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浅谈一:乾隆六下江南,次次劳民伤财,南巡目的究竟是什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浅谈一:乾隆六下江南,次次劳民伤财,南巡目的究竟是什么?
收藏 0 0

江南,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风景优美,气候温和,是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历朝历代的皇帝出巡都愿意去江南。康熙就曾6次下江南,目的是为了笼络江南民心,因为早在清军入关前,江南人民曾遭受到大规模的屠杀,导致江南百姓反清意识很强,所以在康熙帝在位时,清朝慢慢开始维护满汉关系,关系才得以缓和。后来乾隆继位,也效仿康熙帝,于是六下江南,前两次和康熙一样,已浙江杭州为终点,可他与康熙南巡目的不同的是,他不光是为了笼络人心。

浅谈一:乾隆六下江南,次次劳民伤财,南巡目的究竟是什么?

乾隆南巡图

乾隆是个幸运的皇帝,他25岁继位,这个年纪刚刚好,不大不小,可谓青年有为,不像他的祖父康熙帝8岁登基,整个童年都在处理复杂的朝政,没有享受过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快乐,还有他的父亲经过惨烈的九王夺嫡之后人到中年才当上皇帝,在康熙和雍正70多年的励精图治后,清朝发展到了最高峰,乾隆可以说是坐享其成。除此之外,乾隆的寿命也是历朝历代的皇上所羡慕的,他有幸活到了89岁,而在历年间的皇帝中,这个寿命可是为数不多的,而且有很多都是英年早逝。他登基后,江南百姓和清朝的关系已经得到缓和,而江浙地区是出人才的盛地,这里的才子比其他地方的多10倍有余。所以江南地区的经济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乾隆六下江南,很多人以为他是游山玩水,享受江南地区独有风光,其实还另有目的。

浅谈一:乾隆六下江南,次次劳民伤财,南巡目的究竟是什么?

乾隆剧照

1.巡视河工

江南地区的洪灾比较多,为了防止洪水,必须要修建好堤坝,做好防护工作,这在康熙年间就比较重视这个问题,因为修建工程大,耗资比较多,为保证这些钱都用在刀刃上,不被地方官吏趁机贪污,所以乾隆就南下亲自去监督。对修建江南防洪的治理多达上百次,在他亲自监督的治理下,江南的防洪得以完善,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乾隆下江南的重要目的之一。

2.寻访人才

江南水乡不仅出美女,更是人才倍出的好地方,从顺治三年到乾隆60年这150年里,一共举办过61次科举考试,而江浙地区就出了51位状元,占全国状元总数的87%,所以乾隆下江南,就是为了寻找更多的人才为祖国效力。而当时在海防工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大学士高斌,就被乾隆赏识,封他为江南河道总督。为了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选举的考题都是由乾隆亲自出的,得到皇帝认可的人中有的日后成为大文学家,有的成为朝中重臣。

浅谈一:乾隆六下江南,次次劳民伤财,南巡目的究竟是什么?

乾隆图片

3、减免税收,笼络人心

乾隆每次下江南都耗资巨大,光随从就2000余人,出巡时常一般都在四五个月左右,用的马匹都在6000匹以上,因为每次下江南都得乘船,用的船只大概都要四五百只,这样一来,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少,百姓哎声连连甚至都不愿意皇帝来访了。所以为了安抚百姓,乾隆下令对江南地区减免税收,百姓有了利,自然也就欢迎乾隆来了,得到百姓的的支持,也达到了他南巡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彰显他是个圣明的皇帝,爱戴百姓,从而笼络了人心。另一方面,江浙两省经济发达,财政收入可观,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就要得到富商和绅衿的支持,充分利用好江浙两地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从而进一步发展了社会经济,达到清朝盛世。

4、检验军队

乾隆南下后,对苏州、杭州和嘉兴地区进行了阅兵,对训练好的军队将领,还给了赏赐,并就阅兵的情况对军营进行调整。

浅谈一:乾隆六下江南,次次劳民伤财,南巡目的究竟是什么?

乾隆南巡图

5、游山玩水

江南风景这么优美的地方,当然乾隆在南巡把重要政事都完成好的情况下,也会享受一下这独有的大好风景,也正因为江南有如此美的风景,所以才会让人误以为六下江南的目的只是游山玩水。

浅谈一:乾隆六下江南,次次劳民伤财,南巡目的究竟是什么?

乾隆南巡图

除了以上几个目的,据野史记载,乾隆对自己的生世感到怀疑,为了查清自己的身世,所以才多次南下,当然这一说法也是传说,没有经过历史考证,没有证据。六下江南,有得必有失,通过南巡乾隆更好的笼络了人心,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选拔出众多人才,修建了大兴河工,可六次下江南耗资巨大,一次比一次排面隆重,日渐造成国库空虚,劳民又伤财,对百姓生活也造成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清史稿》《南巡记》

上一篇

浅谈二:所谓乾隆,天道昌隆,乾隆皇帝有哪些魅力呢?

下一篇

红透上海滩的女星,却因爱自杀,后30万人相送,5位女子相随而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