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1949年,我方请杜月笙留在上海,杜月笙权衡再三,黯然离开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1949年,我方请杜月笙留在上海,杜月笙权衡再三,黯然离开
收藏 0 0

1949年解放上海前,我党的人曾跟杜月笙取得了联系,希望他能留在上海,为稳定上海做点事。但是,杜月笙权衡再三之后,还是离开了上海。

其实,杜月笙跟我党是有渊源的,曾多次营救过我党人士,还为八路军、新四军提供过药品等等,那么,他为什么还要离开上海呢?

1949年,我方请杜月笙留在上海,杜月笙权衡再三,黯然离开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曾杀害过一个人,就是汪寿华。

1926年5月至1927年2月,正值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我党在上海先后三次组织工人武装起义,极大地震慑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势力。而在这期间,汪寿华就是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之一。

早在1923年,22岁的汪寿华就加入了我党,还曾作为远东职工代表,远赴莫斯科参加国际反帝同盟会议,可谓年轻有为。

在前两次上海职工运动效果均不理想的情况下,汪寿华亲自出马,奔走呼号,尽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甚至不惜亲身犯险,游说国民党大员和帮会头目。

在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后,汪寿华与周公等人并肩作战,连续几天守在指挥部里,几夜都没有合眼,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起义如此紧张,工人兄弟还厮杀在前线,我怎么可以休息?”

1949年,我方请杜月笙留在上海,杜月笙权衡再三,黯然离开

经过汪寿华等人的努力,最终除了租界以外,整个上海全部落入工人武装之手。

此后,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成立,汪寿华先后被推选为临时市政府委员、市政府劳动局局长、上海总工会执行委员等职,由此可见汪寿华在工人队伍里的地位,的确非同一般。

然而,表面的武装斗争虽然胜利了,但真正意义上的阶级斗争才刚刚开始。工人武装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吓坏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势力,因此纷纷给工人制造麻烦。

英租界的总工部不仅想方设法破坏工厂,阻碍工人复工,还打着制造事端的幌子非法拘捕工人,妄图以此来逼迫工人们就范。而蒋介石则是暗中拉拢帮会里的地痞流氓,到处打砸抢烧,借此来破坏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面对内外夹击的困境,汪寿华等人挺身而出,带领工人发起示威运动,强烈抗议英租界破坏生产协议的行为,又亲自面见蒋介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阐述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性。

虽然用这种手段来劝诫蒋介石无异于对牛弹琴,但也足见汪寿华不畏凶险的英雄本色。

1949年,我方请杜月笙留在上海,杜月笙权衡再三,黯然离开

1927年4月11日,汪寿华接到了杜月笙发来的请柬。值此阶级斗争愈演愈烈之际,所有人都明白,这很可能是一场鸿门宴!汪寿华又何尝不知?然而,要想让工人运动持续下去,必须依靠一切可依靠的力量,所以他决定只身犯险。但是,他并不知道,此时的杜月笙早已经接到了蒋介石的暗杀密令!

因此,汪寿华一踏进杜月笙的公馆,立刻被打晕,然后被装进麻袋,残忍地活埋了。一代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就这样死于杜月笙之手,年仅26岁。这样的血案,也难怪杜月笙心有余悸了!

1949年,我方请杜月笙留在上海,杜月笙权衡再三,黯然离开

1949年上海解放后,当初参与杀害汪寿华的马祥生、叶焯山等人,均被揪了出来,执行枪决。而远在香江的杜月笙在看到这则新闻后,也在忧恐之下一病不起,最终于1951年草草病逝。

上一篇

刘备实力不强,但却受到很多诸侯的敬重,真正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清华大学设立“名人堂”,入选者只有这14位大师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