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要强的探春,该如何对待自甘下流的生母赵姨娘?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要强的探春,该如何对待自甘下流的生母赵姨娘?
收藏 0 0

有一个时期,因为受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响,有些评论家批评探春不肯认生母赵姨娘,不承认舅舅赵国基,一心攀高枝接近王夫人。这个敏慧的姑娘探春,似乎变成了忘本、背叛的典型。

其实探春从来没有不承认生母赵姨娘。说她称生母为“姨娘”而不叫母亲或娘,是不了解贾府的规矩。宝玉几乎没叫过王夫人为“娘”,偶然叫一次,也不是直接称呼,而是转述,比如“我偏着娘,说大爷大娘不成?”一般都是叫太太,哪怕是亲热地开玩笑:“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

要强的探春,该如何对待自甘下流的生母赵姨娘?

也不止宝玉,就是贾母提起王夫人,也是“你太太”,对薛姨妈提起邢夫人则是“我那大太太”。同样的,宝玉除了偶然背后提一句“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一般都是叫“老爷”的。在这样氛围之中,探春当然也是叫“老爷”“太太”“姨娘”,这并不表示她不承认自己是赵姨娘生的。

愚妾争闲气一回,探春说:“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她气赵姨娘时常“表白”,痛恨自己的庶出出身。痛恨是痛恨,并没有不承认。

要强的探春,该如何对待自甘下流的生母赵姨娘?

探春和赵姨娘也并非不亲密。某次赵姨娘去潇湘馆,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赵姨娘并不住在大观园,偶然来一次,大家都知道她是探望探春。

薛姨妈偶住大观园,“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有赵姨娘与贾环来嘈聒,甚不方便”,不能住在探春的秋爽斋。不仅是赵姨娘常常来找探春,贾环也没少来。“嘈聒”说他们说话不斯文,也包括常常争吵。看来母女姐弟之间,并不是冷淡疏远。

要强的探春,该如何对待自甘下流的生母赵姨娘?

探春和赵姨娘的分歧,主要是在对自己的定位上。探春虽是庶出,毕竟是主子。

中世纪欧洲某些国家,私生子是不合法的,没有继承权,不仅做不了贵族,反而会是婚生子的奴才。美洲也有这样的情况,黑奴所生的黑白混血儿,生下来就是奴隶,而与他(她)有血缘之亲的父亲、兄弟姐妹,只因为是纯白人血统,天生就是混血儿的主人。

但在中国宗法社会,以男性的血缘为主,不管母亲身份多低,只要有一个显赫的父亲,他(她)也一样是主人。探春就是这种情况。她很珍惜自己的主子身份,并且在主子阶层中力争上游。

要强的探春,该如何对待自甘下流的生母赵姨娘?

赵姨娘则不同。她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从奴才到“半个主子”的转变,但这已经是她的终点,是她的最后目标,再高的阶层是她不可能达到的高峰。她当然不满足,但她的定位是把别人拉下来,拉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从而获得平衡。她结交的不是主子(也结交不上),而是林之孝家的、夏婆子这一类管家婆子。对于力争上游的女儿探春,她就很不忿,总念念不忘提醒探春的庶女出身。

说到底,母女两个人都是不满足于现有地步,试图有所改变。只是探春努力向上,希望能到达更高的阶层;而赵姨娘不自觉地下滑,希望周围人都跟自己一样“堕落”。

要强的探春,该如何对待自甘下流的生母赵姨娘?

年轻时候的赵姨娘,也未必没有“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壮志(虽然她说不出如此典雅的话),只是几十年下来,发现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就无可奈何地放弃了向上的努力;探春还年轻,已经饱受了一系列的挫折,以后还会受更多打击,她将来会不会跟生母一样,撞破南墙之后心灰意懒,放弃向上的努力?

《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虽然也有个别人物,可能逃脱“薄命司”的控制。可惜,探春和她的生母赵姨娘,都没有那样的幸运。

上一篇

刘姥姥用什么救助巧姐,是靠妙玉给的成窑茶钟吗?

下一篇

林如海死后,林黛玉有没有继承家产?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