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刘禅-一直被人们误解的历史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刘禅-一直被人们误解的历史人物
收藏 0 0

刘禅,即蜀汉怀帝,字公嗣,荆州江陵人,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受封为安乐公,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在世人的心目中,刘禅是平庸昏聩之君,在市井街头的平头百姓眼里,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之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因刘禅小名为阿斗,“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同样是投降后宣布退位的皇帝,刘禅得以做了八年的安乐公后寿终正寝,东吴的孙皓则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赐毒酒杀害。在充满着诡计与狡诈的三国斗争形势之下,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大智若愚,这句话可以用在一直被我们小看的阿斗身上。

刘禅-一直被人们误解的历史人物

1.有容人之量,知人善用:公元223年,刘禅登基即位,他牢记刘备死前的遗诏“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之后才作决定。这也许是陈寿在《三国志》中批判刘禅没有主见,“素丝无常,唯所染之”的原因,却也显示了年少的刘禅颇有容人之量。即便诸葛亮功高震主,而且颇为专横,他都始终隐忍不发。刘禅即位的时候年仅十七岁,对执掌国政来说稍显稚嫩,这时候辅佐他的大任便降到托孤大臣诸葛亮身上。

他深知君臣失和的危险后果,所以对诸葛亮尤为尊敬和倚重。诸葛亮急于北伐,刘禅非常清楚魏蜀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又不好直接反对,只能规劝诸葛亮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执意北伐,没有听从刘禅的劝告,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刻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

刘禅-一直被人们误解的历史人物

2.情商高,有智慧:

刘禅降魏后,司马昭在一次大宴蜀国君臣时,特意令人奏起了蜀地音乐,以观察刘禅的反应。蜀国旧臣听后无不现出悲慽之容,只有刘禅一人不悲反笑,开心得不得了,活脱脱是一个缺心少肝、苟且偷安的皮相。司马昭当时就跟人说,一个人没有心肝怎么可以到这种地步!后来司马昭又去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从此诞生。说完这个话以后,刘禅带来的一个旧臣就跑去找他说,不能这样说呀,这样说实在太没心肝了,下回司马昭再问你,你就说,先人的坟墓在蜀国,我没有一天不想,然后把眼睛闭起来。果然,不久司马昭再次问刘禅,说想念蜀国吗?刘禅说:啊呀,先人的坟墓都埋在那儿,我没有一天不想。司马昭说不对啊,这话我怎么听着不像你说的,像你某个大臣说的。刘禅马上把眼睛一睁:哎,对啊,就是他说的,就是他教我这么说的!乍一看,刘禅的确是一幅没皮没脸的嘴脸,而且无耻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可细细一想,刘禅不如此回答又能如何?

  司马昭若想杀刘禅,可谓易如反掌,身为阶下囚的刘禅,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必须让司马昭觉得他懦弱无能、不足为虑,而“此间乐,不思蜀”正是刘禅所释放的一个烟雾弹,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堪称上上之策。在这个问题上,刘禅实在是一个能称得起大智若愚的智者。

刘禅-一直被人们误解的历史人物

3.品行好,有情有义:

诸葛亮积劳成疾病倒时,刘禅心急如焚,立刻派尚书仆射(掌管朝廷文书的官职)、平阳亭侯李福前去探望诸葛亮,并让他向诸葛亮询问此后的国家大计,同时日夜为诸葛亮祈福。当听到诸葛亮的死讯时,刘禅连日伤感难忍,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并下令全国素服发哀三日。还升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爵位。

  他不仅对诸葛亮有情有义,对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叛乱被杀,刘禅对于魏延没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刘禅心里清楚得很,魏延作为其父亲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信任程度犹胜于马超,怎么会忽然叛乱?不过是刚愎自用,人际关系不好惹的祸。刘禅短短几句话,“仁敏”二字体现得极其充分。后主兄弟,见于记载的有两人。一是庶弟鲁王刘永,因刘永看不惯黄皓的作派,致使黄皓也与刘永为敌,经常在后主跟前说刘永坏话。刘禅便渐渐疏远了这个弟弟,甚至十几年没有见他。但尽管如此,刘永却一没有杀头,二不曾流放,三王位照旧。另一个庶弟刘理,被封为梁王。蜀汉在刘禅当政的时间里,从没有发生过皇族倾轧、大臣灭族的事件,应当说是比较和谐的。

  反观其他两国,杀戮臣下或被权臣谋弑如同儿戏。魏国,曹植被手足同胞逼迫作七步诗,感叹“相煎何太急”。后来的曹芳、曹髦、曹奂等幼帝则朝不保夕。东吴的孙皓更是将朝堂变成了屠宰场,无论是谁,只要看不顺眼,立马刀斧伺候。

  后主的仁厚有目共睹,成都人民非常怀念刘禅。于南北朝时期为他建立了专祠,与诸葛亮的武侯祠一东一西,位于昭烈庙前面的两侧。

对于历史中的刘禅,各位读者又各有什么高见呢?

上一篇

罗马帝国为了能战无不胜,女俘虏任由士兵处置

下一篇

老照片:富家女子吸食鸦片后任人摆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