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真实的林徽因:死前想见梁思成最后一面,为何却惨遭护士拒绝?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真实的林徽因:死前想见梁思成最后一面,为何却惨遭护士拒绝?
收藏 0 0

1955年4月刚刚来临的这天,曾写下《你是那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便在晨曦中匆匆辞别了人世,这一年,她刚刚51岁。

人间最美不过四月天,林徽因在四月离世,似乎是某种刻意的选择。人间四月,对于林徽因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林徽因的一生,与四月有着太多解不开的渊源。

林徽因的暗恋者、著名学者金岳霖在给林徽因的挽联上写到: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然而,与林徽因的在四月天里离去极不相称的是:她死时,竟在孤独中离开,无一人送终。也正因此,一代诗人、建筑大师竟未及给后世留下一句遗言。

中国有句古话,大意是—人生最大的圆满在于:出生时,你在哭,所有人在对你笑;离去时,所有人在对你哭,你在笑。

从这一点看,临终前无一人送终的林徽因在某种意义上终究是不圆满的。

真实的林徽因:死前想见梁思成最后一面,为何却惨遭护士拒绝?

做过临终关怀的人应该都清楚,临终时,因为将死者身心极度脆弱的缘故,他们是最需要关怀的一批人。人生大事,也无非生死两件,这也是无数人将“养老送终”看得格外紧要的原因。

从临终关怀的专业角度看,生命结束时,生理上要经历”四大分离”的苦楚,全身有如重物压迫,意识暗昧,手足抽搐,忽冷忽热,气喘身颤,唾液干涸,精疲力尽,容颜消失,眼不能视,耳不能闻,口不能言,犹如百千把剑割裂身体。

而在心理上,将死者要经历极其复杂的意识活动,首先是”全景式回顾”一生,生命中的一切逐一浮现。在这期间,他(她)不仅会看到一生的事件细节,还会看到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经受自己带给别人的一切感觉。

对于临终者而言,将死的那一刻,就是他们正在丧失一切的时刻:他的亲情、他的财产、他的身体、他的心。

也正因为此,直面死亡的时刻,凡人多半会经受恐惧、忧虑、不舍、依恋、悔恨、恼恨等等极其复杂的情绪。很多将死者,甚至会犹如生龟脱壳,感觉天地崩溃,看到离奇幻相,听到古怪声音。

以上,便是人将死时需要有人陪伴的原因。

很显然,林徽因离去时,即便对人世已经了然,也必然会因为身边无一人作陪而痛苦。

那么有儿有女有丈夫有亲人,且友朋遍天下的林徽因为何会落到如此境地呢?答案与她临死前的一些细节有关。

真实的林徽因:死前想见梁思成最后一面,为何却惨遭护士拒绝?

林徽因爱笑,这点人们从林徽因存世的照片中就可以发现,这些照片里的林徽因,大部分时候都笑靥如花。因为这些照片看起来实在太美好,因此,世人也不免理所当然地以为:她的一生一定是轻松自在快乐的。

实际上,对于林徽因来说,生,是五色的绚彩,却也是沉重的负担。

林徽因在人间的51个年头里,真切地孤独了十六年,重病了二十四年,这期间的痛苦,大约只有她自己能懂。但林徽因始终以她的乐观和坚强为生命编织着美梦,她如同一个奢靡的画者,穷尽一生气力,将最艳丽的颜色悉数泼洒在人生的画布上。

她的一生,短暂且充满痛苦,却终究绚丽。

但也正是林徽因的乐观坚强,促成了最终她“不能得善终(某种意义上)”的结局。

真实的林徽因:死前想见梁思成最后一面,为何却惨遭护士拒绝?

1955年3月31日晚,北京同仁医院林徽因病房:由于严重的肺结核,她已陷入了昏迷中。这期间,因为紧密照顾林徽因的缘故,丈夫梁思成也染上了轻度肺结核。

当晚,在看望了林徽因以后,梁思成在护士的催促下离去。

此时的梁思成知道,林徽因的日子,已经进入最后时刻了。所以,每一天里,他都悉心陪伴着,即便自己也有病在身,他也还是坚持陪护。

根据当时护士的描述:

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每天梁思成一打完针,便前往徽因的病房陪伴着她,给她讲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讲外面发生的事情,讲一双儿女的近况。他总是握着她的手,就像一对老恋人。

当时的梁思成除了身体不适外,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政治运动的风暴,梁思成遭受了批判,偏偏这种时候妻子病危,他的人生无比沉重!

但在林徽因面前,他尽量强装轻松,他希望她能安心地离开。当晚梁思成离开时,林徽因尚在昏睡中。

梁思成离开后不久,林徽因便在深夜清醒了过来。清醒后的林徽因说了她此生最后一句话:“我想见思成!”

真实的林徽因:死前想见梁思成最后一面,为何却惨遭护士拒绝?

但对于林徽因此生的这最后一个要求,护士却予以了简单的拒绝。作为一名专业护士,只要细心观察,绝对不难发现此时的林徽因马上就将离世。

那她为何会拒绝呢?极大的可能在于,护士对当时的情况有误判。而之所以误判,与林徽因死前状态有关。经历过临终关怀的人都知道,通常人在即将离世时,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声音虚弱到无力说话或说话声音小而无力,难以听清。(回光返照除外)

从这点看,林徽因显然不满足,因为林徽因的话不仅清晰而且还有力,只一遍护士就听清了。于是,护士便想都没想便说到:夜深了,有话明天再谈吧。

而此时尚能言的林徽因也并没有再坚持,显然她的不坚持和她的乐观、坚强有关。

在此之前,林徽因曾被医生预言只能活5年,但她却生生奇迹般地多活了十年。于是,面对护士的拒绝,素来不喜欢麻烦别人的林徽因便也不再坚持,她想靠自己撑到天明,撑到梁思成过来。

但这一次,她没能战过死神,四月刚刚来临时的第一抹晨光里,林徽因便带着遗憾永远地离开了。

从林徽因死前的请求可以看出:她有话要说。但至于她到底要说什么,却终究无人能知了。生命的最后时刻里,这个曾一辈子努力去体恤别人情感需求的女子,自己却孤独离世了。

第二天清早,当梁思成赶到林徽因病房看到已离开的林徽因时,经历过无数苦难却从未悲伤过的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地哀哭:

“受罪呀!受罪呀!徽你真受罪呀!”

从梁思成的反应可以看看出,林徽因死时的面容绝不安详。实际上,任何一个孤独离世的人,即便是已得道的高僧,也都很难在最后关头保持安静祥和(毕竟是肉体凡胎),这也是临终关怀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林徽因离世时带着的遗憾除了临死时的孤独外,还有关于老北京城墙的部分。

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拖着病体和丈夫干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和梁思成一起保卫老北京的城墙;一件是为新生的共和国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但她用倾注生命的两件大事里,第一件彻底失败了。

真实的林徽因:死前想见梁思成最后一面,为何却惨遭护士拒绝?

为了保住老北京的城墙,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为了保住这些珍贵的文物,她无数次不畏一切,她甚至曾指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鼻子告诫说:

“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要懊悔的,即使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但当时,没人愿意听她的。在他们的努力下,老北京部分古建筑被保留了,但大多数都被摧毁了。当摧毁古建筑的砖瓦诡异地掉进林徽因院子时,她的心揪到了极致。

对于尘世的很多,包括子女,或许她都能放下,但这些,她却直到临死时也未能放下。

林徽因看似光鲜的背后,那不为人知的孤独和痛苦,大约,只在她的那首直指人心的诗歌《一天》里,世人才得以一窥。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只记得她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却少有人关注这首同样优秀的诗歌。在这首用心书写的诗歌里,她说到:

今天十二个钟头,是我十二个客人,每一个来了,又走了,最后夕阳拖着影子也走了!……黄昏黯然,无言地走开,孤单的,沉默的,我投入夜的怀抱。

这首诗,写的是孤独。

诗里,林徽因把时间的刻度比作客人, 把黄昏看做来安慰的朋友。“拖”、“黯然”、“无言”、“孤单”、“沉默”……..这些字眼,将林徽因深入骨髓的孤独刻画的淋漓极致。不知,今时的人,是否还能读懂这种纯粹的痛苦?

林徽因死后,丈夫梁思成依照生前的约定,为她亲手设计了墓碑。

时至今日,每年四月,仍有无数人慕名前来祭拜这位奇女子。但生前死后,谁,能真正懂她?

上一篇

俄罗斯帝国以0.0474美元的单价把阿拉斯加州出售给美国, 是正确的?

下一篇

刘禹锡:我是怎么成为南京形象大使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