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资治通鉴》汉纪十二,张汤之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资治通鉴》汉纪十二,张汤之死
收藏 0 0

当初,御史中丞李文与张汤不和。张汤所赏识的官吏鲁谒居暗中唆使人上书汉武帝,告发李文有奸恶之事。汉武帝交张汤处理,张汤将李文判罪处死。张汤明知是鲁谒居所为,但当汉武帝问到:“告发的事是从哪里引起的呢?”张汤假装吃惊道:“这大概是李文的故人对他不满而引起的。”后来鲁谒居生病,张汤亲自给他按摩脚。赵王刘彭祖一向怨恨张汤,听说此事后,上书汉武帝告发说:“张汤身为大臣,竟给一个小吏按摩脚,我怀疑他们有大阴谋。”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廷尉处理。鲁谒居病死了,此事又牵连到鲁谒居的弟弟,被囚禁在导官看守所。张汤也因审问别的囚犯到了导官,见到鲁谒居的弟弟,打算暗中救助,表面上却装作不理会。鲁谒居的弟弟不知张汤心意,怨恨张汤,便让人上书朝廷,揭发张汤与鲁谒居同谋告发李文。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减宣处理,减宣与张汤结怨,及至抓住此事,便穷追到底,但一时还没有结案奏报。就在此时,汉文帝陵园中所埋钱币被人盗挖,丞相庄青翟上朝,与张汤约定一同向汉武帝请罪,可到了汉武帝面前,张汤却独自不谢罪。汉武帝命张汤负责审理庄青翟在此事中的责任,张汤企图给庄青翟加上“丞相已知故纵”的罪名,庄青翟非常害怕。丞相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以前都曾作过九卿或二千石官,做官都比张汤早。张汤曾几次代行丞相职权,知道这三位长史一向尊贵,就故意欺凌折辱他们,将他们看作低级小吏一般,所以三位长史都对张汤心怀怨恨,想置张汤于死地。于是,他们与庄青翟商议,派官吏逮捕审讯商人田崐信等,然后散布说:“张汤向皇上奏请政事,田信每每事先知道,囤积居奇赚了大钱,再分给张汤。”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便问张汤:“我做的事,商人每每事先知道,多屯积货物,好像有人将我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张汤不谢罪,又作吃惊的样子说:“很可能有这回事。”减宣也将调查鲁谒居一事的结果奏闻。因此,汉武帝认为张汤心怀奸诈且当面欺瞒,派赵禹严厉谴责张汤,张汤只得上书向汉武帝谢罪,并指控:“陷害我的,是三名丞相长史。”然后自杀而死。张汤死后,所留家产价值不过五百金。张汤的兄弟子侄想要厚葬他,其母说:“张汤身为天子重臣,竟被污言秽语中伤而死,何必要厚葬呢!”便将张汤放在牛车上运到墓地,只有一口棺材,并无外椁。汉武帝听说后,就将三名丞相长史全部处死。十二月壬辰(二十五日),丞相庄青翟被逮捕下狱,自杀。

一、张汤做事牵强。李文作为一个中丞,如果造反还能取代皇帝吗,造反还要有帮凶的,没有别人的帮助他一个人能造成多大的造反的声势?所以在武帝看来,张汤这件事做的牵强,一定是另有目的置李文死地。如果李文造反的事实牵强,那么张汤在这件事中留给人的把柄是非常重的,因为明显不是造反,把位高权重的这个人置于死地,他就会给人一种阴险、凶狠的印象。

二、鲁谒居作茧自缚。举报李文的策划人,他要想到,自己做完这件事就会成为张汤眼中的一根刺,只要自己存在,张汤就会想起自己是怎么不光彩的除掉李文的,每次见到鲁谒居就会让他产生负面的道德压力。所以完成举报李文这件事后,鲁谒居已然在张汤的死亡名单上了。后来让张汤按脚,有要挟张汤的意思。他这样的心态只会加速他的灭亡。

三、武帝敲打张汤。武帝问张汤,是在测试他,因为事情已过,再询问这件事已不能再让李文起死回生,所以武帝是想告诉张汤,他自己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张汤在自己面前老实些,因为我知道你的底细,这件事是你的一个把柄。

四、鲁谒居要“牺牲”。给鲁谒居按脚的事让对手刘彭祖发现,武帝命令调查,刘彭祖一定会询问鲁谒居为何能支使的动丞相为他按脚,会从鲁谒居身上打开案件的突破口,所以对张汤来说,鲁谒居不能再传达信息了,他必须死,这样才能使调查陷入被动,有利于张汤自保。

五、鲁谒居的弟弟。举报者应该是鲁谒居的弟弟,这个时候张汤表现出的是卸磨杀驴的架势,所以鲁谒居的弟弟会自己感到十分危险,必须把证据放在一个十分可靠的地方,如果一旦自己有人身危险,自己所藏的证据必须发挥作用,送到武帝手中,让张汤事发。而张汤能把鲁谒居杀死,为何不把鲁的弟弟也一起干掉呢,让别人觉得鲁谒居的弟弟随时可能会挂。

六、减宣的压力。武帝把这件事交给减宣,就是要重判张汤,对下属的恩怨也是一个领导需要掌握的。而减宣短时间内没有非常重的把柄,还不能把张汤斩首,所以时间需要长一些调查。按以往张汤的表现,只要自己翻过身来,减宣一定会像李文的结局那样,被张汤置于死地。所以减宣必须要抓住这次机会,不能给张汤翻身的机会。

七、张汤不给自己留后路,得罪的人太多,等到自己处于不利局势时,没有得到别人在武帝面前的求情,反而是被别人落井下石,而且对自己不和的人就会置人于死地,这种做法太绝,也会让别人感到人人自危。

八、职场中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关键时刻被别人挡路,但现实中,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我们有时觉得自己还是当个老好人吧,凡是别人有求于自己的,都替别人办,但这种方法也不可取,因为有求必应,时间久了,别人会觉得是应该的,等到有一天你不给别人办事了,就会遭到别人的怨恨,十次好事不如一次坏事让别人记得清。而如果一直按原因办事,拒绝别人多但有理有据,别人对你的期望就会很低,等到你替别人做一次好事,那么他就会记得你的好,这样的话也不至于像凡事都帮你解决那样让自己活的累。有个成语叫“九死一生”,遇到九次非常大的危险,但最后还是活了下来,这样会人觉得生的可贵。所以工作生活中要“自私”,多考虑自己的事,凡事按原因,不要让别人对你的依赖形成习惯,不要让别人对你的期望值过高,这样的话自己活的轻松,也能与别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

皇太后刚死,大臣纷纷上书:她害死了您的母亲!皇帝摇头:算了

下一篇

不讲石崇斗富,只说说石崇是如何崛起于司马炎一朝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