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2位考生都优秀,不知定谁当状元,赵匡胤:打一架,谁赢了谁状元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2位考生都优秀,不知定谁当状元,赵匡胤:打一架,谁赢了谁状元
收藏 0 0

都说,宋太祖赵匡胤重文轻武,一手导致了宋朝时,文臣强势崛起,使得整个两宋时期,武功如被废了一般,遭辽国虐,西夏抽,金国辱,蒙古灭……

2位考生都优秀,不知定谁当状元,赵匡胤:打一架,谁赢了谁状元

但,这可真冤枉赵匡胤了。须知,赵匡胤从青年时期就如游侠一样,他对武力的痴迷早已融入血液,堪称马上皇帝。所以就算他再压制武将,也自有分寸。且,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了对武力的痴迷,比如这桩北宋定状元的奇事。

2位考生都优秀,不知定谁当状元,赵匡胤:打一架,谁赢了谁状元

公元975年,这是赵匡胤最后一次钦定状元了,因为“烛光斧影”就发生在本年的年底。这次最终杀入殿试的考生中,有两人分外引人注目,一位叫王嗣宗,另一位叫陈识,被考官们公认,端是一手锦绣好文章,状元只会从这两人中选出。

所以,哪怕是赵匡胤亲自命题,这两人也很快写就,同一时间呈成了赵匡胤。再看赵匡胤,瞅瞅这篇,看看那篇,貌似很内行,可心里却很着急,为啥?

2位考生都优秀,不知定谁当状元,赵匡胤:打一架,谁赢了谁状元

前面不是说了,赵匡胤终究是武人,让他领兵打仗很乐意,可瞅这些之乎者也,看子曰诗云,对他来言,还不如“再大闹一回勾栏院”来得爽利。所以就算他瞅八百年,也看不出那篇更优秀。

这可怎办么?自有办法!但见赵匡胤把两人的文章一放,就开始大赞两人,表示:你俩都写得很好,我老赵也没法分辨。可状元却只能有一个。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双全方为好儿郎。既然文章上分不出高低,你俩就比武,就在金銮殿上打一架,谁赢了谁是状元!

王嗣宗和陈识,都直了眼,打死也想不到,会有这种考法。还是王嗣宗率先反应过来,二话不说就扑了过去,把还在惊愕中的陈识,给摔地上了。

赵匡胤龙心大悦,一指王嗣宗说:“好,状元就是你啦!”由此,王嗣宗就多了个“江湖绰号”,名叫:摔跤状元郎。

此事,非笔者胡写,而是出自《宋史》。显然从赵匡胤选状元这个记载就能分析出,赵匡胤真实的个性,那就是尚武!

2位考生都优秀,不知定谁当状元,赵匡胤:打一架,谁赢了谁状元

所以,赵匡胤之所以,杯酒释兵权等,对武将群体进行打压,无非就是害怕,再来一个“黄袍加身”。毕竟在他之前,前朝开国帝王郭威,曾在公元951年,依靠兵变时的黄袍加身,开国后周,当了皇上。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第二个黄袍加身当了皇上。两次黄袍加身,时隔才9年时间。自然赵匡胤就要对石守信等老班底,进行打压了。不然,他们再有样学样怎么办?

2位考生都优秀,不知定谁当状元,赵匡胤:打一架,谁赢了谁状元

故而说,赵匡胤打压武将,无非是为了巩固赵宋统治,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止“历史重演”,跟北宋最终的“自废武功一般”没有多少关联。且,正是在赵匡胤时期,赵宋基本上完成了扫灭诸雄,一统天下。其武功值非但不弱,还很强悍。

就如,赵匡胤最后的这次选状元,分明就反应出他尚武的特征了。毕竟,历史上除了赵匡胤,真不知还有那位帝王,用“打架”这种武力解决的方式,来选状元的。可见,赵匡胤至死都是不放弃武力的。

所以,北宋后来自废武功一般,罪不在赵匡胤。相反,赵匡胤早就注意到了,北宋军力的症结所在。曾提议迁都,理由是:汴梁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若要保卫京都,则需常驻至少需要数十万大军,纯属浪费。兵在精不在多!

2位考生都优秀,不知定谁当状元,赵匡胤:打一架,谁赢了谁状元

可这个提议,最终被赵光义用“在德不在险”这种假大空的漂亮口号,给阻拦住了。为此赵匡胤曾叹息: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果然,后来为了维持这只保卫京师的大军,赵宋朝廷是扔钱扔粮。可最后这数十万大军,发挥啥作用了?基本上没啥作用。因为,天天守着皇上,躲在这最安全的地方,如何能锤炼出来军力来?不是开玩笑吗!

上一篇

南京紫金山:钟山龙蟠 帝王之室

下一篇

波斯为什么要改名成“伊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