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何不将绝学传给儿子诸葛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何不将绝学传给儿子诸葛瞻?
收藏 0 0

公元263年,在曹魏把持朝政的司马昭,为了积累战功,重回晋公之位,发动了灭蜀之战。他派部将钟会、邓艾偷渡阴平,经江油、涪城、绵竹而入蜀,兵临成都城下,迫降了蜀汉后主刘禅。

其实刘禅在得知晋军偷渡阴平之时,及时做出了反应,他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率领禁军,前去迎敌。

诸葛瞻人如其名,做什么事情都瞻前顾后,没有听取黄崇等人的忠言,最终败在了邓艾手上。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何不将绝学传给儿子诸葛瞻?

众所周知,诸葛瞻是蜀相诸葛亮之子,他的父亲诸葛亮,是汉末三国的顶尖谋士之一,堪称奇才:

论指点江山,诸葛亮未出茅庐,便定了天下三分之计;

论巧言善辩,诸葛亮能说服孙权,联刘抗曹;

论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论用兵巧变,诸葛亮创八阵图,曾大败司马懿。

可是,诸葛瞻却未能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虎父无犬子”一言。诸葛瞻没有什么大本事,只是“工书画,强识念(即擅长书法绘画,记忆力较强)”。

在朝政方面,诸葛瞻虽享誉盛赞,却仅是与自己不相符的虚名。《三国志》记载:“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

在军事方面,诸葛瞻在涪城时,不纳黄崇忠言,被邓艾长驱直入,令人唏嘘。

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产生一个疑惑,那就是诸葛亮为什么不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儿子诸葛瞻呢?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何不将绝学传给儿子诸葛瞻?

对此,作以下几点分析。

一、诸葛瞻年龄太小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出自诗圣杜甫的名句,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那不仅是对诸葛亮未能完成大业的惋惜,还有对他突然逝世的惋惜,毕竟他终年仅五十四岁。

而且诸葛瞻是他老来得子——诸葛瞻生于公元227年,即诸葛亮北伐的前一年,这个时候诸葛亮已经四十六岁了,也就是说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诸葛亮又能传授多少东西呢?

再说了,诸葛瞻出生之后,他连续七年北伐,就算诸葛瞻是神童,他又有多少时间教导呢?

另外,在诸葛瞻出生之前,诸葛亮从兄长诸葛瑾处,过续了一个儿子诸葛乔,并把这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嫡子培养,所以诸葛亮就算要培养后人,也应该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诸葛乔身上。

二、怕诸葛瞻招致祸患

除了诸葛亮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培养诸葛瞻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敢。

《三国志》记载:“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意思是说,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给自己的哥哥诸葛瑾写信,说诸葛瞻已经八岁了,非常可爱,可是有些早熟,恐怕很难成大器。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疑惑,聪慧的孩子勤加教导,不是更该早成大器吗?诸葛亮的话自相矛盾吧?

其实不然,熟读汉末三国史,很多人应该都记得,诸葛瑾曾评价自己的儿子诸葛恪道“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意思是说,诸葛恪可能会招致灭门之祸。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何不将绝学传给儿子诸葛瞻?

要知道,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自幼便有神童之称,深重孙权看重,可他最终正如诸葛瑾所料,恃才自傲,终遭灭门之祸。诸葛亮此言,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他与诸葛瑾有着同样的担忧,再加上他没有料到,自己会这么快便去逝,于是想要压制诸葛瞻,磨一磨他的性子,这才不敢传授他太多的东西。

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却未能继承他的衣钵,这即是因为诸葛亮早逝,没有来得及传授,也因为诸葛瞻太过早成,诸葛亮不敢在其年幼时,对其传授太多的东西,害怕诸葛瞻恃才自傲,招致祸患。

上一篇

汉武帝几次攻打匈奴,谁为他筹集到巨额战争费用?

下一篇

《周氏宗谱》显示周瑜后人遍布皖浙苏赣,罗贯中恶搞周瑜原因揭秘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