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盘点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事件,历史的只言片语实则人间浩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盘点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事件,历史的只言片语实则人间浩劫
收藏 0 0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在悠悠流传的历史中,作为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终是一杯浊土湮卑微,如空气般消散在无边遥远的天际,不被人所知….期间悲苦辛酸~又有多少值得回味…….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是汉末曹操的《蒿里行》中描写汉末中原战乱之后惨烈的场景。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而历史课本,和主流价值观念对古今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那些惨烈的人口消亡事件或只言片语掠过,或为民族大融合,但期间的那些事情,又有多少史料和传说能够说清其中的荡气回肠与悲欢离合。

现在英哥就带大家一起来盘点那些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惨烈的人口消亡事件(历朝人口数据与史料来源于网络汇总):

1.秦末农民战争与楚汉相争——-人口消亡率70%

盘点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事件,历史的只言片语实则人间浩劫

公元前205到公元前195年西汉建国初,共历10年,秦末农民战争与楚汉相争与瘟疫导致全国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大量人口死亡,民生凋敝,秦朝末年全国有2000多万人口,到汉初,原来的万户大邑都只剩下两三千户,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大城市的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现象(《史记61平准书》,《史记》有载“至汉祖定天下,民之死伤,亦数百万,是以平城之卒,不过三十万,方之六国,五损其二”,可见当时人口下降的严重程度。

2)汉武帝伐匈奴——人口消亡近50% 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前140-前87年),几度讨伐匈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人死亡。(此处有异议,有认为主要是经济上面是损失,打光了5-6代人的积蓄,间接导致平民的困苦和人口的锐减)

3.西汉末年混战——人口消亡65%

盘点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事件,历史的只言片语实则人间浩劫

公元2年西汉末年到东汉初的57年,全国人口5959万。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然后农民大起义,人口只剩下2100万,损失率达65%。几十年间,西安的人口从68万减到28万,大荔从91万减到14万,兴平县从83万减到9万,绥远县从69万减到2万。

4.三国鏖战——人口消亡90%以上

盘点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事件,历史的只言片语实则人间浩劫

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诗人描述为“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描述为“生民百余一”!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

5.西晋八王之乱

盘点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事件,历史的只言片语实则人间浩劫

从公元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相互攻杀,战乱历时16年之久,死亡人口达数十万,许多城镇均被焚毁,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使西晋初年并不十分发达的经济,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关东地区又爆发了罕见的蝗灾和瘟疫,史载“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61食货志》)

盘点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事件,历史的只言片语实则人间浩劫

6.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人口消亡60% (历史书上的所谓民族大融合,实则人性丑恶的无底下限~中国历史上的千年恶梦!)

复旦历史学者葛剑雄认为,由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人口损失仅比东汉末年小一些,谷底时期大约仅剩下三成多的人口

五胡乱华时期处于中国被外族侵占、北方沦陷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永嘉之乱以后,在胡人的野蛮残暴的统治下,长期陷于战争,民生经济大受破坏,人口锐减,晋室政权南下,改都建康,建立了东晋。

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唐编《晋书》卷65《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留在北方的汉人纷纷建立坞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

政治上的不稳定,必然导致频繁的战争。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战争连年不断,持续近150年之久。北魏“孝昌之际(公元525年),乱离尤甚。恒代而北,尽为丘墟;崤潼已西,烟火断绝。齐方全赵,死于乱麻,于是民生耗减,且将大半”。

这种毁灭性战争的结果,便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统治阶级之间的争权夺利,加上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使得“民尽流离,邑皆荒毁,由是劫抄蜂起,盗窃群行”,贫民起义层出不穷。

南北朝时,南北方发生了多地大量的的流民大起义与农民战争。长期的战争不仅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而且造成社会经济的大破坏,大倒退。

混战公元311年,刘曜攻长安,关中地区的人口仅余原人口的1%-2 %

后赵地盘很小,皇帝却有五个皇后,一万多名姬妾宫女。他死了以后,儿子日夜与五个皇后母亲淫乐,被岳父杀掉,灭绝了皇族。

皇帝石虎,一次征集美女3万人。仅公元345年一年中,因征集美女而不情愿者被杀达3000余人。为容纳美女,石虎分别在邺城、长安、洛阳兴建宫殿,用人力40万。而朝廷的苛捐杂税,迫使缺衣少食的农民卖儿卖女,卖完后仍然凑不够,只好全家自缢而死,道路两侧树上悬挂的尸体,前后衔接。前燕进围邺城,后赵的数万宫女,不是饿死,就是被士兵烹食。

石虎的长子石宣,害怕弟弟石韬给自己夺位,先派人刺死石韬,再密谋干掉老爹提前接班。事败之后,石虎立即登上高台,将石宣绑到台下,先拔掉头发舌头,砍断手脚,剜去眼睛,扔进柴堆活活烧死。石宣所有的妻妾儿女,全都处斩。石宣的幼子才5岁,拉着祖父的衣带不肯放松,连衣带都被拉断,但仍被硬拖出去杀死。太子宫的官吏差役数千人全被车裂。石虎死后,登基33天的儿子,被另一个儿子杀掉。183天后,又被另一个儿子杀掉。103天后,一名汉族将军冉闵杀尽皇室,下令:“凡杀一个胡人者,官升三级。”霎时间,仅首都邺城屠杀胡人20万,总共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

北朝的北齐,辖有2000万人口,到北周时人口仅900万。南朝刘宋辖有469万人口,到南陈灭亡时只剩200万人,损失率达60%。

7.隋朝役民—-人口消亡70%

盘点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事件,历史的只言片语实则人间浩劫

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文帝杨坚的次子杨广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父亲和哥哥杨勇,霸占父亲最宠爱的陈夫人。他扩建洛阳皇宫,每月役丁200万人。修运河,隋炀帝“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斩三族”,役夫达543万余人。昼夜开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数,死者过半。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目的只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都享受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又三次率军进攻高丽,伤亡无数。

隋末至唐初,从公元611到628年18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次,有50多位称帝称王者,均统兵15万人以上,各据一方,相互混战。全国户数由890万减至290万,人口由公元606年的4602万人,减到639年的1235万人,损失率73%。

8.安史之乱——-人口消亡68%

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历时8年。唐朝皇帝为夺回江山,竟乞求匈奴、回纥帮忙收复洛阳,应允其任意抢掠三日,使洛阳成了一片废墟。历时8年的残杀,使黄河流域萧条凄惨,人烟断绝,兽游鬼哭。极其严重的安史之乱导致了社会的混乱,战乱使社会遭受了一次空前的浩劫,杜甫写了非常多的现实诗反映这一场战争,这是一个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现状的感慨。安史之乱后,整个社会呈现荒凉的状况,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之中。藩镇不服朝廷管理,各自割据,实行自主管理,税收有的不入宫里,朝廷,甚至骄横称帝,称王,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这种现象依然没有终止。中国人口从900万户锐减至200万户,3/4的人惨死于变乱之中,残存者以纸为衣。公元755年,全国有5292万人口,到760年,全国人口仅余1699万。损失率68%。

9.黄巢起义及唐末之乱——-人口消亡76%

当时有一句俗语:“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黄巢占长安,其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待到官军反扑长安,城内百姓都向着官军,“巢怒,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福建、浙江、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唐末到五代十国,前后历时80年,中国内外一片混战,亿万生灵涂炭。前后58个皇帝,有42个死于非命。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时间长达10年,因此造成的死亡总计达830万人,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唐武宗(841年-846年在位)时,全国有496万户,后周世宗(955年-960年在位)进,仅余120万户。到宋初为200万户。损失率76%。

10.元灭金,两宋——北方损失人口80%以上

盘点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事件,历史的只言片语实则人间浩劫

宋宣和三年(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至元十一年(1274年),人口仅剩887万。损失率高达91%。

蒙古人灭花剌子模,屠杀撒马尔罕城约百万人;灭西夏,屠八十余万人。蒙古人数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数百城,包括屠杀了巴格达的数十万人口,整个中亚一片废墟。

蒙古灭金是世界上最惨烈的灭国灭族战争,中国北方人口损失80%以上,“及卫绍王之时,军旅不息,宣宗立而南迁,死徙之余,所在为虚矣。户口日耗,军费日急,赋敛繁重,皆仰给于河南,民不堪命,率弃庐田,相继亡去。—-金史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货”

忽必烈屠杀了中国1800万人,中国北方地区有80%的汉族平民惨遭种族灭绝。四川在蒙古大军屠杀前,估计有1300万—2000万人,屠杀后竟然仅剩下不满80万人,几乎成了无人区。在蒙古军队的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蒙古人在中国境内实施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纪录,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85年版。

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如果杀死蒙古人要偿命,杀回回罚银80两,杀汉人则只需罚交一头毛驴的价钱。中国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比如朱元璋的父亲本名叫“朱五四”。也不能拥有武器,只能几家合用一把菜刀。

11.元末混战——-人口损失率75%

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方势力角逐夺得天下后,中国历史上南方最混乱时刻。

元人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里说,“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男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淮右之军”即朱元璋之军

此段历史为后续“山西大槐树,江西瓦屑坝移民埋下了伏笔”

2.明末混战 —–人口消亡50%以上

  明朝末期至清朝初期,人口锐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是具体损失了多少人一直是众说纷纭,因为明朝人口的数量就一直是一个史学界争论非常严重的问题。有人讲中国人口的锐减全加在了清军屠杀的头上,从公平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必须考虑各种灾荒、明军的杀良冒功、农民军的屠杀以及各地草寇的屠杀等,历史学家葛剑雄认为在1600年左右,中国的人口达到了1.97亿。但是又另一些人认为这个数字过高,但是无论结果到底多少,我们在这里做一个推测:明朝人口至少在1亿以上,准确一些应该是1亿至1.5亿之间。  清朝官方的数字也有水分,在1652年,清朝公布了第一次人口统计的数字,此时中国的人口是1063万。但是这个数字明显不可信,因为当时的南方还在南明王朝的手里,这个数字清朝无法统计;此外由于当时正值战乱时期,大量人口逃亡无法统计,还有一些人隐瞒了户籍,所说1000万的人口是不符合事实的。在康熙初期,清朝的统计数字是2000万,但是这个数字只统计了男丁,没有统计女人。如果成倍计算再加上那些奴仆和流民,在康熙初期的中国人口应在5000万左右。从这个数字来看,中国在明末清朝那个混乱的时代,损失的人口应在5000万至8000万之间,

从李自成起义到吴三桂灭亡,明末清初国内混战54年。按明末全国人口为1亿,到清世祖时全国人口只剩下5000万人了。锐减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

盘点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事件,历史的只言片语实则人间浩劫

清军入关以后,实行了剃发易服的政策,遭到了汉族人民的强烈抵抗。清军的态度是大规模的屠杀,从山东、山西、一路到两广和云贵,不断有不愿剃发的汉人被杀害。这个数字不在少数,可能有8位数。南明灭亡以后,战乱终于基本消除,百姓们渴望太平岁月。但是吴三桂等三藩的叛乱,是江南以南地区再次陷入战火之中,这场叛乱长达八年,使人口数量再次下降。综合以上的内容,得出最后的结果:从万历末期开始至吴三桂三藩叛乱被平定的这几十年里,中国损失人口最少也在5000——6000万,甚至可能高达8000万——1亿。

  到了清朝的中期,战乱减少,人口开始快速增长。在1740年的人口统计中,中国人口为1.4亿人;到了1790年,中国人口突破了3亿大关;至鸦片战争之前的1834年,中国人口超过了4亿。这方面的增长,致使中国人口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满族征服汉族,始终贯彻一个既定方针:屠杀。对蒙古人和朝鲜人却不是这样。努尔哈赤的清军占领辽东地区后,先是担心当地穷人无法生活而造反,把辽东地区的贫民都抓起来杀掉,称“杀穷鬼”。两年后,清军又怕辽东的富人不堪压迫而反抗,又把辽东地区的富人几乎杀光,称为“杀富户”。共杀辽民300多万,辽东地区的汉人基本被杀光。皇太极破锦州,三日搜杀,妇孺不免;掠济南,城中积尸13万。

扬州城破,扬州顿成地狱,死者达80余万。比地狱更难忘是人民引颈受戮的 场面。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一个清兵,遇见数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这个清兵押着这些人(无捆绑)去杀人场,没有一人敢反抗,甚至没有一人敢跑。到刑场后,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杀。

清军在江阴一县,就杀了17万人,全城仅50人幸存。嘉定三屠杀了50多万人。1649年,清军占领湖南湘潭后屠城。同年平定大同的反清暴乱,大同全城军民被屠尽,“附逆抗拒”州县及汾州全城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杀。1650年攻破广州时屠城,“屠戮甚惨,居民几无噍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八月初九,张献忠攻陷成都,下令屠城三日。三日过了,停止大杀,仍然每日小杀百余人以树威。

张献忠的屠杀与清兵入侵,使四川人口由600多万锐减至50万,只剩下10%左右。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胆敢反抗的居民几被杀尽,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此外,满清又杀苗民100万,杀回民数百万,把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落杀到只留最后一个幼童!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残忍! (注此处有异议,有人认为是清军所为,因为张献忠早已在1646年战死于西充县凤凰山境内,但是四川的彻底平定却是在清朝顺治十六年,即公元1659年,也就是张献忠死后13年。问题就在于此,假如张献忠将川民全部屠杀,那么渺无人烟的四川为何会抵抗清军长达十多年呢?所以,此种说法认为:因为清军迟迟难以平定四川,所以采用了类似扬州十日的屠杀政策。无论流贼或者百姓,一律斩杀不饶。)。注:“此段为后期”湖广填四川“移民埋下了伏笔”

13.清代的白莲教起义(1796-1805)—-损失人口1.1亿

盘点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事件,历史的只言片语实则人间浩劫

川楚白莲教起义(1795年-1804年),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清起义的事件。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全国人口为3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全国人口为27566万人,相互屠杀损失了1.1亿人口。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9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抗击清政府从16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20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2亿两,相当于4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14.太平天国起义—-损失人口2亿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义军在起义后的6年中,不过牺牲4000余人。然而1856年的内讧,洪秀全利用韦昌辉杀害杨秀清及亲信6000余人,又在天京大开杀戒,两个月总共杀了文武官员2万人。后来又利用石达开来天京靖难,凌迟处死韦昌辉,将其尸体寸磔,割成许多块,每块皆二寸,挂在各处醒目的栅栏处,标上“北奸肉,只准看不准取”的字样,真是惨厉之至。“洪杨之变”最终导致了十几万人被杀。

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率湘军攻入“天京”后,杀害数十万人。整个天 京城所余3万多名太平天国将士,无一投降,全部战死或者自杀。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最多时有100万人口,到光绪登基时,十几年的时间,南京只剩下不到50万人口。

太平天国爆发(1851年)前夕,中国人口为4.3亿。太平天国失败(1863年)后,中国人口只剩下2.3亿人。一场农民战争使中国损失了2亿人,其中只有4000万人直接死于战争,这是何等的残酷!以后直到1911年,全国人口才恢复到3.4亿人。

盘点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事件,历史的只言片语实则人间浩劫

上一篇

汉武帝犯的最大错误,让四十万人被株连,连皇后和太子都身首异处

下一篇

张良和陈平,作为刘邦手里最重要的谋士,他俩谁更厉害?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