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大聪明、小糊涂”的楚庄王有何福报?崇祯与他相比就是蠢才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大聪明、小糊涂”的楚庄王有何福报?崇祯与他相比就是蠢才
收藏 0 0

春秋时期,楚庄王一次大宴群臣。

楚庄王让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大家举杯换盏,其乐融融。

忽然一阵风吹过,将筵席上的蜡烛吹灭了。此时,一位官员趁此机会,大胆地拉住了其中一位美人许姬的手,摸了几下。许姬立即缩手避让,撕断了衣袖才挣脱开,而且顺手把那人帽子上的缨带扯下来了。

美人立即大喊“有人非礼”,向楚庄王告状,让他把蜡烛点亮,看谁的帽缨短了,谁就是那个无礼的人。

可是楚庄王听后,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还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大家都按照楚庄王的要求,把自己的帽缨取下。这时楚庄王才让人点上蜡烛,君臣继续饮酒尽兴。

“大聪明、小糊涂”的楚庄王有何福报?崇祯与他相比就是蠢才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没有给她做主,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

这时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意思。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庄王“绝缨宴”。

此事之后七年,楚国与郑国发生战争。

楚国有一名战将在战场上异常卖力、拼力死战,敌军大败,一直杀到郑国国都,楚军大胜。

回国后,楚庄王要赏赐这位战将,他却不要赏赐,他令人意外向楚庄王承认,说七年前宴会上的无礼之人是自己,现在的奋勇杀敌就是为了报七年前楚庄王的不究之恩。

楚庄王听了,很大度地把许姬赐给了他。这件事就反映了楚庄王“大聪明、小糊涂”的回报。

“大聪明、小糊涂”的楚庄王有何福报?崇祯与他相比就是蠢才

下面我们来看看明朝末年崇祯与袁崇焕的故事。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边关大帅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金甚至搭上了努尔哈赤的性命。袁崇焕为保卫明朝的北方边关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因为不得宦官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崇祯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

崇祯二年(1629年),努尔哈赤的儿子、后金皇帝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绕道内蒙古,越过喜峰口攻入长城,兵分三路进入河北,攻到北京城下。

又是袁崇焕,赤胆忠心,用兵神速,抢在后金军之前返回北京。

接下来的北京守城战中,袁崇焕率领明军拼死抵抗,为明朝赢得了时间,各地勤王保驾的军队纷纷赶到,明军数量上形成了优势。皇太极一看不好,马上朝撤军,解除了北京之围。

然而,袁崇焕却马上被崇祯皇帝逮捕。不久,崇祯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莫须有罪名,凌迟处死了袁崇焕,导致明朝自己的“长城”被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千古一冤。十多年后,明朝被满清灭亡。

“大聪明、小糊涂”的楚庄王有何福报?崇祯与他相比就是蠢才

令人扼腕的是,崇祯皇帝还中了皇太极实施的反间计:直到1784年,乾隆是在批阅《明史》的过程中发现了袁崇焕的冤屈。原来,皇太极通过崇祯的两个太监施行了反间计,假崇祯之手,将劲敌袁崇焕除掉。袁崇焕没有死于敌手,却死在崇祯皇帝的千刀万剐之下。

今天讲了两个故事,各位一定明白:

楚庄王是“大聪明、小糊涂”的豪杰,而崇祯是“小聪明、大糊涂”的蠢才。

两人的胸怀、智商和综合素质不同,得到的结果相差十万八千里、

上一篇

文天祥《正气歌》是如何从监狱传出来的?《正气歌》参考译文

下一篇

东林党人毁了崇祯,也毁了大明东山再起的机会,有道理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