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扶苏不死,大秦不亡?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扶苏不死,大秦不亡?
收藏 0 0
扶苏不死,大秦不亡?

扶苏(?——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扶苏,常被现代人称作公子扶苏,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母亲据说是芈氏(这个史书没有确切记载)。扶苏的身份不简单,在秦始皇拥有的三十多个皇子中,他是老大,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礼仪制度,长子与其它儿子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天家也不例外。所以从小扶苏就被寄予了厚望。扶苏这个名字都是秦始皇取的,出自《诗经》中《山有扶苏》的题目,为香草佳木之意,这就可见秦始皇对扶苏的喜爱非同一般。而扶苏被称为公子扶苏是因为古代的爵位制度。中国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在位时,诸侯就是被称为“公”,诸侯的儿子就被冠以公子的称呼,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公子小白(这个名字好萌)、公子纠等等,公子扶苏也是一样的意思。

扶苏不死,大秦不亡?

秦始皇是个暴君,这点是大多数人都供认不讳的事实。但是扶苏,却是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父亲,他脾性温和,对下人奴仆也极好。想想这样一个人,出身高贵却不张扬跋扈,性情温和有礼,才干出众,就连长相也是面如冠玉,简直对他浑身上下挑不出一点错处。就是因为这样,扶苏最后的结局才更让人心痛,他明知他父皇给他的最后一道诏书很可能就是赵高的阴谋,但他仍选择遵从诏书,当即挥剑抹脖,就去黄泉了。

扶苏不死,大秦不亡?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其母为郑妃,对这个儿子,秦始皇其实是很分裂的,一方面,他喜欢这个孩子,在他身上有很大的寄望,但是要成大事者,就必须经历痛苦的成长过程。他自小便对扶苏严厉,要求扶苏学这学哪,精通各类事物,希望他能学得更多。扶苏心肠过于柔软,始皇就不与他亲近,一直用严父的形象面对他,想要培养扶苏杀伐决断的气魄。这都是秦始皇作为一个父亲的苦心,但是他没想到,在扶苏看来,却是另一个版本。

扶苏为人仁,和父亲的残暴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在很多问题上,两人都会产生分歧,始皇对扶苏严厉,经常是没有好脸色的。相反,他对小儿子胡亥就完全不同,胡亥小时生的玉雪可爱,秦始皇只将这个儿子当成一个闲散人来看待,赐名亥,意为小猪,秦始皇极为宠爱胡亥,几乎将他所有做父亲的爱都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扶苏看到的就是,自己再努力也很难得到父亲的一句夸奖,一个笑脸,而胡亥无所事事,胡作非为父亲也都由着他,亥宠爱备至,长此以往,与父亲之间更像君臣,却少了父子之情。

扶苏不死,大秦不亡?

父子之间的矛盾在焚书坑儒事件上,终于爆发了。秦始皇本就是残暴之人,杀人于他而言不过踩死几只蚂蚁,何况还是那群一直就讨厌的儒生,扶苏却看不得秦始皇做这等伤天害理有违人道之事。于是极力劝阻始皇,始皇爱权力,最难容忍别人不听自己的命令,但扶苏是自己认定的继承人,他也不能将他就此砍头,就将扶苏派去军营中好好反省自己,这一举动,若是始皇知道后来发生的事,定是追悔莫及,就因为始皇生气而下的这一道令,改变了扶苏的结局,也改变了大秦的历史。

其实,始皇的这一举动也是有深意的,他跟扶苏就像台上演戏的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而百姓只会更加拥护扶苏,以后扶苏上位的路也会好走得多,还有就是,扶苏虽去了军营,确是有蒙家军的那个军营。蒙家是秦国的将军世家,始皇就是为了蒙恬以后能效忠,支持于扶苏才这么做。扶苏虽聪慧,但却也拿不准父亲是真的厌恶自己还是要历练自己,他百思不得其解,正好不过一段时间,始皇的诏书就到了。扶苏仍处于混沌的状态,此时却是以为父皇是真的要让自己死,不顾旁人劝谏,含恨而死。

这可真是比书中的戏还要戏剧化了,秦始皇是一心将扶苏视为最得意也最爱的儿子,但这份爱意藏得太深,骗过了世人也骗了扶苏。扶苏却一直都以为父亲厌恶自己,不得父亲半分喜爱。简直比罗密欧和朱丽叶还冤,其实只要秦始皇对扶苏再多一点的肯定与鼓励,扶苏再对自己的父亲多一点新人,何至于如此,大秦或许就不会落到赵高与胡亥手里,也不会短短时间就走向灭亡。大胆试想一下,如果当初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扶苏没死,成了大秦的王,以扶苏的品性,必会好好治理秦国,勤政爱民,朝中政治一片清明,百姓生活安康,国泰民安,大秦还会继续昌盛。所以说啊,扶苏真的不该就这样死去,扶苏一死,胡亥即位,赵高掌权,秦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虽然有人起来推翻秦朝,想要救百姓,但这必要经过长久的战争,一旦开打,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人民。总而言之,扶苏之死,着实不该!

假如扶苏登基了,在他主张的休养生息政策下,天下百姓也会臣服吧!而且在蒙恬大将军的守护下,大秦帝国也没有分崩离析的忧虑!可悲!可叹!

上一篇

秦始皇真的实行了“焚书坑儒”吗?

下一篇

秦始皇和吕不韦到底是什么关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