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16岁少年被杀前仰天大笑,说了一句话,​ 朱元璋​下令免死封官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16岁少年被杀前仰天大笑,说了一句话,​ 朱元璋​下令免死封官
收藏 0 0

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之后,费尽心力才建立了大一统的明朝,他十分清楚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据史料记载,在建立明朝后不久,他将一帮股肱之臣全部请到了宫中,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新的王朝建言献策。此时刘伯温说道,“因为宋朝和元朝以来,中原大地上日益宽松,导致朝纲不正,如今当务之急是要严肃律法,先以严治国,后惠政可施也。”朱元璋在听完刘伯温的建言后,恍然大悟,紧急制定出了著名的《大明律》,大家都知道,《大明律》可是相当严苛的律法,每一条都极为严格,只有有人违反,无论是何人,都会按律法办事。据史料记载,当时朱元璋唯一的亲侄子朱文正,居然违法乱纪,朱元璋丝毫不留情,直接就撤销了他的官职,当时他可是权力最高的军事统帅,然而朱元璋也是不留情面,可想而知朱元璋的治国之严格。

16岁少年被杀前仰天大笑,说了一句话,​ 朱元璋​下令免死封官

然而凡事都有意外,在明朝历史上,有一个16岁的少年曾因为惹怒朱元璋,被他判处死刑,然而后来朱元璋却又突然免除他的死刑,还给他封官嘉奖,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少年名叫周琬,当时他的父亲正在安徽做知府,然而却因为一件案子被牵连进去,居然要被秋后问斩了。此时周琬十分清楚父亲是被人冤枉的,因此想为父亲洗刷冤屈,大家要知道,当时朱元璋为了整顿吏治,赢得民心,在南京设立了专门的“鸣冤鼓”,老百姓可以直接来这里告御状,不用经过官僚阶层。于是周琬就这样见到了朱元璋,并且声称其父是冤枉的,然而却没有证据,因此朱元璋并不相信,为了挽救自己父亲的生命,周琬居然不动声色的要求代父受刑,不过朱元璋仍不同意。于是要求周琬先回去,聪明的周琬知道,自己一旦回去,父亲必死无疑,便一直跪在地上不起来,请求朱元璋重审案件,朱元璋见到少年周琬死皮赖脸,一怒之下,居然大为恼怒,要求侍卫将他拖出去斩首。

16岁少年被杀前仰天大笑,说了一句话,​ 朱元璋​下令免死封官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周琬被押到刑场准备受刑的时候,居然没有一点恐怕,相反还十分高兴,负责监斩的官员感到疑惑不解,于是便上前询问,“你才16岁,但马上就要死了,你为何要这么高兴呢?”此时16岁少年周琬被杀前仰天大笑,说了一句感人的话,“如果我的死能够换回父亲的命,那我死得其所,如果我死了,父亲还是死了,那我们父子两人共赴黄泉,又有何害怕呢?”监斩官感觉眼前的少年居然能够说出这番话,觉得案情不简单,便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下令免死封官,给了他一个监察官职。要求周琬负责督查皇帝交代下去的任务,如果有不执行的,立即报告给朱元璋,因此即使许多位高权重的高官,也不敢随便去得罪周琬。

16岁少年被杀前仰天大笑,说了一句话,​ 朱元璋​下令免死封官

笔者认为,朱元璋本身就出生于社会最底层,从小到大目睹了元朝官吏的腐败,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他建立明朝之后,才开始实行严刑峻法。坦白来说,在一个王朝建立之初,实行严刑峻法,才可以保障社会的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朱元璋深知这一点,才制定了《大明律》,并且也受到了不错的效果,为大明200多年的江山打好了基础,着实难能可贵。​

上一篇

乾隆​:“烟锁池塘柳”,考生:“太难,对不来”,结果成状元

下一篇

魏延脑后真有反骨?不过是​罗贯中杜撰而已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