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水浒传》好汉大口吃牛肉大口喝酒,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水浒传》好汉大口吃牛肉大口喝酒,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收藏 0 0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几十个封建王朝,这些皇帝们各有各的治国方略,长期以来,中国都处在封建帝制的统治之下,直到后来孙中山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这一历史。明朝时期,封建管理体系在朱元璋手中发展到高峰。

老臣76岁回乡养老,每天耕地种田,朱元璋知道后大怒:满门抄斩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将朝廷中的权力尽数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他还处理了一些影响到自己权力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想办法除掉不少对自己有威胁的功臣,比如掌管朝政的胡惟庸和掌管军权的蓝玉。

老臣76岁回乡养老,每天耕地种田,朱元璋知道后大怒:满门抄斩

朱元璋想办法除掉胡惟庸和蓝玉两人是因为他们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处心积虑地除掉一个退休老臣?这个退休老臣叫做李善长,他当时已经76岁了,无权无位,根本威胁不到朱元璋,为何朱元璋还要杀他?原因竟然是这样。

老臣76岁回乡养老,每天耕地种田,朱元璋知道后大怒:满门抄斩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朱元璋要处心积虑除掉一个对他毫无威胁的人,首先李善长当时已经76岁,而他也已经退休在家赋闲养老,每天耕地种田,手上没有什么权利。其次就是李善长也没打算做什么,人家好好地享受退休生活呢,可朱元璋却把人家给杀了。

老臣76岁回乡养老,每天耕地种田,朱元璋知道后大怒:满门抄斩

而且,李善长也是皇亲国戚,和朱元璋还是儿女亲家,算是一家人,朱元璋竟会对他动手,恐怕李善长自己都没想到。由此可见,朱元璋除掉李善长是蓄谋已久,大怒“满门抄斩”,绝对不是临时起意,他必然早就想好罪名。当时朱元璋由胡惟庸一案,以“胡惟庸党追问”的方式,牵连到李善长身上,借题发挥除去这个心头大患。朱元璋给李善长定的罪名看上去有理有据,实际上却是完全不可能,完全是凭空捏造的罪名。

老臣76岁回乡养老,每天耕地种田,朱元璋知道后大怒:满门抄斩

朱元璋说李善长的罪名有二,第一就是胡惟庸造反的时候,派了李善长的弟弟来劝说李善长加入自己的队伍,站在自己这一边,虽然李善长拒绝了,但是他还是有些心动。这一点就颇为奇怪,李善长既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他很心动的呢?

老臣76岁回乡养老,每天耕地种田,朱元璋知道后大怒:满门抄斩

至于第二点就更加无从说起,朱元璋除去李善长的第二个理由是他曾经截获使者送给胡惟庸的信件,知道他会造反,但是没有上报朝廷。就算这个理由是真的,但是罪不至死,更没有严重到要株连九族的地步。

老臣76岁回乡养老,每天耕地种田,朱元璋知道后大怒:满门抄斩

后世很多学者分析,李善长真正被朱元璋忌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虽然退休在家,但是他在朝堂中的影响力还在,这一影响力甚至威胁到了朱元璋的地位。朱元璋又是个多疑的性子,自然会怀疑他,甚至一度想要除去李善长,但是苦于没有理由,而胡惟庸案则是给了朱元璋一个最好的理由。

老臣76岁回乡养老,每天耕地种田,朱元璋知道后大怒:满门抄斩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君王的心思你一向猜不透,就算你对他忠心耿耿,但是只要一步踏差就会引来君王的猜忌,最后落得不好的下场。李善长虽然是大明王朝的功臣,但是在他的存在威胁到明朝统治的时候,朱元璋也能下狠手将他除去。

参考文献:《明史》

上一篇

郭沫若挖了多少帝陵?定陵损失惨重,最后还想发掘乾陵和秦始皇陵

下一篇

太监: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 你看的那个古装剧这点错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