者监督?),王熙凤的怒气更加勃然。被迫去做自己不愿意、甚至反对的事,她这时是巴不得有人顶撞,表面是顶撞自己,其实是顶撞王夫人、还有背后的邢夫人。

探春发飙,王熙凤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生气?

上一篇

文盲王夫人,怎么就是看不上学富五车的林黛玉?

下一篇

贾敬出家的真相,藏在一个无名家人的话里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