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他一生为八阿哥辩护,因站错了队伍,最终导致母子俩的悲惨结局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他一生为八阿哥辩护,因站错了队伍,最终导致母子俩的悲惨结局
收藏 0 0

当红衣大炮从西洋传入中国后,很快就成为战场主力,被迅速推广开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红衣大炮都是明清战场上,威力最大的武器。它造成的杀伤力,超过宋元时期,中国使用的传统枪炮。但是,对于红衣大炮的威力,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红衣大炮5公里威力有多大?看看这场战争的结果就知道了

这并非因为史料的缺乏。相反,因为红衣大炮的重要,很多典籍都有大量记载。《皇明世法录》就说道:“今红夷铳法,盛传中国,大铳长二丈余,中虚如四尺车轮,云如此可洞裂石城,震数十里,非敌迫亦不轻施也。”

但是,跟《皇明世法录》一样,这些记载都很模糊,没有非常详细的数字。出现这一情况,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部分是因为需要保密,很多具体数字不容易获得。

红衣大炮5公里威力有多大?看看这场战争的结果就知道了

以至于很多记载描写红衣大炮时,常会用“震天动地”的说法。不过,为了弄清楚红衣大炮在5公里距离产生的破坏,我们决定从一些历史的蛛丝马迹中追寻。

红衣大炮在中国的历史,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而真正仿制阶段,则在天启年间。当时明朝大臣徐光启曾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名为《谨申一得以万全疏》。在奏折中,徐光启就推荐朝廷,把红衣大炮运用于京城防卫。事实上,徐光启也亲身参与了这一过程。

红衣大炮5公里威力有多大?看看这场战争的结果就知道了

红衣大炮安置城楼时,徐光启有标准规定,两座红衣大炮的间距是1—2里。这个距离最适合,既能互相防卫,也可以交叉射杀敌军。

也就是,红衣大炮的有效射程,在1—2里之间。而在徐光启给崇祯皇帝的另一封奏疏里又提到:“其铳重千斤以下,弹重二、三斤,力可及三、四里者。”

红衣大炮5公里威力有多大?看看这场战争的结果就知道了

因为红衣大炮的射程,跟重量有直接关系。当时使用千斤以下的红衣大炮,射程应该在2—3里左右。1里等于0.5公里。也就是说,千斤以下的红衣大炮,射程在1—1.5公里左右。远远达不到5公里的射程。

但是,在明朝孙元化的《西法神机》中记载,当时红衣大炮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9.9里,也就是接近10公里射程。《西法神机》的记载,一直被认为是明朝火炮中,较为权威的记载。如果按照这个说法,红衣大炮在5公里范围内,依然可以保持较大杀伤力。

红衣大炮5公里威力有多大?看看这场战争的结果就知道了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孙元化曾奉命铸炮,先后三次,全都失败。所以,可能在理论上,红衣大炮可以达到10公里射程。实际操作中,考虑到铸造水准、角度、风速等环境影响,无法发挥这一水准。

当然,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回到实战。通过实战检测效果。崇祯四年,明朝山东地区发生兵变。当时明朝官军跟叛军发生交战,双方都投入红衣大炮。而且,交战十分激烈,官军每日消耗炮弹达数百斤。而叛军在占领占领山东登州后,曾使用一批两千斤到三千斤的红衣大炮。

红衣大炮5公里威力有多大?看看这场战争的结果就知道了

据记载,叛军借助这些火炮,迫使明朝官军在5、6里内,不敢接近。崇祯时期,两千斤到三千斤的红衣大炮,可以达到5—6里的射程,也就是2.5公里到3公里的距离。

不过,如果想更确切知道,五公里射程对红衣大炮意味着什么,可以看另一场战争。天启七年,皇太极继位不久,亲自率领四旗军队,围攻明朝宁远、锦州两座边防要塞。当时皇太极方面有15万军队,明朝军队则依靠城池,利用火炮进行防御。

红衣大炮5公里威力有多大?看看这场战争的结果就知道了

史料记载,皇太极大败,城墙上跑火交加,从早上到下午,后金军队非但没有前进半步,反而死伤惨重。到了晚上,皇太极眼看久攻不下,选择退兵5里。原本八旗军距离城池的距离是5里,再退后5里,距离城池就有10里距离。

之所以选择这个距离,就是为了驻兵在红衣大炮的射程以外。而10里的距离,换算过来就是5公里。也就是说,如果达到5公里射程,明朝时的红衣大炮就基本无法发挥太大作用。

红衣大炮5公里威力有多大?看看这场战争的结果就知道了

红衣大炮并不是只有在明朝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也是清朝武器的主力。清朝后期,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军在沿海、内陆省份,铸造过一批重量在100—800斤,乃至上万斤的红衣大炮。

这批巨炮的射程,可以到7-8里。但是,距离5公里,仍有一定差距。所以,5公里的射程,红衣大炮已经无法发挥什么威力了。

上一篇

正史上不存在的“3大人物”,你还在深信不疑吗?

下一篇

21年前的这部电视剧,是我迄今为止唯一看过五遍以上的清史影视剧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