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上级叫他死守7天,他却听成“守47天”,最终打的日军怀疑人生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上级叫他死守7天,他却听成“守47天”,最终打的日军怀疑人生
收藏 0 0

随着九一八事件的发生,中国为了打赢抗日战争,坚持了十四年,这是中华民族抗日的伟大民族战争。然而,有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它就是衡阳保卫战。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一位将军错误地将上级领导人的死守七天误解为”守四十七天”,全因他与上级谈话时信号不佳。

结局却是打出了军史上的非常大的奇迹。这场战役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场战役的将领就是方先觉!

上级叫他死守7天,他却听成“守47天”,最终打的日军怀疑人生

方先觉1903年生于徐州的一个县。他毕业于黄埔军校。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加入过南昌战役、台儿庄战役等等,作战经验也十分丰富。

1944年的时候,日军想要打通中国大陆的交通线,他们动员了500000士兵,开启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在中国搞了一场大战”豫湘桂战役”。五月底的时候,300000多名日军集结长沙,最终长沙沦陷。日军得意,计划直接继续挺进,可是在衡阳却遭到了重大损失。

上级叫他死守7天,他却听成“守47天”,最终打的日军怀疑人生

方先觉收到国民政府的电报,必须得在衡阳守七天才行,可是方先觉把这七天误听成了四十七天。尽管方先觉对这一命令有疑虑,可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在常德战役中,第十军有了重大的损失,人员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兵力只有17000多人。率领军队进入衡阳后,然后就考察周围地形,搞了很多防御性的工作,而且开启严密防御,并建议300000市民到外面先躲避下,然后准备接下来的长久抗战。

6月22日,敌机轰炸衡阳。第二天,在衡阳西南、东南和南部部署了部队,发动了强大的进攻,但日本人在比赛一开始就输了。二十五号,第十集团军反攻,在敌人占领机场的条件下被击退。二十六号,日军开始包抄衡阳,然而被接连被击退。日军第一次总共持续了五天,最后损失惨重,他们失败了。因此,日军不愿再发动第二次进攻,但是第十集团军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肯放手。日军伤亡惨重,弹药耗尽。它仍然没有攻破衡阳,必须停止进攻。日本增援部队和战斗机又搞起了第三次进攻,并利用轰炸机大规模轰炸衡阳,极为猛烈。

上级叫他死守7天,他却听成“守47天”,最终打的日军怀疑人生

经过四十多天四十多夜的激烈战斗,我方尽全力抵抗,很多的参谋甚至军医都加入了战斗中,勇敢地同敌人作战。但是呢,由于日军火力实在太猛,还是没抵得住。就在这时候,方先觉给重庆送去最后的电报:一死为国,来生再见。这封电报反映了方先觉就算死也要死在战场上。结果,方先觉在部下的恳求下,为了保住部下的生命,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但是是有条件的。方先觉给日军提了3项要求:第一,别杀死俘虏;第二,要善待伤员;第三,要把该城官兵放在衡阳。

八月八日,衡阳沦陷了,经过了四十七天没能保住,日军虽然胜了,但是损失惨重,在我国抗战史上这个战役非常有意义。

上级叫他死守7天,他却听成“守47天”,最终打的日军怀疑人生

虽然最后还是战败了,但是他们顽强的战斗精神,让他们以弱对强的条件下,粉碎了日军想要3天攻下衡阳的策略,拖延了他们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进度,为后方备战争取了珍贵的时间。然后参阅日军的战斗史,日军可谓是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极为惨重,差不多有一万九千人丧生。

方先觉的带领下,他们不畏牺牲,顽强抗战,用四十七天打出了威风。这些守军都是英勇的,牺牲的烈士们奋战到底,继续前进,打乱了敌人继续侵略的步伐。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

中国文化上下5000千年,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故事,但最为屈辱的那一段一定是日本侵华战争,虽然至今已经过去好几十年了,但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是无法抹去的伤痛。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之常情,建国后,中国的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祖国之所以能像今天这样强大,是因为有着无数栋梁的奉献,他们舍弃名利,甘愿为国家作出贡献。例如,在氢弹研制中,西方科学家用计算机才能算出的数据时,我们的老一辈科学家只能用尺子计算数据,每天在浩瀚的数据中钻研、计算是难以想象的。为了节省时间,他们经常通宵工作。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扎实的数学计算能力,他们造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上级叫他死守7天,他却听成“守47天”,最终打的日军怀疑人生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于敏和团队成员们扎实的数学技能。没有先进的设备和计算机,他们用计算尺来计算庞大的数据。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数学的重要性,无论是氢弹、核潜艇还是其他研究工作,扎实的数学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但现在孩子们普遍不喜欢数学。当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他们看电视和玩游戏,他们觉得数学很枯燥,这也让很多家长头疼。俗话说,培养专注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兴趣。为什么现在大多数孩子不想学数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

上级叫他死守7天,他却听成“守47天”,最终打的日军怀疑人生

而中国的教育家早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民国时期,当时我国的数学风潮盛行,出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在调动孩子学习兴趣这方面有着独特的教学方法。其中数学三书就是一套最为出名的数学作品,书中把复杂难解的题目,用聊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们听,许多名家大师都读过这套书,都对其大加赞赏。

曾经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名人在与学生交谈时也谈到了“兴趣培养”的问题:“小时候,我曾有幸看到过民国时期,许多教育大师们撰写的数学三书,这本书中列举的数学例子非常有趣,读完后,印象深刻,对我早期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而有一位中国数学家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数学三书对他的影响很大,在上学的时候就听过这部经典作品,当时这部数学作品在同学中很受欢迎,大家都被书中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到了,我也从这本数学三书中受益良多。”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要学好数学,必须抓住儿童数学的“敏感期”。因此,民国教育家就抓住了这个关键之处,数学三书里面内容不仅有趣易懂,而且很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在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益,经过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改编,新版的数学三书已经问世了,这样的一本优异书籍,送给孩子当礼物是再合适不过了。

上一篇

抗日老兵隐居在深山60年,晚年出山时询问路人:日本人打到哪了?

下一篇

娶白俄五姐妹陪侍,手底下养着一万俄军,堪称中华最传奇将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