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收藏 0 0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当代美军装备的81mm迫击炮

作为现代步兵火力的基石,迫击炮其实才刚刚度过了100多年的光景。今天的迫击炮已经成熟而完备,形成了一套囊括多种口径与种类的武器体系。但在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迫击炮还只是临时拼凑的应急武器,它的发展历程还颇有一些黑色幽默的滑稽。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时间退回1904年的8月19日,日俄战争正处于白热化的死斗之中。日本第3军与俄军在旅顺要塞血战了一个多月有,惨烈的战况令双方都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俄军炮兵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在面对日军采用的堑壕掘进战术时,固定火炮难以杀伤近距离堑壕内的日军。

面对用战壕等手段推进的日军 俄军弄出了最早的迫击炮原型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8月29日,俄军关东支队炮兵副主任戈比利亚少校突发奇想,将47mm舰炮装在轮式炮架上,以45-65度的大仰角发射11.5kg重的超口径炮弹,杀伤500米内的目标。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西伯利亚第7步兵师师长康特拉琴科少将的支持。随着试射的成功,这种武器被投入了前线。这就是迫击炮的第一次参战记录。

但戈比利亚少校的实验只是昙花一现。日俄战争结束之后,迫击炮就被打入冷宫,没能引起列强们的重视。

原始的戈比利亚迫击炮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将全人类带向了世界大战的深渊。交战双方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堑壕战作为新的主要战术。重机枪、堑壕、铁丝网组成的绵密战线,成为了新的经纬线,分割了欧洲的地图。

随着波浪与Z型战壕的普及,传统炮兵的威力被大大削弱。列强们随即着手研发能够精准打击堑壕内部的近距曲射武器。其中很多方案的奇葩无比,甚至有不少充满蒸汽朋克风格的装备,出现在了战争的舞台上。

在一战的堑壕战中 能冲到敌人面前已经是万幸了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首当其冲的就是法国的“蚱蜢”A型弩炮。这种源自古罗马的古典风格武器,在1915年被英法联军采用,用来抛射F1手雷与米尔斯手雷。但射程只有140米,而且毫无精度可言。当然,和某些部队临时自制的特大号弹弓比起来,这种武器已经是精工细作了。

蟋蟀A型弩炮 好像是跑错了战场的武器

一些中二病患者自制的巨型弹弓

值得一提的是,英军不仅复兴了弩炮,还复兴了同样古典的地道战术。在1917年的梅西纳山脊战役中,英军修建了长达5000多米的地道,直通德军阵地下方。并在那里修建了22个起爆点,埋藏了近45万公斤炸药。8月7日,英军成功引爆19个起爆点。巨大的爆炸不仅当场炸死了数万德军,更把整个山体都炸成了松软的土坡。随后英军趁机猛攻,以1.7万人的伤亡的杀伤德军2.7万人,成功占领山脊。这一故事还被拍成了电影《奇袭60高地》。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电影《奇袭60高地》反映了英军在一战中使用的古代战法

与英法联军的后知后觉不同,战线另一侧的德国则早就开始了迫击炮的研制。普鲁士皇家工程技术团早在1910年就开始研制迫击炮,并于同年造出了滑膛与线膛两种样炮。但与现代作为步兵随行火力的迫击炮不同的是,这些样炮体积庞大,口径都在170mm以上,被称为“战壕臼炮”。

1912年底,口径250mm的重型臼炮列装德军工兵。其射程只有420米,但是装药量却高达50kg,专用于摧毁要塞。随后德军又研制了170mm的中型臼炮,射程提高到了800米。

早期型250mm战壕臼炮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1914年8月23日,战壕臼炮在比利时列日要塞迎来了自己的战场首秀。德军第24工兵营的4门重型臼炮,摧毁了大量掩体。就算炮弹没有直接命中,也能掀起几米高的土块,埋掉地下壕或者堵住宿舍窗户。此战为工兵营赢到了“要塞摧毁营”的雅号,战壕臼炮也从此成为了德军的宠儿。

1914年开战前夕的德军,总共只有70门重型臼炮与116门中型臼炮。而到了1918年,臼炮的数量激增到了18000门。德军用他们组建了23个战壕臼炮营和超过830个战壕臼炮连。有的工兵营甚至用通气管改装出了轻型臼炮,其他部队也有各种各样的自研的臼炮。1916年,增长身管的新型250mm与170mm战壕臼炮服役,它们的射程提高到了960-1160米。在平射时,它们也能在坦克机枪射程外摧毁英法联军的早期坦克。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就在德国陆军将臼炮玩的风生水起时,他们的海军与奥地利兄弟也同样不甘示弱,只是后者的战壕臼炮则充满了蒸汽朋克的味道。

奥地利军队的 80mm M15空气臼炮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1915年,奥匈帝国第58与第20步兵师的工兵们发明了一种80mm 的M15轻型战壕臼炮。与传统的臼炮不同,这种臼炮是用压缩空气替代发射药来发射的,称之为空气炮也不为过。其原理是给炮管底部装上压缩气罐,气罐用易碎螺丝封口。发射时加大气压,然后冲破螺丝,将炮弹推出炮膛。但由于口径和威力太小,80mm M15最终落马。奥匈帝国采用了德国埃尔哈特&泽尔默公司的105mm M15炮。这同样是一款“空气炮”,每个压缩气罐可以发射15发炮弹。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有了这个开端,空气炮在奥匈帝国全面开花。先是遭弃用的80mm M15方案被改进成了120mm口径的M16战壕臼炮。射程被增加到了800米,并安装了手动阀门,可以由炮手把握开火时机,不再是单纯地等待空气冲破螺丝。该型的总产量也达到930门。

正在充气的空气臼炮

然后奥匈帝国又先后接受了M15 ME、M17等多型空气臼炮。120mm M16的口径后来又被扩大到了200mm,射程也增加到了1250米。与此同时,德国海军陆战队也列装了105mm、150mm与260mm三种口径的空气臼炮,它们能够通过调节气压来调节射程与精度,发射时还能做到完全无声。

正在装填的2英寸战壕迫击炮

面对德军战壕臼炮的狂轰滥炸,英法联军当然不能靠弩炮打完这场战争。1915年8月,英国皇家兵工厂研制出了2英寸战壕迫击炮。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该型迫击炮可谓是实用主义的典范。轻便的炮身只有48kg,非常适合战壕内使用。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生产,连小型民用工厂就能为它提供炮弹。射程520米还能发射烟雾弹、照明弹,完全满足战术需求。但炮弹却出了问题,因为它的炮弹是个“棒槌”。这个23kg重的铸铁球的钢尾经常在发射后向后飞出,造成炮手伤亡。

2英寸战壕迫击炮的炮弹 像不像一个棒槌?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不过,这种缺陷无伤大雅,因为另一种划时代的武器开始进入了英军的装备序列,那就是斯托克斯迫击炮。该武器由温弗雷德•斯托克斯爵士设计,由可拆卸的底盘、炮身与支架构成,能够发射4.84kg的81mm炮弹。其全重只有47kg,射程却达到了731米,射速也高达25发/分钟,并且只需要两人就能操纵携带。

温弗雷德•斯托克斯爵士与他的迫击炮

只需要2个人就能轻松操作的斯托克斯迫击炮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它的服役不经扭转了协约军无法对抗战壕臼炮的尴尬局面,更标志着现代可拆卸迫击炮的诞生。到战争结束时,英军至少生产了1636门斯托克斯迫击炮,其改进型还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正在准备迫击炮炮弹的英军士兵

伴随着现代迫击炮家族的发展壮大,那些奇形怪状的空气炮、战壕臼炮和弩炮,也迅速被请出了战场,最终成为了历史。今天斯托克斯迫击炮的后裔,依然在各国陆军部队中服役。而诸如战壕臼炮和弩炮这类的古怪先辈,就只能在老照片中偶露峥嵘了。

迫击炮前世:一战中的臼炮、空气炮与古代弩炮

上一篇

延禧攻略:璎珞刚封贵人就被召幸,露出“内衣”,令皇上羞愧!

下一篇

为什么契丹人的辽国向西面的蒙古发展 而不南下中原?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