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崇祯死后, 此人总揽大明全局, 本有机会力挽狂澜, 却功亏一篑。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崇祯死后, 此人总揽大明全局, 本有机会力挽狂澜, 却功亏一篑。
收藏 0 0

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创造的,但清朝夺得江山,却充满了偶然性。曾国藩最重要的幕僚赵烈文曾评价清朝:“本朝创业太易,诛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太过机巧。”一句夺天下太过机巧,道出了清朝夺取江山过程中,充满了偶然性。

造就清朝辉煌的偶然性,就是明朝不断迸发的昏招。在崇祯死后,南明本该还能存在,但此人做错了一件事,却让南明从此四分五裂,无法建立“抗清统一战线”,最终只能被各个击破。如果此人不出此昏招,那么至少南明会划江而治,依然存在。

崇祯死后, 此人总揽大明全局, 本有机会力挽狂澜, 却功亏一篑。

此人就是南明督师史可法。所谓督师,是统帅军队的意思,明朝时期除皇帝外最大的地方官员,掌有很大的兵权。在历史上,史可法名声和地位都非常高,更因扬州抗清,所以千古流芳。但他的确出了一个昏招,葬送了南明。

李自成进京,北京沦陷,崇祯死后,明朝面临一个问题,即要迅速拥立新君,稳定局面。作为南明第一重臣,史可法的意见非常重要。但在这个问题上,史可法充满了私心。

因为崇祯儿子都被李自成抓住,后来清军入关后,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毒杀,罪名是“假冒太子”。所以,南明只能从宗室中找人,按照封建伦序的观点看,应该是选择“和崇祯血缘关系最近的”来做皇帝。

崇祯死后, 此人总揽大明全局, 本有机会力挽狂澜, 却功亏一篑。

那么,最近的毫无疑问是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综合比较之下,众多大臣都认为:福王朱由崧最适合。从支持的人数上来看,当时福王做皇帝,支持者的确最多。

然而,东林党人却极力反对,原因很简单,因为福王的祖母是郑贵妃。当年郑贵妃想要让儿子做皇帝,和东林党人闹过纠纷,所以东林党人怕福王上台后,会清洗东林党。因此,东林党的方案是:立潞王朱常淓为皇帝。

无论是按照封建伦常,还是从稳定大局出发,史可法都应该迅速支持一方,好结束纷争。让人惊讶的是,史可法却选择两不选,提出立桂王为皇帝的想法。当然,后来东林党的游说之下,史可法选择支持东林党人。

崇祯死后, 此人总揽大明全局, 本有机会力挽狂澜, 却功亏一篑。

在这种纷争之中,出现了三个重大错误,足以将南明炸的粉身碎骨。

(1)马士英联合江北四镇,建立了福王的弘光朝。然而,东林党不甘寂寞,史可法纵容之下,东林党联合军阀左良玉,想要驱赶福王,从而实现拥立潞王的目的。这就将军阀卷入了皇权确立,让皇帝威严进一步丧失,即军人干政!

(2)因为在南明皇帝选择上,史可法没有一锤定音,反而加剧了这种纷争,导致后来各方势力,将这种纷争延续了下来。东林党有东林党支持的对象,其他军阀各有支持对象,各自不兼容,甚至还互相攻伐,落井下石。

(3)由于各个势力,都分别支持自己选择的“皇帝”,所以导致抗清势力四分五裂,根本没办法真正做到建立“抗清统一战线”。潞王、唐王、鲁王、永历等,宗室成了军阀们的“高举的品牌”。即便大家公认永历为皇帝,但实际上依然我行我素。

这些人为何各自扶持一个宗室?其实就是私心,或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或称为“从龙之臣”等。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最早就是在南明初立之时。如果当时史可法能够一锤定音,及早确定,那么南明至少可以团结对抗清朝。一旦南明团结起来了,清朝根本不可能一统神州。

然而,史可法不仅没有早点结束这种纷争,反而还另外还提出一个皇帝人选,让南明局面变得更混乱,以至于导致后来抗清四分五裂,甚至彼此还打斗内耗。有人说,别人想做什么,史可法还能怎么办!但不要忘了,史可法是督师,可谓南明第一重臣,有足够的影响力。在其位就要谋其职。

值得一提的是,南明弘光朝是1645年灭亡,为何历史上总说明朝1644年灭亡?清军入关时,最多只能算“逐鹿天下”中一股势力而已,但不能因此说这是一个朝代开始吧!北宋汴京被占,南宋还算不算呢?

上一篇

单雄信被斩前,为何他不喝别人的酒只喝程咬金的酒?让人心寒。

下一篇

朱元璋性格狂暴,为什么却对大脚的马皇后那么宽容。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