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哪两件事说明孔子有异于常人的大智慧?对于普通人有何启迪意义?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哪两件事说明孔子有异于常人的大智慧?对于普通人有何启迪意义?
收藏 0 0

大约五年前,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解《易经的智慧》。他在讲座中讲了下面的一个故事,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至今难忘。今天与各位分享一下。

哪两件事说明孔子有异于常人的大智慧?对于普通人有何启迪意义?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正在孔府大门外扫地,这时走来了一个肤色发绿的男人,气冲冲地问:“你老师在家吗?我要问他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什么问题啊?能先告诉我一下吗?”

来人问:“可以啊。我问你,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脱口回答道:“这还要问吗?一年有四季啊!”

客人很肯定地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一年有四季!”

“不对!你搞错了!一年只有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谁也不肯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就决定打赌:如果一年是四季,来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一年是三季,学生向来人磕三个头。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两人便让孔子裁决。

孔子认真打量了一下来人,便肯定地说:“一年有三季!”

来人马上对着学生大喊:“我讲得对吧!你赶快磕头吧!”

学生听了,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没办法,只好乖乖向来人磕了三个头。来人很满意地离开了这里。

哪两件事说明孔子有异于常人的大智慧?对于普通人有何启迪意义?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便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有三季呢?”

孔子慢条斯理地回答道:“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精变的,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就没有见过冬天,你讲有三季他会满意,你讲有四季,那么你就算和他吵到明天也没有结果。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上面这个故事虽然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但却说明了孔子拥有的一个大智慧:权变。而我们很多普通人缺少的正是这个大智慧。

本来,孔子是一个讲究原则的人,比如他说,“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不是正当的方法致富,不值得我羡慕与向往”)。又比如他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不能够说话不算话,要让朋友觉得你是个靠的住的人)。

更难得的是,孔子又是一个能够权变的人,他自己对弟子们也强调这个权变。他绝不教条主义地对待原则。孔子曾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处世待人接物不是以人为标准,也不是以事为标准,而是以道义为准则。”)。这就是“权变”的思想和根据。

今天大家看了这个“三季人”故事后,一定会对孔子的权变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三季人”。因为种种局限,他明明是自己错了,可还自我感觉良好,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遇到这种视野狭隘又不可理喻的人,有时候摆事实讲道理根本不会奏效。你越讲,他越不懂,就越跟你吵,你和他辩论直到面红耳赤,甚至动粗也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双方都受情绪伤害。我们不妨退让一步,先承认他的观点。或者尽快结束无谓的争论,从而将精力放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你说这样的解决方法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哪两件事说明孔子有异于常人的大智慧?对于普通人有何启迪意义?

另外有一个真实故事突出地反映出孔子的这个权变智慧:

孔子与弟子们周游列国时,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一行人。孔子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带着五辆私车随从孔子,他长得长大又有力量。此外,孔子还有几个身强力壮的弟子。这时,蒲邑人感到了害怕,对孔子说:“如果你们不去卫都,我们就放了你们,”孔子于是和他们立了盟誓,之后蒲邑人将孔子一行人放出东门。出人意料的是,孔子接着还是继续前往卫都。子贡说:“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

最后,但愿大家能从今天的两个故事中学习到孔老夫子的权变大智慧。

上一篇

为什么要三十学儒、四十学道、五十读《易经》?

下一篇

鲁迅是怎样为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哪里有他的事迹展览?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