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晚清女人玩姘居, 算不算道德沦丧?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晚清女人玩姘居, 算不算道德沦丧?
收藏 0 0

姘居,就是非法同居,主要指已婚人士瞒着配偶与异性同居。在当今社会,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尤其是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更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存在。虽然近年有婚姻法的约束,婚外同居超过半年就可算作重婚,但仍刹不住这种风气。这个时代的男人女人为我国姘居史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真正引领社会姘居风尚的还不是今天的男女,而是晚清的上海人。

姘居自古就有,但似乎没有哪个时代比晚清更流行,没有哪个时代比晚清更严重。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貌似应该还是很传统保守的,其实不然。看看当时的上海媒体是如何报道这种现象的。

晚清女人玩姘居, 算不算道德沦丧?

清末的上海女人

1873年12月25日,《申报》以《姘头取辱》为题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件。一位来自苏州的小生意人,因没有足够的钱娶媳妇,又迫于续香火的压力,便于一位单身的女人同居。按说,两人都是单身,不管是未婚单身,还是离婚的单身,婚前同居在今天根本不是什么事情,但在那个时期是不行的。两人搞出了孩子,男人又不愿意与此女人结婚,这麻烦就大了。二人最终打起了官司。

当时的《上海新报》为此评论认为,姘居的名目繁多,不但可笑而且可耻。有婚前同居私相同偶者,也有婚后有妇之夫与有钱人勾搭的。周围的邻居、亲戚朋友都装作看不见,由此,相习成风,大家见怪不怪。

在19世纪的70年代,上海姘居的大多为下层的弱势人群。如从事车夫、苦力的男人与做仆妇、佣女的女人。这些都是外来人口,一起姘居大都属于共同抱团取暖。当然,也可理解为互相解决性需求。姘居者,基本都是一起租房生活,犹如夫妻一般。双方共同承担租金及生活成本,就是所谓的AA制。当时有诗这样讽刺道,“大脚吴娘细柳腰,逢人调笑任讥嘲。无端识得姘头婿……”人们管这种抱团取暖的姘头叫“搭脚”。真搭脚的有,假搭脚、真约炮的自然也会有,反正双方你情我愿。

姘居成风,一些有钱的生意人、富户人家的子弟也大玩姘居。一方是有妇之夫,一方是有妇之夫,两人也可姘居一起。有人是为了追求婚外情的刺激,也有有女人是为了贪恋舒适安逸的生活。

姘居的流行在开放的上海毫不稀奇。一是江南战乱,大量人口拥入上海。外来人口身处异乡大都市,为了生存需要,当然还有生理需要,一起姘居再正常不过。二是上海开放最早,西方生活方式开始流行。社会的开放,带来的必然是思想的解放。人们远离家乡,没有了宗族的束缚。同时中国传统礼教在上海又比较淡薄,人们基本处于一种解放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人性的需求得到快速释放。

“妾住楼头郎住底,双栖好似同林鸟”,“男贪女爱找姘头,窄小房间赁一楼”。这都是描写姘居流行的竹枝词句。

大量姘居的流行也出现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比如一些乡下的农妇贪恋城市生活,与男人姘居后,便舍弃了丈夫。有些农村的丈夫找到城市来,姘居的女人死不相认。最极端的是这样一起案件。1873年,《申报》报道,一位佣妇在大街上被丈夫认出,丈夫要求佣妇与自己回家。佣妇死活不肯,两人在大街上扭打在一起。扭打中,丈夫被一辆车碾伤,佣妇却视而不见,掉头就走。报纸为此批评佣妇不念夫妻之恩。1878年的《申报》又报道了一件更为有意思的事。乡下丈夫带着20岁的儿子来找老婆。女人早与一个饭店老板过上了幸福生活。结果女人只认儿子,不认丈夫,说丈夫是伯公。搞笑的是,此事还闹到了租界法院。

姘居的流行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那就是涉及拆姘的各种诉讼。姘居不像结婚,没有法律的保护,也没有婚礼那种仪式感与亲属的见证。姘居对双方的约束都比较差,两人关系比较脆弱,非常容易因利益纠葛、感情纠葛闹出矛盾,继而双方大打出手,诉至公堂成为仇家。

还是《申报》,1884年报道,一个浦东乡下的妇女因丈夫有病进城与有妇之夫姘居。此妇女要上位,让男人娶其为妾。同时要还身价一百大洋。所谓还身价,大概也就是相当于聘礼。男人爽快答应,还写下了婚据。后来,因为男方母亲反对,男人反悔。此妇大怒,告男人诱奸。好在审案县官比较明事理,指责妇人首先背弃了丈夫,属于做事不端。而后与男人同居两年,这哪里是诱奸,分明是通奸。如此无耻,还敢来打官司,纯属混账东西!县官当即驳回了此诉讼。

针对这种姘居的流行,有人担忧污染了社会风气。女人没了三从四德,没有了礼教的约束,公然与男人在外姘居,这成何体统。纲常礼教何在?礼义廉耻何在?这纯属是道德的沦丧。

姘居的流行能否算道德沦丧,这个就要具体分析。一些女人贪恋虚荣,一心勾搭有钱男人玩姘居。还有更恶劣的,当姘居男人没有钱后,女人便立即扬长而去,另寻他人。这种性质就完全不同。而有些农村妇女是希望摆脱农村贫困的生活,宁死不愿与丈夫回农村的女人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那时,很多农村的婚姻还是包办婚姻,女人更希望挣脱这种束缚。

这就引发了人们的一种思考。女性为何更喜欢城市生活?因为城市里,女人更能得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农村女人到城市后,眼界打开了,思想解放了,经济独立了,自然不再愿意回到农村。相反男人愿意待在农村,是因为农村里男尊女卑观念严重,大男子主义盛行。那些到城市里找老婆的乡下男人,如果宁愿贫穷也要拽女人回家的,那就无法得到同情。如果男人愿意与女人一起在城市奋斗打拼,相信会赢得女人的尊重。人往高处走,这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姘居这词比较难听,但未必就要遭到指责。那时的姘居换作今天来看,也只是婚前同居、婚外同居。如果要上升到道德沦丧的地步似乎就有点夸张了。

上一篇

看看和珅的家产, 你就知道世界首富不算什么

下一篇

清朝第一位状元, 和年轻太后睡觉, 几年装病回家乡, 后来被人取笑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