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从文献中分析林徽因,不愿介入他人婚姻,与徐志摩也并非真爱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从文献中分析林徽因,不愿介入他人婚姻,与徐志摩也并非真爱
收藏 0 0

在大众的印象中,林徽因美貌与才华并存,但感情生活却有些混乱。尤其是与徐志摩之间,总是说不清道不明。

其实,这些印象的加固,大多都是人云亦云的八卦。不谈传闻和八卦中的林徽因,我们只从文献的角度出发,很容易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她。

从文献中分析林徽因,不愿介入他人婚姻,与徐志摩也并非真爱

一、谈婚论嫁之说

1920年,林徽因随同父亲去外国考察。伴随着英国的细雨,一个诗人走到了她身边,这个人就是徐志摩。只是这时候的徐,是为了他敬仰的林父而来。

随着徐志摩和林父的交往过甚,他开始把目光放在了林徽因身上。此时的林徽因,年轻貌美,博学多才,多情的徐志摩爱上了她。

那么林徽因呢,面对这个有妇之夫的诗人,她有没有动心呢?

从文献中分析林徽因,不愿介入他人婚姻,与徐志摩也并非真爱

最早提出林徽因也爱徐,并且两人有谈婚论嫁的,是在陈从周的《徐志摩年谱》里。这位编者,是徐的表妹夫,但他不是从徐志摩那里得到的消息。

“写这本《年谱》,我确是费尽心血的。志摩早殇那年我才14岁,1949年我32岁时自编《徐志摩年谱》脱稿付印,请张宗祥先生为封面题签。以后由上海书店再版。那是1947年我在徐家———上海华山路范园徐家(此屋是志摩殁后徐申如所建)与后来志摩父母认为养女的张幼仪聊天时,她从抽屉中拿出一张志摩签名的相片与两本用连史纸毛笔写的本子(一本是《志摩随笔》,一本是《志摩日记》,前者下署“谔谔”两字)。喃喃地说:“你拿去吧!你对他有感情。”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陈从周之前与徐交集很少,他所谓的消息事实,无非是从张幼仪那里得知,有些不太靠谱。只是因为他的关系,这个谈婚论嫁之说,流传甚广。

从文献中分析林徽因,不愿介入他人婚姻,与徐志摩也并非真爱

二、谈婚论嫁真相

关于曾经,年龄相差大的徐和林两人,有没有谈婚论嫁的说法,《小脚与西服》中,也有记载——

接着,我想到我自己的父母,于是我对徐志摩说:“你有父母,我也有父母,如果可以的话,让我先等我父母批准这件事。”他急躁地摇摇头说:“不行,不行,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他停了一下又继续说,“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林徽因,徐志摩很急切地想要得到她。但说林徽因也喜欢徐,站不住脚。因为她曾经通过父亲,回复了徐志摩:

“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想足下误解耳。”

林徽因是一个识大体,洞悉一切的女性。但是有她的因素,徐抛弃了怀孕的妻子,所以人们容易先入为主,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林徽因的错。自然而然,也会认为当时,他们已经谈婚论嫁了。

从文献中分析林徽因,不愿介入他人婚姻,与徐志摩也并非真爱

另一方面,徐张二人离婚,是在1922年3月,而林徽因早在1921年10月,就回国了,所以“林徽因要回国了”的说法,与事实根本不一致。

《徐志摩年谱》《小脚与西楼》两位作者,从消息来源上都是一致的。为了塑造张幼仪的形象,他们难免有情绪化的描写,因此他们的言论,很大一部分,都站不住脚。

徐林二人谈婚论嫁,本属无稽之谈。

从文献中分析林徽因,不愿介入他人婚姻,与徐志摩也并非真爱

三、被误解的友情

对于徐志摩,林徽因的态度又如何,我们可以从很多资料得知,她是把这看作是友情。

1932年元月1日,林徽因写给胡适的信中说:

“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

本人的说法,再怎么也是比别人的有说服力。但是也有人说,林徽因不喜欢徐,是因为年龄差距。这有些说不过去。

从文献中分析林徽因,不愿介入他人婚姻,与徐志摩也并非真爱

弗洛伊德在他写于1905年的《性学三论》中就明确指出,对异性的紧张和兴奋,“在童年的第二阶段(从8岁到青春期),这种情形已经出现了”。

林徽因遇见徐志摩,正是情窦初开之时。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回到国内,她和梁思成,马上陷入了爱恋中。旅欧期间,她的心事在给沈从文的信中,也更加体现了出来:

“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

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不爱徐志摩,是林徽因道德上的一种选择。她不愿破坏别人的家庭,所以把这种爱,转变成了友情。只是这些,也都太容易被误解了。

上一篇

民国大师章太炎,先置室再娶妻,征婚启事只要湖北人,桃李满天下

下一篇

为表自愿离婚,顾维钧要求妻子手抄离婚协议,五万赔偿不了感情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