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收藏 0 0

中国人中国人崇拜孔丘(孔子)、崇拜李耳(老子),几千年历史之下,最无争议的有两部经典,一是《易经》,另一个是《道德经》。

两本书作为最经典的智慧之书,两者也都渊源颇深,不过《易经》更注重过程的转变(包括结果在内),如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每一爻改变都会出现新的变化。

《道德经》更注重结果的转变,如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道德经》残本

虽然两本书有很多相似的点,但两篇各自的“道”却是不同,但其含义却千变万化,各有千秋。而这两本书,也正是对应着中国的出世与入世:

想要入世,就要学仁义道德,而想要出世,就要跟着老子学如何生活。

中国人对于这两种道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为什么说要跟《易经》学生存?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西汉帛书《易经》

《周易》是一部弥纶天地之道的奇书,很多人以为易经主要是起卦占卜,恰恰想法,占卜只是易经学一个学术末梢的分支,而易经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对生存、生命的感悟。

《易传》是天地宇宙哲学,其本质核心是生命哲学。是天地最伟大的功能与生命阴阳交感创新最大的特性。

让我们去掉古代渗进的宿命、天命的神秘思想,我们再来看易经,会发现很多哲理。

何为生存?易经通篇讲述了一个道理:如何趋吉避凶?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当然不是这种“趋吉避凶”

那如何做到趋吉避凶?易经讲到一个观点:无咎。《易·系辞》中说 :“惧以终始 ,其要无咎 ,此之谓《易》之道也。

无咎就是没有大错、或者就算是有大错也没关系的意思,也是《易经》讲的最根本的生存之道,只有无咎,你才能更好地生存。

那如何做到“无咎”?

《易经》坤卦六四爻里面说:“括囊,无咎无誉”,《文言传》里面说:括囊,无咎无誉慎不害也。括囊,就是扎紧口袋、管好自己的嘴巴,做到慎言的行为,这样才会没有害处。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俗话说,祸从口出,而六四爻在坤卦里面居于上位,也就是说,越上了格局的人、越是地位高的人,越要对自己的话负责,越要讲规矩。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领导说话都是慢吞吞的,就是谨言慎行的一个道理。

《周易》云: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咎的状态不是不犯错误,而恰恰是犯了错误以后,能够及时反省和改正。

所以要真正达到无咎,就要随时反省自己,随时随地检查、反思、改正自己的错误和毛病,这样下去,人才是能长长久久的。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周易》云: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没有平地是不会变成山坡的,没有去了而不回来的,在艰难困苦中坚守纯正,必然会有好的结果。

周易的道理深广博大,万事万物皆涵盖其中,没有一个被遗漏和废弃。这个道理是什么呢?

就是对万事万物的发展始终怀有戒慎恐惧之心,始终怀有警惕忧患之心,并以言行举止毫无过错为要旨,无咎就是没有灾难。

人若能无灾无害地走过这一生,就是最大的幸运,这其中的智慧就是《易经》之道。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接下来说说《道德经》

一部道德经,仅仅五千字,却能流传几千年,散布到全世界,为何?

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这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德国总理施罗德曾说: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生活上的困惑。

没错,《易经》讲了人要如何生存,而《道德经》就讲了人要如何生活。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道德经的古籍

《道德经》强调要尊重自然法则,顺势而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规律,规律从自然而来,只有遵循自然法则,人才能有所为。

《道德经》多次强调“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

一个人要踏踏实实做事,不求华丽的辞藻;做了一点事,不能居功自恃,应该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是最不容易的事,所以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许多人犯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遇到一点挫折就失去信心。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道德经》还审视了人生的祸与福,

所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所以人要居安思危,顺利的时候要想到会遇到的各种挑战,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到前途的光明。

《道德经》还告诉人们,有一点是可以避免因犯错误而招至祸害的,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知足常乐”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祸往往出于贪婪,现在落马的高官也好,小官也好,不都是因为贪婪吗?

《道德经》的最后一章里面讲,真实可信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辞藻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一定善良;真有知识的人不卖弄,认为自己什么都懂的人,其实不一定有知识;

自然法则是让万物受益,而不伤害;高尚的人的准则是默默工作,而不去跟别人争夺。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我想我们应把它作为座右铭:不听华丽的辞藻、美丽的奉承;不炫耀自己,努力学习;认真工作,谦虚谨慎,这也是《道德经》所讲的生活之道。

总结起来一句话:

中国人最好的入世方法,就是跟《易经》学会“无咎”的生存法则,跟《道德经》学“无为”的生活道理。

易经与道德经,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该读的书,流传了几千年的大道理,岂是简简单单一篇文章就能叙述完的!

曾国藩曾说,人生有三难,学难、思难、做难。如果您只是简简单单去学了《周易》与《道德经》而没有去思考、去结合实际去行动的话,那么就还是领悟不到这两本经典文化的深邃的。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很多人说,自己也想读懂全文,领略经典国学,但是《周易》与《道德经》都是文言文,读起来晦涩难懂,很难理解。

于是我给大家推荐这套全注解、翻译、引申故事的《周易》与《道德经》,先看看内容怎么样: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所有的一段段的原汁原味的原文,下面都带着文言文单词的注释以及白话文的译文,此外还有引申阅读,就是让你把原文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更方便人们去思考、去实际应用。

可以说,这种写法的书,是最能全面了解《易经》与《道德经》的写法了。

再来看看这两套书什么样: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厚厚的两套书籍,全面、详细的带你领略传统文化的知识,道德经足足六本之多,而易经也足有4本,都赠送一个精美的书匣,不管是存储、收藏、观看起来都非常的方便。

如果您想购买这套书的话,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

中国的入世与出世:先跟《周易》学生存,后跟《道德经》学生活

上一篇

作为千金小姐的吕雉为何会嫁给流氓一样的刘邦?

下一篇

秦始皇为什么一生都痴迷于长生不老药,长生不老药是否真的存在?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