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大观园中,为何不设湘云住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大观园中,为何不设湘云住处?
收藏 0 0

湘云与钗黛,是一时瑜亮的才女,而她性格豪爽,气质活泼,甚至比钗黛更少负面评价。在《红楼梦》构思撰写修改的过程中,她甚至会接替宝钗,成为宝玉晚年的生活伴侣。然而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在大观园中,竟然没有自己的住处。

大观园中,为何不设湘云住处?

是大观园中没有房子了吗?不是。入住大观园之初,是各位姑娘小姐自己挑选的,显然房舍还有富裕。是贾母或王夫人或王熙凤对她另眼相看、不肯厚待吗?也不是。贾母曾经考虑过给她安排一个住处的。但到最后,宝钗搬离大观园,湘云竟被打发到最冷清的稻香村与李纨居住,虽未流离失所,也多少有点狼狈难堪了。

湘云小时候,曾经在贾府长住过,并且有由贾母拨给她专属的丫鬟,而且不止一个:袭人后来留下来,翠缕却跟着她回了家,算到史家的人了。但是随着“我们太太”的去世,湘云回到史家,再来贾府就成为暂住了。

大观园中,为何不设湘云住处?

“我们太太”是谁,我也有过犹豫。一般称“我们太太”是指母亲,但湘云“襁褓之中父母违”,总不会是生下来就寄居贾府,到母亲死后,反而把襁褓婴儿接回去吧?

那么,这个“我们太太”应该是指湘云的祖母。但这仍不合常理。父母死去,应该由视线抚养,就像迎春母亲去世跟着贾母生活一样。湘云的祖母为什么会让孙女住在她的小姑子、湘云的姑奶奶家里?

大观园中,为何不设湘云住处?

从后文来看,湘云的婶婶(也许还有堂嫂之类)对湘云不好,给零花钱很少,还指使她熬夜干活。但这又不能看作虐待,因为史家是“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婶婶堂嫂也在干活。只能说,湘云这嫂嫂自己勤俭过人,也同样严格要求别人。

严格要求也没错,但湘云毕竟只是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经常三更半夜地干活,而且没有交友自由,这日子也是很苦了。湘云的祖母、这位史老太太也许就是看穿了儿媳(就是湘云婶婶)的为人,知道湘云跟着她肯定受苦,所以宁可把湘云寄养在贾家。为什么史老太太自己不抚养?可能年老、多病、体弱,精力有限。

大观园中,为何不设湘云住处?

史老太太的这一点体贴,给湘云的幼年争取到宽松欢快的生活空间。但是史老太太一去世,湘云当然要回家守孝,这以后其叔婶就不再让她到贾府长住了。当然这叔叔婶婶也有道理:湘云渐渐大了(几岁算大,并没有一定的标准),“终不成史(林)家的女儿在你贾家一世不成?”“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落人耻笑。”

叔叔婶婶不肯“落人耻笑”,又不肯、或者不愿、或者不会体贴照顾湘云,使得湘去在自己家里度日如年,一到回家的时候就“眼泪汪汪”“缱绻难舍”,而“见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屈”。

大观园中,为何不设湘云住处?

湘云这种两难的心理,直接影响了贾母对她的态度:不照顾,可怜她过得艰难;照顾多了,又让她更受气。于是贾母只好常常找机会接她来小住,却绝不便在大观园里为她专设一住住所。

直到湘云的叔叔保龄侯史鼐“迁委了外省大员”,要离京外任,贾母才以“舍不得”为理由,把湘云留住在贾府。这时的贾母倒是想给湘云“另设一处与他住”,也具备了外在条件、不怕叔叔婶婶挑理,但湘云正与宝钗感情深厚,“执意不肯,定要和宝钗一处住”,把她安排到蘅芜苑里。

大观园中,为何不设湘云住处?

湘云还是太天真啊。宝钗替她出资操办螃蟹宴、替她做几件针线活、听她诉说委屈排解苦恼,她就认定“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但宝钗毕竟不是她的亲姐姐,而且宝钗对人的好是普遍的,不是只对她一个。更重要的是,宝钗有自己的生活,湘云不可能成为她生活的中心、或者是重心。到宝钗遇到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宝钗只顾得了自己。

抄检大观园之后,为了维护名誉,宝钗急急搬回家去。这可不是暂时搬走,而是“从此你老人家省跑这一处的腿子了”,是长久的离去。宝钗走得干净彻底,执意和他一起住的湘云就很尴尬。人家家里忙着准备娶亲,不可能领她一起去住;宝钗是为避嫌而走,也不可能把蘅芜苑转交给湘云,否则就不干脆了;初来时“执意不肯”另设一处,这时候怎么好意思要求另设一处?

大观园中,为何不设湘云住处?

宝钗还是考虑到湘云的,所以安排李纨“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他住一两日,岂不省事?”替湘云安排了后路。冷清的李纨怎么会与湘云投契?可是,“叫花子是没权力点菜的”,到这地步,她也只好接受,连回史家去受婶婶的气都不可能了。

人贵自立啊。湘云当初没有抓住机会,没有自己的地盘,如今落到这样难堪的地步。这该怪谁呢?

上一篇

如果探春是男孩,王夫人还会对她这样好吗?

下一篇

岫烟住大观园,为什么“不便另设一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