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来自祖国的一通电话,令留美的物理天才火速回国:我义不容辞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来自祖国的一通电话,令留美的物理天才火速回国:我义不容辞
收藏 0 0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留在国外不回来的报道一直牵动国人的心脏。作为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人才,留学海外可以进一步增长见识,但学成后不归国,却非常让人遗憾。不过,我们也能从中找到许多正面的例子。

比如有这样一个物理天才。他在29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中科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后面又成为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终身教授,被誉为天才的量子物理学家,量子领域领军人物。正当他在美国顺风顺水的时候,国内突然打过来一个电话,他就放下了在美国的所有荣誉和地位,回到了国内。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段路明。

来自祖国的一通电话,令留美的物理天才火速回国:我义不容辞

段路明是安徽人,1972年出生。1990年,段路明毕业于桐城中学,由于数学成绩优异,而且对化学非常痴迷,他在当年的全国化学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随后被保送到中科大学习。

在中科大,段路明一路不停,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段路明可谓一路畅通无阻,博士期间他发表的核心论文就有40篇,刷新了中科大的历史记录。1998年,段路明提前一年博士毕业,并被授予当年的“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以表彰他在博士期间的科研贡献。

博士毕业后,段路明继续留校,与著名的物理学家郭光灿院士联合进军量子领域,提出了概率量子克隆的研究方向,并取得初步进展。他二人的研究成果也被称为“段-郭”极限。“段”是指段路明,他的名字还要排到郭光灿院士的前面。

由于在量子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段路明在29岁那年就被晋升为中科大博士生导师,和潘建伟教授并成为中国量子领域的“两大巨人”。

然而在2003年,段路明却突然前往密歇根大学任教,原因至今都没有公开。在密歇根大学,段路明继续实现突破,2004年就获得了“斯隆研究奖”,是中国本土培养的博士中,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后来,段路明更是获得了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的荣誉。所有人都认为,中国的量子物理天才从此就要留在美国了。

来自祖国的一通电话,令留美的物理天才火速回国:我义不容辞

2010年的一天,段路明和往常一样,正在准备给学生们上课。突然一个陌生的电话响起,来电显示是中国北京打来的。电话的那一边,正是中国量子物理大师,“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

姚期智当时在清华大学任教,萌生了创建清华自己的量子信息研究中心的想法,但苦于人才不足。于是姚期智第一时间想到了在美国的段路明。因为姚期智自己也有一段留学美国的经历,甚至还一度加入了美国国籍,后来才回到国内发展。姚期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邀请段路明回到清华来,一起为中国量子力学的发展作出开创性的贡献。段路明有些被打动,但是还未确定。

很快,姚期智亲自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和段路明会面,二人一见如故,段路明终于打定了主意回国。二人马不停蹄的开始规划清华量子信息中心的蓝图。

随后,段路明辞去了他在美国的所有职务,全职回到国内,加盟清华大学交差信息研究所,成为清华大学首位基础科学讲席教授。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国量子物理学人才的摇篮。

来自祖国的一通电话,令留美的物理天才火速回国:我义不容辞

我们不知道在2003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段路明一声不吭的离开了祖国,但我们知道的是,来自祖国的一通电话,没有荣华富贵的承诺,只是一个简单的邀请,就让段路明重新回国,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爱国,是每个人最朴素的感情,有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呢?我们相信,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离家的海外学子会如同磁石一般,被伟大的祖国吸引,回到国内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实,在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候,海外学子就曾大规模返回国内支援建设,这与国家的强弱无关,只与爱国有关。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方面事业几乎要从零开始。在这个时候,不少爱国青年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越待遇,回到国内支援祖国建设。我们熟悉的就有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人。就是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他们一点一点建设起中国科技大厦的坚固基础,实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壮举,这是多么的不太容易。

难道他们不知道国外的生活条件好吗?

或许在这些科学家眼里,回国不需要理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来自祖国的一通电话,令留美的物理天才火速回国:我义不容辞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计算两弹一星的各种核心数据,我们没有先进的计算手段,有的只是纸和笔,甚至是古代的算盘。许多科研人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一笔一笔的计算出中国尖端武器所需要的数据资料的。就算是放到现在,让科学家们进行人工计算,估计能完成的人也不多。

为什么老一辈科学家们能够具备如此深厚的数学基础呢?因为在他们童年时期,民国教育非常重视数学,把数学看作是提高中国科学水平的基础,于是从小他们就对学习数学非常努力,一生从未间断。换句话说,他们是为国而学,当然非同一般。

来自祖国的一通电话,令留美的物理天才火速回国:我义不容辞

提到民国的数学教育,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民国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数学教育家,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教育理念。在这其中,有一个叫刘熏宇的人格外值得关注。刘薰宇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在西南联大、暨南大学、春晖中学等都任过教。刘薰宇先生一生致力于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学识还是教学经验都是无可挑剔的,民国时期的很多科学大师都受过他的影响。

刘薰宇和一般教育家最大的区别是他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用生动的故事表达出来,比如他讲的这个故事:

某个学者娶了一个富家千金,经常受到妻子的管教。后来这个学者中了状元当了官,但他的妻子还是经常骂他。他对妻子说,我现在是官员了,你怎么还骂我。他的老婆机智的回答到:“亏你还是状元,连水涨船高的道理都不懂。你看,如果一个男人是官员,那么她生的女儿就是千金小姐。如果一个男人是挑大粪的,生下来的女儿就是丫头。她结婚后,如果嫁给的男人是高级官员,她就变成了官太太,如果她嫁的男人是农民家庭,她就会成为农民妇女。这是数学函数。男人是x,女人是y,y总随x改变。

来自祖国的一通电话,令留美的物理天才火速回国:我义不容辞

一个故事把函数讲得生动有趣,这样的例子在刘薰宇的教学过程中比比皆是。刘薰宇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马先生谈算学》《数学趣味》《数学的园地》三本书中,这些书都非常有趣,适合五、六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的阅读,很多学生读完后都不能释怀,甚至像读小说一样读得津津有味,这套书最大的魅力就是把数学书语文化,在学语文中读懂数学,真的是太奇妙了!

刘熏宇认为,数学教育要适应孩子们的天性,做到寓教于乐,趣味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此,刘熏宇创作了许多数学方面的有趣文章,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让孩子们读起来爱不释手,不知不觉就爱上了数学。

上一篇

李敖给中国传统文化找了11条病根,看看你能占几条

下一篇

关羽的雕像为何总闭着眼?老木匠:如果他睁开眼的话,代价太大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