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收藏 0 0

有这样一所学校,培养出了2名诺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科学家。100多名人文大师以及174名两院院士。

这所学校只在昆明存在了8年零8个月,毕业生只有3343名。

这周末,最近身陷纪录片的文化君,

四处狂看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大宝贝!

纪录片《西南联大》

豆瓣评分是这样的!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其实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吧,

如果你看了《无问西东》,

你应该对最后7分钟的彩蛋记忆深刻,

也应该对这座大学产生浓浓的好奇。

有人说,被这段百看不厌的历史,

承包了全年泪点。

“西南联大,心向往之。”

就是它,

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中国最好的大学。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许多著名学者的重要著作,

都在这8年时间内铸成。

钱穆的《国史大纲》,

冯友兰的“贞元六书”,

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

著作的数量与质量,至今难以超越。

这八年,学术开出了片片芳华!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它的存在本身,

就足够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滋养。

//////////

它的建立,有个风雨飘摇的前提

1937年9月,北平。

本该是一年一度开学季,

可北京城内却阴云笼罩。

日军占领了北大,

清华园成了他们饲养马匹的地方。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至于咱们天津的南开大学,更惨!

被视为反日基地,

在日机轰炸中沦为废墟,

几万册珍贵图书瞬间灰飞烟灭。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空袭后,

张伯苓指挥立即修复校舍、恢复课业。

有人忧虑:日军再来轰炸,怎么办?

张伯苓答:再炸,再修!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华北虽大,

却已然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为了让高等教育的薪火得以传递,

中国最优秀的三所大学:清华、北大、南开,

决定南迁到长沙组成临时大学。

后来南京陷落后,武汉危急,

长沙临时大学不得不继续南下迁往昆明,

西南联合大学正式得名,

开始了它空前绝后的8年传奇。

这所存在仅有8年的“最穷大学”,

挺起了中国文化的脊梁。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

最传奇的老师,最牛叉的学生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校徽的三角分别代表原来的三所学校

三所大学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

共同组成常务委员会,共同领导校务。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我敢问一句,

这三个名字有人不知道吗?

张伯苓就读于新式学堂,曾留洋读书。在天津,他与教育家严修一起,创办了一系列南开学校。

而张伯苓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学蒋梦麟,曾任南京第一任教育部长。有人称,蒋梦麟是民国教育史中,仅次于蔡元培的第二号人物。蔡元培卸任后,他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带领其走向中兴。

张伯苓和严修的学生梅贻琦,则是清华大学校长。因年纪最小、清华实力保存最为完整……西南联大校务,他出力最多。

说梅贻琦是“一个时代的斯文”,

丝毫不为过。

张伯苓、蒋梦麟的“权力”让渡,

梅贻琦处理三校关系的不偏不倚,

给西南联大的奇迹8年,

奠下了第一份坚实基础。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有个故事,大家应该知道。

1937年10月的长沙,

一个“乞丐”,拉住梅贻琦的手:

“梅先生,我终于到了…”

梅贻琦看了半天,

认出这人竟是清华大学的教授,

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的赵忠尧。

赵忠尧的怀里藏着一根铅管,

是中国当时唯一的50毫克镭。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北平沦陷后,他担心清华实验室仅存的50毫克镭被日军发现并抢走,便和梁思成潜入清华园将镭取走。

之后,赵忠尧千里走单骑,历经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昼伏夜出,将镭护送到了长沙。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华北沦陷后,如果留在沦陷区,

要生存就难免要为日军机构服务。

陈寅恪放弃了前往英国免费治疗眼疾的机会,

夜奔昆明,宁可失明,

也不愿成为敌人的文化工具。

病床上的妻子唐筼对他说:

联大需要你,我这儿能行,你赶紧走。

与朱自清并称“清华双清”,

中文系教授浦江清,

徒步历时五个月,跨越八个省份来到昆明。

闻一多原本被邀请到教育部任职,

但他婉拒了。

妻子一听哭了:

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在一块儿……

闻一多说,

学校现在太困难了,太困难了……

不过就算这么困难,

西南联大的师资水平,

也是如今任何一个学校都无法达到的。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据统计,1941年在西南联大任教的179名教授和副教授,其中156位有留学经历。

全校各学院院长都是留学归来的博士,既接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又与世界学术前沿接轨。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闻一多、陈寅恪、汤用彤、

冯友兰、沈从文、钱钟书、

吴晗、钱穆、费孝通、吴大猷(yóu)……

每个名字,都振聋发聩。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罗庸……

这是什么神仙国文系啊!!!

我们在这里,说说闻一多先生,

西南联大的学生们说,

闻一多先生讲课太美了,

美到身为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都要来听。

你也许觉得不稀奇,

但是你知道从工学院到文学院有多远吗?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穿过半个昆明城,

各位所以能想象到讲得多美了吗?

可惜文化君一个字儿都听不到!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联大的校园文化包容性很强,

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和课程,

多数的老师们上课也没教案,

想到什么讲什么。

右眼失明陈寅恪坚持九点到校上课,

古今中外旁征博引。

吴晗教《中国通史》,

潘光旦、费孝通教社会学…

理学院更是群星闪耀,

大师云集,叶企孙、陈省身、周培源……

当时欧美国家说:

世界教育中心有三个:

美国,英国,中国昆明。

这话,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

条件艰苦,坟场荒地上的“难民大学”

西南联大刚迁入昆明时的外号,

就叫“难民大学”。

学校的主校区选在一处坟场荒地。

宿舍房顶本来是铁皮,

因为经费紧张把铁皮卖了,

改成了茅草。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这些茅草房是梅贻琦邀请,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专门设计的,

但是苦于没钱,

设计方案一改再改根本无法实施,

梁思成被改到没脾气。

“小、挤、脏、乱”,

是杨振宁对宿舍的最深印象,

40多人挤在一栋小小的茅草房里。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其实远处看,还可以还可以…)

除了远观,剩下的可就太惨了,

宿舍里没有灯,

只能借着窗户的光看书。

洗澡?不存在的。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更可怕的是臭虫还特别多,

咬得让人无法入睡。

食堂的饭被学生调侃为“八宝饭”。

哪八宝呢?

红米、稗子、谷子、麸皮,

石头子、老鼠屎…

即使是这样,也要抢着才能吃饱。

因此,西南联大的学生,

尤其是男孩子们,

便采用了一种特别的盛饭形式——“飞碗”。

先盛半碗,迅速吃完后立马再盛一碗。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女生们因经济拮据,就选择吃胡萝卜。

吃着胡萝卜聊诗词,

是当时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老师们,条件也是一言难尽…

昆明街头的乞丐圈甚至还流传着一句:

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学校给老师们租了一座院子,

上下楼各住几户人家。

华罗庚从英国留学归来,

一家六口没地住。

闻一多仗义的说:不如来我这挤挤吧。

就这样,

两家十几口人挤在不足20平米的厢房里…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闻一多一家在昆明

为了维持生计,

联大的教授们是真的很拼了!

梅贻琦的夫人卖米糕,

冯友兰的夫人在家门口支口锅,卖麻花。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街上摆摊卖凉茶。

吴大猷为了给妻子治病养起了猪,

甚至化妆成乞丐到菜市场捡剩牛骨来熬汤,

一边照料妻子一边写书。

闻一多也干起了手艺活——治印,

刻一枚章就够全家几天的生活费。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工科的赵忠尧则比较高级,

自己生产肥皂,自产自卖。

尽管艰苦,但老师们都懂得苦中作乐,

休息时经常一起打牌。

朱自清牌运不太好,他在日记里写:

“打桥牌,我老是输,甚灰心”。

(甚是可爱啊哈哈哈哈)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其实生活条件艰苦好克服,

真正难的,是每日的提心吊胆,

时不时的大量轰炸。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历史系雷海宗教授上课有个习惯,

每次课前先问学生:

“我上次讲到哪里了?”

学生提醒后,在开始讲

有一次,他问:我上次讲到哪里了?

一位女同学翻开笔记,说:

先生,您上次最后一句说的是,

现在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说着挺逗的,但真的不是段子,

躲避空袭是那几年联大师生的“家常便饭”。

但轰着轰着,咱们西南联大的师生,

轰出了经验,调整每日授课时间。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一次轰炸的中心,

恰恰是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暂住的地方。

金岳霖写书太过投入没有躲避。

轰炸过后,陈岱孙马上跑回学校,

看见金岳霖站在教学楼门口,

手上还拿着笔。

后来为了避免书稿遭遇劫难,

每次防空警报响起,

他就抱着书稿往郊外跑,

一边躲避空袭,一边修改稿子。

//////////

有大写的人,才有大学

联大纪念碑上有一份

“抗战以来从军学生提名”,

共有学生834人,14人为国捐躯。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钱穆搬到山上,白天写《国史大纲》,

晚上研究《清史稿》。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吴大猷把实验室搬到郊区,

病重的妻子就躺在实验室的仪器旁边。

金岳霖也搬到郊外,

常常早上五点半出发,

还没来得及上课,空袭又开始了。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可就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

王力出版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中国现代语法》。

吴宓以课堂讲义为基础,用英文写作《世界文学史大纲》。

蒋梦麟利用躲避空袭的间隙,完成了《西潮》。

汤用彤写成了《中国佛教史》。

赵九章完成了《大气之涡旋运动》。

周培源完成了《湍流论》。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年后,西南联大北返平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西南联大几千名毕业生,

成为建构起中国各行各业中流砥柱的脊梁。

西南联大:从“最穷大学”,到教育届的珠穆朗玛

那时候流传着一句话,

“昆明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

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

这群师生早已为它做了最好的解释。

宁折不弯的傲骨,学富五车的先生,

意气风发的同学。

就像《无问西东》里说的: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

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

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无畏、自由和真心,永远都不会过时。

上一篇

9岁之前,再难也要逼孩子养成这6个好习惯,您的宝宝养成了几个?

下一篇

最倒霉的10位科学家:被自己的发明杀死,真的是太拼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