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收藏 0 0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他提出了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既然皇上允许大家继续提意见,于是官员就继续上书。其中邹缉的上书比较典型,他在里边叙述并指出北京营建过程中几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内容较多,篇幅较长,小编在这里只能说个大概: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第一,耗费太大。自从北京营建以来,前后将近二十年,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相当大,几乎无法估算。从全国范围内征调劳力和材料,数量大,品种多,范围广;而办事的官员不能体会皇上的心意,往往安排失当,加上许多人从中贪污、克扣,工程的需求和消费量简直成了无底洞。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第二,赋役沉重。北京的营建过程中,“民以百万之众,终岁在官供役”。上百万之众的数字只是估计,未必十分准确,但至少说明参加营建北京的人数非常庞大,这些人有工匠,有军人,有一般劳动人员,有囚犯。长期营建工程,耕地没人种了,桑蚕业也随之荒废了。在这种情况下,官府还要征收各种赋税,简直没有穷尽,百姓该交的全都交了,最后烧火做饭没有木柴,只好把桑树和枣树都砍了当柴烧;本来楮树皮能做纸,现在楮树早就砍光了,只好剥桑树皮来做纸,老百姓吃饭穿衣都没办法了。官府横征暴敛逼得百姓几乎没活路了,只好待在屋里发愁叹气。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第三,买办科派之苦。科派是指把某项负担下派给某个地方;买办是指官府以行政命令的手段,指定某些地方买到或加工出来某些东西。营建北京所需的各种原料、材料非常多,数量也非常大,朝廷事前根本没有储备,只好临时下令让各地设法弄到。邹缉的上书中举了个例子,前几年买办一种大青颜料,本来当地不出产,但官府却强令当地弄到这种颜料,动不动就高达几百斤甚至上千斤。老百姓没办法,只好大家凑钱,一伙接一伙地走遍各地,到那些出产大青的地方去购买。这样一来,每一斤大青的价格就高达一万六千贯。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第四,动迁之灾。动迁指的是要在你住的地方重新盖房子,你要把家搬走,然后拆掉你的住房。当年营建北京时,大范围的百姓都需要动迁,除了今天各位看到的故宫、景山、太庙、社稷坛、天坛、地坛、先农坛附近外,还有许多准备作为朝廷机构的地方,百姓也都要迁走。搬迁的号令一下,不管什么情况,当地的居民就必须迁走。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第五,贪官加天灾。营建北京需要大批的官员被派往各地,办理一些具体事务。朝廷每派出一个人到外地办差事,就是给了这个人自己养活自己的办法。当时大概是没有差旅费和出差补助,因此这些人往往仗着权势索要财物,甚至数额非常巨大。下面的官员竭力满足他们,生怕照顾不周到。偶尔有几个廉洁奉公、心存爱民的地方官,对上面派来的官员奉承不够,贿赂不足,于是这些人回去以后就会诬陷地方官,说他们不肯为朝廷办事。朝廷根本不加调查,很快就会惩罚这几个地方官。因此,外地的省府州县地方官一听说有上面的钦差大员到来,都是“望风应接,惟恐或后”,“上下之间,贿赂公行……有同交易,贪污成风……”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邹缉谈到了中央官员同地方官员的特殊关系,涉及当时官员监督和考察机制的弊端,这是由专制时代的体制决定的。但问题是在这种体制下营建北京,中央派出的官员,很自然地把这种差事当成了贪污发财的机会。这样一来,一个结果是吏治败坏,另一个结果就是各地的百姓还要多出钱多出物,来养活这些贪官,因而生活水平非常低,甚至会降到不得温饱的境地。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邹缉接下来指出,北方几个省到处都有水旱天灾,逃荒的百姓老的老小的小,一路上跌跌撞撞到处流浪;吃的是树皮、草根,还有稗子。各位知道,稗子是稻田里的一种杂草,喂牲口都一定不合格,现在倒成了逃荒百姓的宝贵食物。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官府还要不断地征收赋税,强行指派百姓出工出力,成年男人只有卖了老婆孩子,才能勉强有饭吃。

邹缉讲的情况,同太子朱高炽一年前来北京途中见到山东邹县的情况完全一样。当时邹县的百姓拎着破筐捡树叶当饭吃,家里的炉灶和锅盆早已严重损坏。可见,邹缉上书所讲的灾情并非夸张,而是完全属实。同时,北京营建时期山东等地百姓的生活极为困苦,恐怕也不仅仅是天灾造成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和营建劳力的大量征派,可能正是造成百姓困苦的重要原因。一句话,天灾加人祸。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第六,买马养马之祸。这一点虽然与营建北京关系不大,但是各位可别忘了,营建北京的目的在于迁都,而迁都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卫戍部队和边防部队,来保卫北京、防御北蒙的势力。这样的部队需要大量的战马,因此买马、养马实际上也是整个迁都北京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养马、买马这件事也是在营建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对于加重百姓的社会负担,同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小编觉得,这么多马朝廷自然养不起,只好分散给百姓蓄养,马多人少,养马的负担相当沉重。有句俗话叫马无夜草不肥,指的是要想让马膘肥体壮,必须半夜起来给马填草加料,这还指的是正常养马。如果马匹死伤或是母马不能每年产驹,明朝规定养马户的赔补是相当高的,许多养马户即使是卖妻卖子都赔不起。况且刚才讲到,一些宦官买回来的就不是什么好马,当然不好养活,因此,买马是一项弊政,养马更是一种很苦的差事,同样是当时百姓的沉重负担之一。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第七,僧道宫观之耗。就在营建北京的同时,首都却养了上万名僧道人员,每天消费的口粮就有几百石;而各地的百姓却只能吃糠咽菜,这还算是不错的,有的百姓连未长熟的空谷子粒都吃不上,甚至要去剥树皮、挖树根。这实在是浪费百姓的粮食,养了一群无用之人。与此同时,当时大量兴建宫观庙宇,也非常消耗财力,同样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大项目。

小编认为,邹缉虽未指明具体兴建的宫观庙宇都有哪些,但我估计应该包括北京新建的一些佛教、道教庙观以及南京的大量宫观,还有武当山工程。因为邹缉上书的时间是永乐十九年四月,当时迁都北京不到半年,北京的宫观庙宇兴建的规模不会太大,但此前南京和武当山这类工程却规模庞大。实际上,这类工程同营建北京一样,都是消耗巨大的皇家形象工程。

明朝中,朱棣大兴土木工程的七大害,可见当时修建这些工程有多苦

从上述七个方面来看,明朝营建北京的过程中,百姓付出了相当巨大的代价。邹缉上书讲到的也只是他听到的一部分,至于从南方云贵一带采运木材,就是建筑用的几个人才能合抱那么粗的大木头——今天的太庙里还有十几根这样的木头——这个过程中人们遇到的艰险、付出的牺牲,邹缉还没有讲到,类似的事例太多了。今天各位看到的北京皇城是后来清朝多次扩建的,明初的规模要比现在小一些,但当年营建时遇到的困难是今天难以想象的

上一篇

历史上最神秘3大民间组织,第1个传承了2000年,皇帝都拿他们没辙

下一篇

当年侵华的八个国家,现在都怎样了?有一国已经解体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