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洪承畴衣锦还乡,他的母亲为何命人在大门外加制六扇矮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洪承畴衣锦还乡,他的母亲为何命人在大门外加制六扇矮门?
收藏 0 0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承畴考中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

洪承畴衣锦还乡,他的母亲为何命人在大门外加制六扇矮门?

洪承畴

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洪承畴卖力镇压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被明朝统治者封为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等,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后又调任蓟辽总督,率师抵御关外清兵。

崇祯年间,明军与清军爆发松锦之战,明军大败。洪承畴被俘后,随即变节投敌,投降清朝,深受皇太极重视。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对洪承畴极为器重,拔擢他为大学士,负责南方战事。

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进军策略,尽力避免生灵涂炭,以较少代价平定了江南。

同时,洪承畴建议满人”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淡化了满汉之间的差异,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

洪承畴的建议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在他的推动下,清初完成平稳的朝代更迭。

洪承畴衣锦还乡,他的母亲为何命人在大门外加制六扇矮门?

洪承畴当初被清军浮虏时,外界误传他英勇就义,以身殉国。

消息传到明朝廷,崇祯皇帝亲自为他写祭文、建祠堂、赐谥号。

洪承畴的老家洪府,也被称为“忠烈之门”,上自老母,下至妻儿,身着白衣,以示悼念。

1647年(顺治四年),洪承畴的家乡突报,洪承畴要派人奉迎老母北上,说是要好好尽一番孝思。

及至奉派迎接的人到达福建南安,洪母居然束装就道,一副真准备去接受儿子奉养的架势。乡里乡亲,无不诧异:以洪母之为人,何以会一改素节?

哪知洪老太太到了北京一下车,看见跪迎的儿子,抡起枣木拐杖就打,口中骂道:

“你这个不忠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了,你教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

原来洪承畴成为镶黄旗汉军,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妇须轮番入侍太后。

洪老太太千里迢迢征程,不辞跋涉,也要为中原百姓出一口恶气,其民族气节备受后人赞誉,洪母骂子也成为传统忠义教育中典型的事例。

洪承畴衣锦还乡,他的母亲为何命人在大门外加制六扇矮门?

六离门

此外,福建民间还有一个《六离门》的故事。

洪承畴当初回故里来探亲,衣锦还乡。

洪母开始不信,经再三探明,证实儿子确实未死,且已投敌,而且杀害了同乡黄道周。

于是,洪母大义凛然,当即命人在大门外迅速加制六扇矮门,拒逆子于家门之外。

洪承畴被阻门外而不得入,问其母为何不开门,洪母说:

“你知道此门吗?此六扇矮门,叫作六离门,凡卖国求荣者,母不以为子,妻不以为夫,子不以为父,六亲不认,众叛亲离!”

这段话的意思是:

凡卖国求荣之人,祖先不认你为后,父母不认你为儿,妻室不认你为夫,子女不认你为父,兄妹不认你为亲,黎民百姓不认你为人!六亲不认,众叛亲离!这就是汉奸的下场。

洪承畴听罢,面有惭色,狼狈而逃。

至今福建民间许多老房子仍在大门外加制六扇矮门。

闽剧《六离门》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华儿女对汉奸的憎恨。

上一篇

武则天对哪个大诗人的口臭病颇有微词?

下一篇

岳飞去世后,谁为他守墓20年?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