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已经年过五十坚持正道的韩愈,为何惨遭到贬谪?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已经年过五十坚持正道的韩愈,为何惨遭到贬谪?
收藏 0 0

本文系作者阿杰分享影视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八一七年八月,宪宗下定决心,任命宰相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率大军前去平定淮西之乱。裴度聘请时任太子右庶子的韩愈兼任御史中丞,充彰义军行军司马,一起前行。此次出征,宪宗不仅亲自为军队壮行,等军队到达行营后,还送来内库中的金银财宝,以供军需,这使得将士们深感宪宗平贼的决心,更加意气风发,很快就平定了淮西叛乱,并活捉了吴元济,将其押送长安。对于吴元济叛乱,宪宗只是诛杀了几个核心人物,对于其他将领都采取不追究的政策,这有效瓦解了还在奋力抵抗的其他叛军。

已经年过五十坚持正道的韩愈,为何惨遭到贬谪?

金银财宝

平淮之后,官兵还没有还朝,有一位叫柏耆的人来找韩愈,提出了许多有关平定藩镇的宝贵意见,韩愈很重视,马上就去见了裴度,对他说:“现如今吴元济已经伏法,王承宗想必已经吓破了胆,况且叛军士气涣散。此时,不用劳师动众,只需要请一位能言善辩并深明大义的文士,带着相公您的劝降书,给他讲明利害得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必然会归降我大唐官军。”裴度采纳了这个建议。韩愈派柏耆前往王承宗兵营,代表平淮官兵最高统帅裴度向他分析了当下的军事形势,并劝他归降。王承宗果然害怕,上表献出德州、棣州乞求宪宗宽恕。就这样,河北一带,不出一兵一卒便被平定。

已经年过五十坚持正道的韩愈,为何惨遭到贬谪?

兵营

自此,四方蠢蠢欲动的藩镇势力都受到震慑,天下一时出现了难得的安定局面。回朝后,韩愈因为有功被擢升为刑部侍郎。八一八年冬,有人上奏说凤翔法门寺的佛塔内有佛指骨,三十年才能开塔一次,只要开塔就会五谷丰登,明年又到三十年之期,请皇上前去迎请。八一九年正月,宪宗派使者率领一众僧人前去开塔迎请佛骨,迎至长安,在皇宫内礼拜了三天。在宫中,宪宗亲自设置祭坛礼拜,礼拜完毕,由主持的宦官和一位老僧慢慢打开宝刹之门,再捧出九层金棺,层层打开,让宪宗皇帝一睹圣骨。传说那根佛指骨约一寸二分长,洁白如玉,其中又透着一点微微的翠色,上端呈方形,中间有孔。

已经年过五十坚持正道的韩愈,为何惨遭到贬谪?

佛塔

然后再逐一送到长安的大小寺庙,供众人礼拜。一段时间内,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挤满了人,尤其是佛骨要经过的路上更是人山人海,所有人都想一睹佛骨,为自己带来好运。而长安权贵府邸及众多寺院中,更是油灯烁烁、香烟缭绕、诵经声不绝于耳。韩愈觉得,举国上下沉迷于一截佛骨,荒诞不经,使得百姓不务正业,同时劳民伤财,心中十分激愤,很快写就一篇《论佛骨表》,说拜佛误国,请求宪宗烧毁佛骨,以免继续误导百姓。他甚至在文章中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已经年过五十坚持正道的韩愈,为何惨遭到贬谪?

香烟缭绕

为了证明拜佛无益于治国,可以说韩愈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身试佛。这在正值兴头的宪宗看来,简直太大不敬了,自然怒不可遏,要处他以极刑,杀了这个乱说话的文人。多亏裴度、崔群及众多皇亲国戚为他求情,宪宗才不再提极刑之事,最后将其贬为潮州刺史了事。韩愈刚到潮州时,还上奏表为自己的一片忠心和利国利民的主张辩白。宪宗看了之后,对宰相裴度说:“昨日收到韩愈在潮州的奏表,又想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朕,关心国家,朕难道不知道吗?但是韩愈身为人臣,也不应当说朕奉佛就位促寿短呀。朕是讨厌他说话太过于轻率。”

已经年过五十坚持正道的韩愈,为何惨遭到贬谪?

韩雕像愈

这一年韩愈已经年过五十,因为坚持正道而不容于皇帝,所以遭到贬谪后,在前往潮州的路上,心绪自然十分低落,委屈又愤慨。他走到蓝田关口的时候,侄孙韩湘追上来送别,韩愈就更是悲凉满腹。后来他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当时的情绪,十分沉痛: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当时潮州有一条江,江中有鳄鱼,经常危害百姓,有时候吃百姓的牲畜,有时候连人都敢吃。韩愈到任后,有一天属下来报,说又有一个人过江时被鳄鱼吃掉了。韩愈为此很忧虑,最后下定决心为民除害。

已经年过五十坚持正道的韩愈,为何惨遭到贬谪?

鳄鱼

韩愈挑了一个好日子,亲自在江边摆设了祭坛,摆好祭品,举行了简单的仪式,过程中对着江水大声说道:“鳄鱼,鳄鱼,我韩某来此做官,为了造福一方百姓,尔等却在此兴风作浪,为害一方。现在正告尔等,三日之内,带着汝等同类离开这里。若三日不够,可宽限至五日,五日不够可宽限至七日。七日之后,如果还在此嚣张,即是眼里没有我韩刺史,休怪韩某不客气,必然装备民兵,将尔等赶尽杀绝!”奇怪的是,自此之后这里果然再没出现过鳄鱼伤人的事情。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韩愈,把他设立祭坛的地方称为“韩埔”,将此处的渡口称为“韩渡”,而这条大江也被称为“韩江”,连江对面的山都被称为“韩山”。

参考资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论佛骨表》

上一篇

唐朝的藩镇势力足够引起全国动乱,为何响应的人并不多

下一篇

当古代人穷得只剩钱之后,他们都在做什么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