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古人视头发如生命,万一秃顶了怎么办?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人视头发如生命,万一秃顶了怎么办?
收藏 0 0

我们今天发际线会后退,古人同样也会“秃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杜甫同志在安史之乱时候看到残破的长安城,心里面一阵子悲痛,就直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了。

宋代文坛大佬刘克庄也要感叹“决河犹有方堪塞,脱发应无术可栽”,脱发看来比黄河决口问题还要严重。

古人视头发如生命,万一秃顶了怎么办?

中医对于脱发的理论主要是肾虚说和血热说,当然老了之后自然也会脱。曹丕曾经用马鬃和其他重要熬制的“马鬃膏”来治疗脱发,而成书于唐代的《千金翼方》中更专门有8个生发的药方,多是以动物脂类配以祛风、清热、养阴中药外敷以生发、治疗脱发。

但是如果脱发那么好治,他就不会一直困扰我们到今天了。所以面对着地中海的宿命,我们不屈的先民一旦生发不成,就开始考虑从外面遮挡。古人的首选就是假发。没错,中国古人也是有假发的。

《晋书·五行志》当中就记录“太之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用发既多,不可恒戴,乃先于木及笼上装之,名曰假髻,或曰假头。至于贫家不能自办,自号无头,就人借头。”

也就是说为了做出高高的发髻,妇女们会在木笼上编出发髻,需要的时候就戴上。如果家里穷弄不起的,还会和别人“借头”。

古人视头发如生命,万一秃顶了怎么办?

而假发也不仅仅是女性们的专利。《三国志》中记载薛综的上书中描写到:“珠崖之废,起於长吏睹其好发,髡取为髲”,就是说珠崖地区的长官看到当地人的头发好,就剃掉来给自己做假发,最终引发当地人的反叛。

《东观汉记》中也有记录:“献帝幸弘农, 郭汜日掳掠百姓, 妇女有美发者, 皆断取之。”也是看到别人头发好,得啦,那就割下来给我用吧。这个画面其实想起来挺鬼畜的,一群人凶神恶煞地冲进来,抓住当地女子。

一不劫财,二不劫色,抄起剪刀来就是一阵咔嚓咔嚓,最后收齐了头发得意而去,留下一脸黑人问号的光头。

而且剪头这个问题,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在过去的文化背景下,剪去头发往往意味着这个人是有罪的。过去专门有“髡刑”,就是将犯人的头发剃去,以示惩罚。

这个跟军训时候被教官或者被班主任抓去剃头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走在大街上,一头“光明顶”,难免周围大爷大娘指指点点,拽着儿孙说千万不要和那个人学。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公开羞辱了。

曹操逃跑的时候割袍断须也是同样的性质(情节出自《三国演义》),所以常常被人拿出来调侃。但是也不能全怪曹丞相,毕竟命都没了,还要脸有啥用?髡刑的级别毕竟比死刑还是要低的。

古人视头发如生命,万一秃顶了怎么办?

除了羞辱的成分之外,头发还被人们认为是人的精气所在。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记载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鬼魅剃人头发,失去头发的人都失去精气而死。

虽然是子不语的内容,但是却能够体现出汉代人们将头发与精气联系起来的看法。同样类似的故事在《魏书》和《太平广记》中也有记录。《吴越春秋》中则记录干将莫邪听说前人铸剑以身投炉,遂“断发剪爪”来铸剑。

也就是说剪下头发和指甲往炉中一投,和人投入炉中是一样的,这也同样说明了那时很多人认为头发能够替代人身的精气。

当然过去对头发也不尽是这种态度,比如佛教沙门在中国,就将那三千烦恼丝都剪去了。所以说现在的年轻人一边脱发,一边说自己佛系,听起来也是顺理成章的吧。

想要青丝常在,还是要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呀!不过即使头秃也没事,毕竟光头也是一种气质。

这么想想,其实清朝人倒是挺聪明的哈?清早期的时候,跟全秃子也没区别,清末的时候也是前面削掉一半,现在看来不就是秃顶分界线吗?反正大家都秃,谁也别笑话谁。

上一篇

此三位皇帝,一宠宦官,一溺女色,一爱男宠,导致一个王朝的终结

下一篇

他虽然瞎了一只眼,却深受皇帝信任,并且一生战无不胜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