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曹操有个智囊团,刘备却只有一个诸葛亮:格局大小的原因所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曹操有个智囊团,刘备却只有一个诸葛亮:格局大小的原因所在
收藏 0 0

曹操非常重用人才。据粗略统计,曹操的智囊团有87人,其中骨干谋士8人:程昱、荀或、荀攸、钟繇、董昭、郭嘉、刘晔、贾诩。此外,华歆、王朗、蒋济、毛玠、陈群、赵俨、司马朗等重要谋士也投效曹操。官渡之战后,随着曹操事业的发展,智囊团不断扩大,成为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

曹操有个智囊团,刘备却只有一个诸葛亮:格局大小的原因所在

曹操

在官渡之战的各个环节上,郭嘉、刘晔、荀彧、许攸等谋士先后起了作用: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先从理论上巩固了曹操的心防优势”;

两军对垒时,刘晔频频献计,用“发石车”(又称“霹雳车”)对付土袁绍在山上的弓弩手;用掘长堑而使“掘子军”徒费其力;

当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时,曹操意欲退兵,遣人赴许昌问荀彧,荀彧作书劝曹操“扼其喉而使不能进”,待其变而出奇制胜,于是曹操令军士效力死守。

至于许攸(这其实是袁绍白送给曹操的谋士)献计往乌巢劫粮这一着,则是直接为袁绍定下了败局。官渡之战,足见曹操是运用谋士的集体智慧。倘若曹操不善于运用这些智囊团,要打败比他实力强得多的袁绍,简直很难想象。

话再说回来,谋士的责任在于谋,谋能不能得到采纳和付诸实施,这就是决策者的事了。曹操确实有“雄”的素质:他能择善而从,把谋士的谋化为神奇的战斗力。例如,官渡之战,郭嘉和荀彧都主张打,孔融却不赞成,曹操就没有被孔融的“恐袁病”所感染;许攸献计往乌巢劫粮,张辽有疑虑,怕是袁绍使诈,曹操却认定“劫粮之举,计在必行”,果断带领精兵前往劫粮。

曹操有个智囊团,刘备却只有一个诸葛亮:格局大小的原因所在

刘备

那么,在运用智囊这个问题上,刘备与曹操相比如何呢?

刘备当然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谋士,但是数量太少了,而且庞统早死,法正投奔较迟而死得过早,真正起到谋士作用的只有一个诸葛亮。虽然诸葛亮之才远远超过曹操的任何一个谋士。然而,刘备只有一个诸葛亮,曹操却有一个智囊团,这样一比,就比出了刘备的不足。

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言听计从,这固然是他的长处,却也潜伏着他的危机。只有一个诸葛亮,而诸葛亮又没有孙悟空那样的分身法,往往是顾了东就顾不了西。比如夷陵之战时,就只能让诸葛亮在成都看守老窝,无法带在身边出谋划策,最后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此外,如果长期只有一两个谋士给自己出注意,久而久之,自己的决策判断能力就会逐步蜕化。

相比之下,曹操就没有这样的杞忧,他有足够多的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用他们的智慧充实自己的脑袋,他成功的概率就要大很多倍。

曹操有个智囊团,刘备却只有一个诸葛亮:格局大小的原因所在

诸葛亮

名士司马徽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就是因为过于相信这句话,就没有真正认识到智囊团在群雄逐鹿中的作用。曹操则不然,他下《招贤令》广招贤士,有时还不择手段逼迫有些人才为自己服务,如征召司马懿,日积月累形成了他的智囊团。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曹操的谋士并不是臭皮匠,都是有相当智谋的谋士。

总之,在运用智囊的问题上,曹操还是比刘备高上一着。这就是以后魏国和蜀汉格局大小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

上一篇

从四位史官连续被杀,看中国古代职业道德的高大上

下一篇

从死之前才结婚,看希特勒的性格和纳粹失败的原因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