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陶渊明:生活有时候,比你想的还要残酷!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陶渊明:生活有时候,比你想的还要残酷!
收藏 0 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这句诗道出了很多人向往的隐居生活。然而陶渊明隐居后的生活真的这么潇洒惬意吗?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世家,他的曾祖父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然而经过他的祖父、父亲,再到他这一代,家族已日渐没落。

在他8岁那年,父亲一病而亡,12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此后就是他和妹妹相依为命。

他曾经当过彭泽县令,后来挂印而去,就是我们后来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虽然陶家已经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父亲好歹也给他留下了十几亩的地,好歹不至于饿死。

陶渊明:生活有时候,比你想的还要残酷!

陶渊明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躬耕陇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可他毕竟是读书人,比不上正儿八经的农人,所以收成一直不好,日子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后来一场大火,将他的八九间茅屋烧得一干二净。有段时间,他和家人只能住在门前的破船中,凄凉的境况可想而知。

再之后,他搬到了隔壁村,若是赶上丰收年,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若是遇上灾年,只能是“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

尤其到了晚年,疾病、饥饿,无时无刻地折磨着他,让他身心俱疲。

陶渊明:生活有时候,比你想的还要残酷!

饥饿难耐的他曾出门乞食,还写下了一首诗,读来令人心疼。

这首诗名为《乞食》,全文如下: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诗歌开头便交代了他不得不出门乞食的原因:饥饿。因为饥饿,他不得不放下尊严出门乞食,他的心中该是何等痛苦。同时,他的心中也是迷茫的,因为他不知道要去何处乞食。

从这里也可反映出一点,就是当时农民生活大多困顿,农民们能够自给自足已是万幸,几乎没有存粮。

陶渊明:生活有时候,比你想的还要残酷!

陶渊明走了很久才在一户人家停下,他知道这户人家是有余粮的,但是他不知怎么和主人家开口,有些彷徨,有些无措,所以在敲开主人家门时,他口讷辞拙,不知所云。

对于一个有骨气的读书人来说,“乞食”是件多么伤自尊的事,陶渊明难以启齿也是情有可原的。幸而他碰到的主人家善解人意,见陶渊明面黄肌瘦的样子,就知他的来意。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的都是主人家的盛情款待。

这主人家也是个妙人,他没有马上摆出酒食招待陶渊明,而是很自然地与他谈天说地,一直到了黄昏,饭做好了,就顺水推舟地邀请陶渊明共食。

此时的陶渊明已经忘却了“乞食”的尴尬卑微,有的只是对主人家体贴周到的感激。

陶渊明:生活有时候,比你想的还要残酷!

他和主人家开怀畅饮,对于主人家的招待他无以为报,只能写诗相赠。

最后他借韩信和漂母的典故表达了他对主人家的一片感激之情。这样的恩情也许他今生无法报答,所以他最后发出了“冥报”。

古代历来有“结草衔环”的说法,古人迷信,所以“冥报”其实很能体现一个人的感激之深。

全诗朴实无华,不加修饰,但是却很有启发意义。无论是主人家的慷慨大方,还是陶渊明的知恩图报都值得后人学习。

而且通过这首诗,我们也知道了其实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没有那般潇洒。

当年他可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可是到了晚年却不得不出门乞食,这样的陶渊明怎能不令人心疼。

上一篇

佐藤屋登:为了中国人和家人决裂的日本女人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