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读史明智:从《史记·夏本纪》入手,看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进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读史明智:从《史记·夏本纪》入手,看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进程。
收藏 0 0

提到禅让制,就不得不从帝尧开始说起,这位贤君去世之前并没有把位置传给儿子丹朱,而是传给了贤者虞舜,同样虞舜去世前也没有将天子之位传给儿子,而是让治水有功的大禹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历史上记载里禅让制的由来,但是背后的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

读史明智:从《史记·夏本纪》入手,看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进程。

历史从来都不简单,只不过是我们更愿意相信简单的事实,而厌恶复杂的思考。

提到禅让制,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家天下的话题,尽管如果细看五帝时代的历史,里面也充斥着血脉传承的故事。但五帝时代严格来讲还不能说是王朝,说是部落联盟更为合适,夏才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也是“家天下”的开始。

读史明智:从《史记·夏本纪》入手,看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进程。

说起夏王朝的建立就要先提到夏族,提到夏族就要从他的首领鲧说起。提到鲧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到鲧的儿子禹,估计“大禹治水”的故事没有几个不知道的。现在,就让我们从《史记·夏本纪》入手,来体会从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过程。

读史明智:从《史记·夏本纪》入手,看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进程。

鲧的父亲是五帝之一的颛顼,但是他却没有继承天子之位,而是成为了帝尧的臣子,负责治理危害天下的洪水。鲧治水九年,洪水肆虐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这是官方的说法。因为鲧是在大家的推荐之下才去治水的,这一切并不是帝尧的本意,如果鲧治水有功,恐怕以其雄厚的背景和大家的支持和认可,对于帝尧的继承人虞舜来讲,是个巨大的威胁。

鲧因治水无功而被诛杀,大禹则得到戴罪立功机会,杀与不杀都是虞舜的权谋。

后面的故事是虞舜继位以后,考察大臣们的得失,鲧因为治水无功被杀死于羽山。天下的人都认为虞舜杀的对,都很认同虞舜的做法。虞舜给了鲧的儿子禹证明自己的机会,让他子承父业去治理洪水,很多人说虞舜贤德,没有对鲧的家人赶尽杀绝,还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在我看来,大禹治水成功则名垂青史,失败则会和父亲鲧一样身首异处。虞舜让禹治水并不是给了他机会,而是一个表面上博取贤名,实际上暗藏杀机的高招。

读史明智:从《史记·夏本纪》入手,看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进程。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史记·夏本纪》

大禹治水成功是虞舜用人得当,如果不成功则是鲧教子无方,反正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个就是我虞舜。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史记·夏本纪》

从上面这段记载里也可以看出,所谓的大禹治水并不是大禹本身愿意做的事情,而是虞舜强加给他的任务罢了。原因是虞舜问大家谁可以委以重任的时候,大家都推荐禹,这让虞舜感到禹很有影响力。于是就把重要的治水人物交给了大禹,大禹当然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因为治水无功才被虞舜处死的,因此并不想接受任务,而是推荐其他人,但是虞舜十分坚持,目的不是为了成就大禹的治水之功,而是为了大禹治水失败后,自己就有惩处大禹的借口了。

既然逃不掉,那就坦然接受,去抗拒所谓既定的命运,期待美好的事情将会发生。

人的能力往往是逼迫出来的,大禹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身处绝境的情况下实现了逆袭,以治水之功赢得天下人心和四海的拥戴,最终取代了虞舜,成为天下之主。那么大禹是如何做到的呢?通过下面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大禹身上的过人之处和与众不同: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史记·夏本纪》

大禹对于自己是有要求的。具体来讲,他能够做到敏捷而勤奋,行为均符合道德的标准,平易近人和所有人之间的关系和睦,言而有信在任何人眼中都是可信之人。大禹的行为举止均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但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大禹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人的关注。关注他的人有两类:一类人是为了发现他的美德而加以弘扬;而另外一类人是为了发现他的问题而加以检举。很多人只看到了大禹勤勉肃静的美德,而没有看到他如履薄冰的处境。

读史明智:从《史记·夏本纪》入手,看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进程。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

大禹因为专心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勤勤恳恳奋斗的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人,忘我无私的工作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作为一个主动进取、积极向上的人,自然应该多看到事物的阳光的一面,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沐浴在阳光之下,也不要不要忘记不远处便有黑暗之渊。

读史明智:从《史记·夏本纪》入手,看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进程。

在大禹心中,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被杀的事是永远不能忘却的痛。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单纯的说是大禹专心于治水工作是不客观的。大禹妻子女娇是东夷强大的部族涂山氏,大禹和女娇的结合更像是一种政治婚姻,大禹获得了强大的涂山氏的支持,加上自己治水的功绩,这一切都成为了自己日后进位的资本。我说一个有意思的事,如果大禹真的为了治水顾不上家庭的话,他的儿子夏启又是怎么来的呢?夏启不可能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尽管有女娇化身为石后,夏启从母亲肚子里被父亲大禹叫出来的神话故事。但那是神话故事并不是史实,因故事本身违背自然规律。

历史一直在重复,但同时也在变化,这就是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大禹治水的过程历尽了艰辛,最后虞舜决定把天子之位传给大禹。对比下面的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大禹继位和虞舜继位之间的桥段十分类似。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夏本纪》

读史明智:从《史记·夏本纪》入手,看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进程。

我们再来看看虞舜继位的过程,如果去掉人名和地名,基本上套路完全一样,这就是我们所俗称的“禅让制”。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史记·五帝本纪》

虞舜去世之后三年服丧期一过,大禹也和虞舜当初对待帝尧的儿子丹朱一样,把天子之位让给了帝尧的儿子,自己则躲避起来,但是天下诸侯都不去找帝尧的儿子,而去朝拜大禹,于是大禹正式继承了帝尧的天子位。

从禅让制到家天下,标志着部落联盟的瓦解和奴隶制王朝的形成。

但到了大禹去世的时候,这种继位方式出现了变化,大禹指定的接班人益被大禹之子夏启所取代。取而代之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德行,对于天下诸侯而言,你只有拥有绝对的掌控力才能获得大家的支持和认同。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

究其原因并不是贤与不贤的问题,而是夏启掌握了权力,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诸侯朝拜的是有实力,可以调解纷争解决问题的人,而夏启相对于益来讲,才是天子的最佳人选,这和大禹对于启的悉心栽培有很大关系。

读史明智:从《史记·夏本纪》入手,看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进程。

夏启继位标志着“家天下”的开始,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禅让制正式被家天下所取代。但是家天下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武力反抗爆发了。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史记·五帝本纪》

有扈氏是强大的部族,他们对于夏启破坏禅让制十分不满,因为这样一来有扈氏就没有了做天子的机会,于是战争爆发了。看看下面这段关于黄帝的记述,我们就会更加明白创世用武不用德的道理,天下是靠武力打下来的,然后才是靠德行来治理的,但武力征服是基础。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史记·五帝本纪》

变革通常伴随着武力征服和流血牺牲,和黄帝攻灭炎帝和蚩尤一样,通过攻灭有扈氏,夏启最终完成了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王朝的转变,一个属于夏王朝的全新时代到来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上一篇

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是如何转劣势为优势,大败曹军的?

下一篇

诸葛亮这一生能掐会算,死后留下的计谋至今无人能解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