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如果蒙恬不死,八十万秦军精锐会不会参战保疆守土?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蒙恬不死,八十万秦军精锐会不会参战保疆守土?
收藏 0 0

提起蒙氏兄弟,人们也许只是从“蒙笔蔡纸”这四个字里,恍惚知道毛笔是一个姓蒙的人发明的,在这里笔者要告诉大家,那个姓蒙的,就是蒙恬,而比起北逐匈奴七百里,让匈奴在项羽刘邦中原争霸的时候无力南侵,并且修筑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长城,发明毛笔不过是闲暇之余的娱乐活动而已。

如果蒙恬不死,八十万秦军精锐会不会参战保疆守土?

蒙恬被司马迁抹黑了。

因为是汉朝的史官,所以司马迁黑起大秦的名将来不遗余力,以至于修造长城也成了蒙恬的罪状:蒙恬在当时位高权重,而秦朝刚刚建立,人民刚刚脱离战乱,需要休养生息,不去劝阻秦始皇滥用民力,反而积极地修筑长城是有罪的。

可是司马迁没有想一想:要不是长城阻碍了匈奴的铁蹄,你还能舒舒服服地坐在明堂里耍笔杆子吗?

其实修造长城之前,秦始皇已经统一中原,开始有能力消除匈奴这个北方宿敌。于是就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向北驱逐匈奴。蒙恬不负所托,带领大秦强弩精兵,打得匈奴溃不成军,一直把匈奴向北撵出去了七百里。蒙恬镇守北疆十多年,匈奴不敢南下牧马,也让中原人民有了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

如果蒙恬不死,八十万秦军精锐会不会参战保疆守土?

而赵高要害死蒙恬,除了怕蒙恬支持公子扶苏夺回帝位,还因为私仇。

赵高当中车府令(执掌乘舆之官,也就是司机班班长)的时候犯了大罪,蒙恬的弟弟蒙毅受秦始皇之命审理,蒙毅按照法律判了赵高死刑,但秦始皇居然因为赵高“做事认真”而驳回了死刑判决。所以说赵高后来能够兴风作浪,离不开秦始皇的纵容和丞相李斯的袒护(从后来李斯与赵高合谋可见他们早有勾连)。

其实李斯和赵高合谋撺掇秦二世胡亥杀掉蒙恬,还因为蒙恬这个人太有能耐了,只要胡亥不瞎,那么蒙恬被重用那就是早晚的事情。而李斯也知道自己在“和蒙恬相比,谁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更谋略深远而不失误?天下百姓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这五个方面都不如蒙恬,才与赵高一起合谋杀害了公子扶苏和蒙恬。

如果蒙恬不死,八十万秦军精锐会不会参战保疆守土?

虽然在杀害蒙恬之前,不管事的胡亥和炙手可热的李斯赵高已经派人接过了北方三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但是一直到刘邦项羽先后打进咸阳,杀子婴、焚宫室、挖皇陵,那三十万大军一直没有出现过。

在诸侯灭秦的战争中,大秦最精锐的八十万大军一直没有出战,这其中包括尉佗(也就是赵佗)领导的东南方面军五十万人,另外就是北方的长城军团三十万人。

如果蒙恬不死,八十万秦军精锐会不会参战保疆守土?

尉佗那五十万找到了——他们据说是受了秦始皇密令,不可轻回中原,在南方建立了南越国,一直到公元前137年(汉武帝建元四年),一百多岁的赵佗才去世,眼看着诸侯灭秦、楚汉争霸,那五十万大军繁衍生息,安享了一百多年太平。

而蒙恬的三十万大军,不见史料记载。

试想如果名将蒙恬率领三十万百战雄狮回国平叛,项羽和刘邦的骨头早就被拿去敲鼓了,大秦也不会二世而亡了。

如果蒙恬不死,八十万秦军精锐会不会参战保疆守土?

蒙田临终前的一番话最能证明他是一个正人君子:“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

自古忠臣良将,莫过于此。

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不到一年的时间击退匈奴七百多里,夺取匈奴内蒙古河套地区,屯兵于榆林。此时离秦末战乱还不到四年。

秦末动乱发生后,长城军团第二任统帅王离(即王翦之孙)奉命领军南下平叛,长城军渡过黄河进入雁门关太原地区,后主要在燕赵旧地作战,先是在赵国叛将李良的配合下攻灭了武臣的赵国政权,后赵歇在齐国支持下重建赵国,长城军团的对手变成齐赵联军。公元前208年九月,长城军团一部分人秘密南渡黄河,与濮阳骊山军团联合,于定陶击败楚军,并杀死将军项梁。不过这已经是长城军团最后的辉煌了。

次年,长城军团围困齐赵联军与巨鹿,眼看骊山援军即将赶来,巨鹿破城在即,未料到项羽抢先一步破釜沉舟渡过漳河,切断了长城军团与骊山军团的联系,并在巨鹿城下给予师老兵疲的长城军团致命一击,最终主帅王离被俘虏,两位副帅一位战死,一位自杀,长城军团大部覆没,余部溃散。长城军团没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真正的帅才(比起蒙恬还有自己的爷爷,父亲,王离只能算是庸才)和运气不好(在当时任谁也想不到会杀出项羽这么一个二愣子)。

上一篇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大业中谁的功劳最大?

下一篇

曹操用餐仅一道肉菜,曹操为何如此节俭?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