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秦兵灭,传庭死,明亡近矣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秦兵灭,传庭死,明亡近矣
收藏 0 0
秦兵灭,传庭死,明亡近矣

大家印象中,明朝末年,军纪涣散,面对满清铁骑和漫山遍野的农民军,难有抵抗实力。

事实却非如此,及至明亡,有能力的将军依旧频出,能征善战的部队也有不少。比如我们前面说过的袁崇焕和他的关宁铁骑、卢象升和他的天雄军、秦良玉与她的白杆兵。

还有今天我们要说的孙传庭,和他组建的大明最后防线——秦兵。

要钱没有

秦兵的组建和命运可谓是一波三折,就像他们的统帅孙传庭的仕途一样。

1593年出生于代州振武卫的孙传庭,从小就表现得极富谋略。一表人才的他在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永城县令一职,却在不久后因为不满魏忠贤专权而辞官回乡,一直到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大力清除阉党及其党羽后,才于崇祯八年被重新召回,担任吏部验封郎中,迁顺天府丞。

此时的明朝,已是千疮百孔,关外的后金日益崛起,不断袭扰大明边境,国内则到处是因为天灾人祸所聚集起来造反的农民军。

此时,组建关宁铁骑的袁崇焕已死,关宁铁骑在祖大寿的率领下继续驻防辽东。作为明末战力最强的军队,关宁铁骑战力彪悍的背后,是对国家财政的极度依赖,而国内的混乱局面,又让明朝廷的财政捉襟见肘。

公元1636年3月(崇祯九年),农民军起义愈演愈烈,孙传庭主动请缨顶替懦弱无能的甘学阔,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绞杀当地的起义军。崇祯大喜过望,立刻召见孙传庭。君臣二人经过一番无用的寒暄后,孙传庭提出了编练新军的想法,同时希望可以得到崇祯财政上的支持。

此时的崇祯毫不避讳的告诉孙传庭,朝廷财政已经囊空如洗,连卢象升的天雄军都得靠自己屯田。

虽然给不了钱,但崇祯给了孙传庭一条政策,即允许孙传庭自己想办法筹集粮草和军饷,只要不激起混乱,朝廷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加干预。

事实证明,对于一个能臣来说,给政策比给钱有用的多。孙传庭到任后,即刻开始对当地的人民和军队进行调查,最后提出了“以秦兵卫秦地,以秦地养秦兵”的策略。

和关宁铁骑虽然同样喊着“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但实际上需要朝廷拨大笔银钱不同,孙传庭真的在当地做起了屯田的工作,大力发展经济,实现了年收税银14.5万两,储存粮谷1.35万石的丰厚成果。靠着这些,孙传庭开始按照自己的设想招募新军。

为了对抗八旗兵,以及越来越正规化的起义军,孙传庭将募兵之地选在陕西榆林。或许是受大秦岭的豪迈气息所影响,生活在这里的人大多性格彪悍,作战时勇猛如虎,却愿意听从指令,很少出现居功自傲或者桀骜不驯的人。

公元1636年7月,闯王高迎祥趁着卢象升受君命,率天雄军救援京师,洪承畴与李自成战于陕北的时机,效仿三国魏延的计谋,率军从湖广出发,准备经由子午谷奇袭西安,之后占领陕西作为前进基地。

这条计谋确实不错,但变数太大。第一,高迎祥没想到子午谷的道路会那般险峻难攀;第二,则是忽略了子午谷内变化莫测的天气,致使大军在狭窄的子午谷中冒着大雨前行,人员和物资的损耗都非常大。

就这样,原定的突袭计划,因为进军过于缓慢而失败。等高迎祥的大军在损失掉大批物资,才走出子午谷来到黑水峪时,却发现早已有秦兵在这里设伏。

以逸待劳对人困马乏,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在经过了四天的拼杀后,孙传庭的秦兵击溃农民军阵营,高迎祥被俘送往北京后被处死,其部下李自成接任闯王。

秦兵灭,传庭死,明亡近矣

君臣离心

崇祯十年初,起义军各部再次进入陕西,攻袭商州、洛南、蓝田等地,孙传庭率秦兵与前来支援的各路明军集中兵力,以众攻散,连续打击起义军的圣世王、瓜背王、一翅飞,以及镇天王各部。

起义军各部顾此失彼,无法集中兵力,被接连击溃,关中以南地区逐渐趋于平定。

崇祯十一年,绰号过天星、混天星的起义军从徽县等地经由凤翔去往澄城,事先得到消息的孙传庭指挥秦兵,分五路将起义军合围,在杨家岭和黄龙山一带将之击溃。

之后,孙传庭乘胜追击,在鄜州以西、合水以东的深沟峡谷内,分兵多段阻截,等到疲惫不堪的起义军进入最后的伏击圈后,群起攻之,再败起义军,并打退了前来支援的马进忠和马光玉部。

紧接着,孙传庭又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重兵设伏,将闯王李自成部打到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十八骑随他突围逃走。

在孙传庭强悍的秦兵打击下,陕西境内的起义军被消灭殆尽,明军情势大好,但不等孙传庭继续绞杀李自成,清兵就再次入关劫掠。

督统各路勤王军队的总督卢象升,在巨鹿战死,崇祯急调洪承畴和孙传庭率部驻防京师。闯王李自成得以喘息,趁机重新招募流民为伍。

孙传庭率部抵达京师后,即刻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指挥各路援兵抵抗八旗军,但却处处受到主和派杨嗣昌的掣肘,孙传庭对其严厉斥责,两人矛盾激化。

之后,洪承畴被任命为蓟辽总督,杨嗣昌则向崇祯建言将秦兵全部留下驻防蓟辽,孙传庭极力反对,认为“秦兵不能留,留则贼势涨,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

但杨嗣昌只顾个人私利,对孙传庭的建议置之不理。

崇祯十二年,明廷调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与河南的防务,孙传庭不愿离开秦兵,请求面见崇祯,但遭到杨嗣昌的阻拦。孙传庭心中愤恨,托病请辞,却被杨嗣昌利用,诬陷孙传庭称病是推脱,更是对皇帝的不满。崇祯帝闻之大怒,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囚禁。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率部去往正值饥荒严重,饿殍遍野的河南,轻轻松松就拉起一支数十万人的队伍,并将朝廷派来平定叛乱的熊文灿和杨嗣昌击败,在河南打开了局面。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兵围开封,无人可用的崇祯只好将孙传庭释放,令他率兵救援开封。

听闻传庭的大军正在赶来,李自成便解除了对开封的包围,设法擒杀了三边总督汪乔年。孙传庭只好先行赶往陕西,接替三边总督之位。

不等孙传庭重新召集好旧部,崇祯就命令孙传庭去救援再次被围困的开封。

为了保证这次战斗的胜利,崇祯除了调集孙传庭的秦兵外,还调集了左良玉的湖广兵,以及虎大威的保定兵。

崇祯希望这三支军队可以通力合作解救开封,却不料除了秦兵外,另外两支部队都不愿意与敌接战,甚至于在秦兵解救左良玉的情况下,湖广兵都不愿意配合秦兵作战,直接导致了秦兵被数量庞大的起义军击溃,孙传庭率部退守陕西休整。

不得不说,孙传庭在练兵方面确有一套,在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后,秦兵的士气和各种物资补给都得到了恢复。

在崇祯的连番催促下,不敢违抗君命的孙传庭,只好于十月份率以新兵为主的秦兵出发。

自知实力不足的孙传庭,决定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遂命令部队一路上偃旗息鼓,小心前进,偷偷的接近农民军。

当秦兵行至河南郏县时,孙传庭即刻命令左勷率左军,郑嘉率右军,高杰率中军设伏,牛成虎率前军挑战起义军佯装败退,将起义军引入包围圈。

随着孙传庭的一声令下,秦兵突然发起进攻,起义军仓促应战,很快败退。秦兵追杀三十余里,最后却因为突降大雨,以及后勤补给跟不上,被起义军的回马枪击败。

秦兵灭,传庭死,明亡近矣

血洒潼关

战败后的孙传庭率部退回陕西进行休整,利用手头上所能拿的出来的钱招募兵勇,置办火器,还自创了一种搭载火炮的战车,来解决火炮在作战中运输困难,且极易被偷袭的问题。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孙传庭麾下的秦兵和附属部队战斗力显著提升。

公元1643年8月(崇祯十六年),已经被升迁到兵部尚书,且被授予尚方宝剑的孙传庭,在皇帝和朝廷内大臣的连番催促下,在西安关帝庙誓师,统帅总兵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部十万之众东出潼关,绞杀在那里盘踞着的李自成。

李自成得知孙传庭出关的消息后,立刻率兵北上迎战。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整体实力,以及沿途的地形民情后,李自成决定不与官军正面交锋,大军在郏县以南部署,等待官军到来。

因为此时的河南境内,已经是赤地千里,官军在漫长的行进路上无法得到任何补给,只能依赖后方的粮草供给。

事情正如李自成所想的那样,官军在从潼关抵达郏县的路上可谓是“势如破竹”,八月上旬攻占洛阳,九月攻占汝州,接着攻占郏县。

但连日的大雨,导致原本就很漫长的补给线,运输更加困难,即便是攻下了郏县,也只得到一些骡马,根本不够大军食用。

眼看官军因为粮食开始出现骚乱,李自成派大将刘宗敏率一万骑兵从小路出发,绕到官军后方,将粮道截断,同时给孙传庭下战书,约定日期决战,来牵制官军。

一边是越来越近的决战日,一边是随时可能爆发的兵变,孙传庭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分兵,由河南总兵陈永福率军继续与李自成对峙,自己则率秦兵回师,打通粮道。

却不料,孙传庭前脚刚走,陈永福麾下的士兵就以为自己被当做了炮灰,也跟着撤退。

陈永福无法控制局面,官军阵脚大乱。

看准时机的李自成,立刻命令起义军发起攻击。官军全线溃败,一直溃逃到南阳才稳住阵脚,开始反击。

事实证明,秦兵的战斗力,在经过了多次的换血和重组后依旧强悍,官军接连突破起义军的数道防线,却在与李自成的精锐骑兵交战中相持不下。

鏖战中,白广恩的战车营首先溃败,紧接着骑兵部队溃败。战场形势在顷刻间发生巨变。

眼看官军战败,李自成麾下起义军倾巢而出,一日一夜追杀四百余里,斩杀官军四万余人。

同年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和陈永福投降,孙传庭和他身边为数不多的秦兵,被李自成的十余万大军围困,于十月初三向渭南撤退途中被起义军追上,孙传庭战死,麾下秦兵亦血洒疆场。

孙传庭和他的秦兵,可以说是大明最后的希望,随着这支劲旅在潼关外的消亡,大明王朝的覆灭已经不可逆转。

上一篇

大唐百战精锐神策军,如何成了宦官废立皇帝的王牌

下一篇

明末女将秦良玉与她的白杆兵,关东一战闻名天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