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韩信被杀:自请封王何罪之有?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韩信被杀:自请封王何罪之有?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收藏 0 0

公元前196年,楚汉相争的刀光剑影消失才几年,为刘邦坐稳龙廷屡建功勋的大将韩信,却成了刘邦等人的刀下之鬼,甚至被夷三族。对此,历来的史家们虽有异议,但多数人认为,韩信企图谋反,罪有应得。包括司马迁、班固等都持这一看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的研究者不断著文,认为当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虽然再无一兵一卒,但其勇略震主,功盖天下的威望,仍使刘邦感到威胁,终于动了诛杀的念头。韩信之死是一大冤案,要为韩信辩解。

韩信被杀:自请封王何罪之有?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请封王何罪之有?

有的史学家指出,韩信被杀,祸起于韩信自请封王。在平定三齐之后,韩信乘刘邦正被楚军围困在荥田的危急关头,竟然上书刘邦,自请代理齐王。后来,韩信对刘邦没有主动封其为王而深表不满,借故不肯发兵,致使刘邦军在固陵一役吃了败仗。对此,刘邦极为恼火,只是迫于当时形势,不便立即杀了。殊不知,这种裂土封王的制度早已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韩信的下场当然是可悲的。持不同意见者认为,韩信要求封王并没有大错,他完全有理由提出这样的要求。

韩信被杀:自请封王何罪之有?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1)韩信是刘邦对项羽进行战略包围的独当一面的重要力量,且齐地新定,远处东陲,面临强楚,确实需要有一定身份的人压阵;

(2)关于封王,刘邦本人早已开了先例,在这之前,他曾封过两个异姓王,一个是韩王信,一个是赵王张耳。凭功而论,这两人都不及韩信。韩信的要求不能算作非分。

(3)作为秦汉时期的一位功臣和杰出将领,想要享受论功行赏、封妻荫子的念头,这在当时是十分平常的事。

韩信被杀:自请封王何罪之有?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多数史家认为,韩信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他公然挑动和勾结陈豨起兵谋反,被舍人乐说上书告发。韩信谋反是他因功封王和居功自恃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反迹是确凿的。

韩信被杀:自请封王何罪之有?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另一种意见认为,说韩,陈勾结谋反,这是刘邦、吕后一手制造的大冤案,是他们枉杀韩信所制造的一种借口理由是:

(1) 早在公元前203年,韩信平齐败楚杀田广等将,兵势正盛时,项羽曾派武涉前去游说,煽动韩信反叛刘邦,并以“三分天下而取其一”作诱饵,韩拒绝了。后来齐人蒯通多次暗示韩信,若肯反叛刘邦则“大贵”,韩仍不为所动,还说:

“汉王遇我甚厚。”当他最后被杀之时,曾对天长叹: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

有力地说明他生时并无谋反之心,对刘邦其实是一片忠心;

(2)陈豨是刘邦的亲信将领,受命守边,而韩此时已是失势家居之候,处于受监视地位。陈、韩之间素无深交,怎么可能在陈辞行时相约谋反?而且两人的耳语居然让舍人听到了,更是不可思议;

(3)如果韩信谋反确有真凭实据, 为什么未经大堂上推问明白,昭示群臣,以仿效尤,而是匆匆忙忙地采用近似暗杀的手段,斩韩信于长乐宫的钟室之内。有人早就认为“信之死冤矣!”

杀异姓王不见得有利于集权制

一些学者认为,不管怎么说,韩信等人所坚持的分封思想和六国旧贵族的分封思想,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如果任其得逞,将会导致再一次的兼并战争,这是与历史发展的主流相违背的。翦除韩信等异姓王,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是符合历史前进潮流的。

韩信被杀:自请封王何罪之有?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有的学者则认为:

(1)刘邦在排斥异姓王的同时,大立同姓王、子弟王,如立堂兄刘贾为荆王,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等等。这不过是在搞家天下,在政权的基本结构形式上没有根本的变革,也没有摆脱分封制,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和加强中央集权制没有多大关系;

(2)从实际情况看,分封的那些同姓王、子弟王,并没有起到藩卫中央的作用,他们反而更放肆地干出了许多分裂活动。同姓王之间的相互倾轧也有增无减,中央与分封国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爆发了像“吴楚七国之乱”这样的大动乱,对中央集权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

韩信之死到底是咎由自取,还是刘邦早已动了杀人?你怎么看?

上一篇

唐代女性的不幸与唐人的女性观

下一篇

李陵败降新争论:兵败责任是谁?真降了吗?断绝归汉心谁造成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