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武则天一生撤职75位宰相,为啥唯独对狄仁杰如此偏爱?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武则天一生撤职75位宰相,为啥唯独对狄仁杰如此偏爱?
收藏 0 0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被阎立本誉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武则天一生撤职75位宰相,为啥唯独对狄仁杰如此偏爱?

武则天一生撤职75位宰相,为啥唯独对狄仁杰如此偏爱?

首先,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高宗年间,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皇帝宠信,骄横跋扈。狄仁杰弹劾王本立,请求将其交付法司审理。但唐高宗却下诏宽宥。狄仁杰谏道:“国家虽然缺乏人才,但却不缺少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何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放逐到无人之地,作为以后的忠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后来,狄仁杰弹劾司农卿韦机,称其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室太过壮丽。唐高宗遂将韦机免职,自此朝廷风纪肃然。

其次,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越王之乱后,武则天为惩治乱党,定罪六七百家,籍没五千余口。司刑使催逼狄仁杰行刑。但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他密奏武则天,认为一旦按此定罪,将牵连甚广,何况这些人中有许多是被迫作乱,并非本心所为,可以赦免武则天便下诏赦免他们的死罪,改为发配丰州。囚犯们途经宁州时,宁州父老在郊外迎接,道:“是我们的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囚犯们遂相互搀扶着前往百姓为狄仁杰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而后又斋戒三日,方才离开宁州。他们到达丰州后,又为狄仁杰立碑,以颂恩德。

第三,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怒斥酷吏,狄仁杰被诬陷下狱时,御史台酷吏王德寿对他道:“您曾与杨执柔同在礼部为官,我想请您攀连杨执柔入狱,作为我升迁的台阶,可以吗?”狄仁杰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让我狄仁杰做如此不义之事。”他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吓得赶紧溜掉。举荐人才,两荐张柬之,保荐契丹降将,内聚不避亲,外局不避仇。

武则天一生撤职75位宰相,为啥唯独对狄仁杰如此偏爱?

第四,武则天并不是只会弄权的女人,她知道治国需人才,需谏臣,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需要像狄仁杰这样的能臣去管理,同时,为了自己爱贤臣的名声,武则天也很乐意去信任他。

上一篇

曹操麾下猛将, 单挑关羽不分胜负, 用一只眼睛换了一员勇将的命

下一篇

前期超神的诸葛亮晚年却失误连连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