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西周国家的东方(二)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西周国家的东方(二)
收藏 0 0

交通要道

豫西多山的地形使得西周国家的中轴线地带,也就是连接渭河平原与洛阳平原的交通要道变得崎岖不平,绝无坦途。这条重要的古道,历经两千年风霜未曾更迁,从东都洛阳出发,西越黄河南岸较低的黄土丘,突破崤山和小秦岭的阻碍,最终经由今天的三门峡市进入渭河谷地(图11)。据研究,另有一条走西南去宜阳的道路,穿越崤山南段纵深的峡谷,在陕县同北边的道路相汇合。与北道相比,南边的路显得漫长而曲折。尤其是在灵宝县境,道路穿行于狭长深邃的山谷中,即所谓的“函谷”,行走其间,殆不见天日。很可能这也是西周时期的一条交通要道。西周金文和文献有数条材料表明,当时从丰镐二京到东都洛阳的道路要花费人们很长一段时间。可见,西周国家的政治中心与东部平原实际上处于一种隔绝的状态,这是西周统治者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西周国家的东方(二)

图11 穿越豫西崤山的道路

在东部,洛阳地区和东部平原之间的交往可通过嵩山两侧的开阔地带:北侧,它取道历史上的一个战略要地——荥阳,循黄河南岸而行;南侧则穿越平坦的颍水河谷后抵达平顶山。铭文资料显示,这两条道路在整个西周时期一直被加以使用。在商周之际,从洛阳平原出行的最重要道路当是通往商都安阳,这一点在周人传统中记载的克商之前两次征伐的地理中也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一次是文王伐黎,黎在今长治附近,沁水的支流丹水流域的上游;第二次是翌年对沁水下游地区沁阳附近的邘国(周代邘国故城)发动的军事征伐。这两个小邦距离商都安阳都不是很远,并且邘就坐落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狭长过渡地带的南部。武王伐纣的行军路线恐怕也是这条,因为周师正是从洛阳北面的盟津渡河的。因此,很可能这三次战役走的是同一条路线,从洛阳往北,穿越太行-黄河过渡带的南部抵达商都。这大概是商周时期途经中国东部人口最稠密地区的一条最重要的交通线。

西周国家的东方(二)

注:《史记》4,第121页。关于克商之役的分析,见Shaughnessy,“‘New’Evidence on the Zhou Conquest,”pp. 66-67;“Western Zhou History,”pp. 307-308.渡口“盟津”可能是稍晚的一种称呼,在金文中没有见到,但来自西部的军队在此渡河也是很合乎逻辑的,因为这里的河岸相对较低,河面也狭窄。事实上,[插图]尊(JC:6014)铭文中提到武王在从商都返回的途中曾在洛阳地区停留,说明克商之旅的确可能由盟津渡河。

西周国家的东方(二)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