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收藏 0 0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叶天士

叶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叶桂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中文名

叶桂

外文名

Ye Gui

别名

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上津老人、

国籍

清朝

民族

汉族

人物关系

吴有性

搭档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人物生平

少年

叶桂少承家学。祖父叶紫帆(一作子蕃),名时,医德高尚,又是有名的孝子。父亲叶阳生,名朝采,医术更精,读书也多,且喜欢饮酒赋诗和收藏古文物,但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当时叶桂才十四岁。叶桂十二岁时随父亲学医,父亲去世后,就走江湖,家贫难为生计,便开始行医应诊,同时拜父亲的门人朱某为师,继续学习。他聪颖过人,“闻言即解”、一点就通,加上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见解往往超过教他的朱先生。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叶天士像

叶桂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善学他人长处。叶桂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欣然而往,必待学成后始归。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行医

山东有位姓刘的名医擅长针术,叶桂想去学但没人介绍。一天,那位名医的外甥赵某因为舅舅治不好他的病,就来找叶桂。叶桂专心诊治,几帖药就治好了。赵某很感激,同意介绍叶桂改名换姓去拜他舅舅为师。叶桂在那里虚心谨慎地学习。一天,有人抬来一个神智昏迷的孕妇。刘医生诊脉后推辞不能治。叶桂仔细观察,发现孕妇是胎儿不能转胞,痛得不省人事的。就取针在孕妇脐下刺了一下,叫人马上抬回家去。到家后胎儿果然产下。刘医生很惊奇,详加询问才知道这个徒弟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叶桂,心中很感动,就把自己的针灸医术全部传授给了他。

叶桂母亲患病,他总治不好,又遍请城内外名医,也不见效。他便问仆人:本城有无学问深而无名气的医生?仆人说:后街有个章医生,常夸自己医术比你高明,但请他看病的人寥寥无几。叶桂吃惊地说:出此大言,当有真才实学,快请来!仆人请章医生时说:太夫人病势日危,主人终夜彷徨,口中反复念着“黄连”。章医生到叶天士家诊视老太太后,细看过去的药方,很久才说:药、症相合,理当奏效。但病由热邪郁于心胃之间,药中须加黄连。叶桂一听便说:我早就想用黄连,因母亲年纪大,恐怕会灭真火。章医生说:太夫人两尺脉长而有神,本元坚固。对症下药,用黄连有何不可?叶桂很赞同,结果两剂药病就好了。以后叶桂便对人说:“章医生医术比我高明,可以请他看病。”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主要成就

叶桂本来就“神悟绝人”、聪明绝世,加之这样求知如渴、广采众长,且能融会贯通,因此自然在医术上突飞猛进,不到三十岁就医名远播。除精于家传儿科,在温病一门独具慧眼、富于创造之外,天士可谓无所不通,并在许多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在杂病方面,他补充了李东垣《脾胃论》详于脾而略于胃的不足,提出“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主张养胃阴;在妇科方面,阐述了妇人胎前产后、经水适来适断之际所患温病的症候和治疗方法;他对中风一症有独到的理论和治法;他还提出久病入络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精研古籍,他还十分善于运用古方。

叶桂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现了一批以研究温病著称的学者。他们以叶天士为首,总结前人的经验,突破旧杠杠,开创了治疗温病的新途径。叶桂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清代名医章虚谷高度评价《温热论》,说它不仅是后学指南,而且是弥补了仲景书之残缺。其功劳很大。

除精通医术外,叶桂在其它学问的研究中也具严谨精细的治学精神,博览群书、学究天人,使医术和学术相得益彰。他觉得“学问无穷,读书不可轻量也”,虽身享盛名,而手不释卷,体现了学无止境的进取精神。后人也说他“固无日不读书也”。他在医学中治病救人的仁者之心,也体现在他的待人接物方面,故后人赞其“内行修备,交友以忠信。……以患难相告者,倾囊拯之,无所顾藉。”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人物生活

培养人才

除上面提到过的门生和后人外,叶桂还培养了不少济世救人的名医。史称“大江南北,言医者辙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他的儿子叶奕章、叶龙章都是著名医家,只不过被父亲的巨大名声掩盖了。许多反映其独到经验和深邃医理的名言,一直对后学起着启迪和借鉴的作用。他的学说在身后二百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形成了中医史上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叶派”,在近代医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叶桂在世八十年,临终前警戒他的儿子们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这是一个对自己的言行极端负责的仁者之言。同时也显示出他在医学,乃至人生哲理的追求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因为往上走得越高,就越知道天高远不可及,越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足言。最聪明的人,大多是谦虚的人。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奇闻故事

提起江南名医叶桂,可神了!他自号香岩,人称半仙,有手到病除的本事。连康熙皇帝也感激他治好了自己的搭背疮,御笔亲题“天下第一”的匾额赐给他。因他一生治愈过不少奇疾怪症,连神仙都慕名而来,变做一个平常人请叶天士诊断。叶桂号罢脉后,说了八个字:“六脉调和,非仙即怪。”羞得那神仙看过仓徨逃遁。不管这一传说是真是假,可叶桂妙手回春,起死复生的事都是有口皆碑的。有几个这样的小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按方服一百剂

有一个人患一种慢性病,经常复发,十分苦恼。他找叶桂诊治。叶桂开了一个方,嘱他按方服一百剂,就不会复发了。病人服了八十剂,病已好了一个多月,他就再不服药了。不料,事隔一年,病又复发。叶桂对他说:“我叫你服一百剂,你才服八十剂,当然复发了。从今天开始,你听我的,再服四十剂,病就永不复发。”事情果真如他说的一样。

奇术治暴盲

据史载,清代藩宪向为京官,而清代京官没有多大实权,极想外任,所以藩宪听说要到苏州外任,暴喜而盲,急忙差人去请名医叶桂疗疾。叶桂了解他发病详情之后便说:“我是一方名医,怎能如此请我?必须备全副仪仗来,方可前往。”差人回禀,藩大怒,众人相劝,依允名医要求,若治不好目疾,重罚不迟。于是,令仪仗相迎,但谁也未想到,叶并不去,又说,“去回禀大人,必须由藩夫人亲自请!”藩闻后,怒不可遏,咆哮如雷。在这之间,藩大人怒气未消,而目却忽明,众人难解,叶桂已匆匆赶到藩府上请罪了,对藩说:“我并非无礼得罪大人,而是为了治好大人的病。”藩大人由怒转喜,尽释前疑,并重礼相酬。叶天士奇术奇在于不药而愈,于是,叶桂以阳治阴,奇术疗暴盲的佳话传遍苏州城内外。

叶桂运用《内经》理论,心藏神,过度兴奋和喜乐伤神,暴喜将心神荡散,可致暴盲,怒为阳胜,喜为阴胜,阴胜制阳,阳胜制阴,故让藩大人暴怒,以阳制阴,阴阳平衡,暴盲激怒消散。

叶桂在治疗疑难杂病方面,强调心理治疗,名医治奇病,奇术疗顽疾,故事趣闻相传至今,人们无不拍案称奇。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治难产

邻居的一个妇人难产,别的医生已经处好了药方。她的丈夫拿着处方来问叶桂,叶桂在处方上加一片梧桐叶做引子,婴儿立刻就产下来了。后来有人也仿效叶天士在催产方上加梧桐叶。叶天士笑着说:“以前我用梧桐叶,是因为刚好碰到立秋的时节,现在不是秋天,用了有什么益处呢?”

叶天士–辨证论治

还有一个孕妇难产,因别的医生治不好,勉强支撑着去找叶天士求救。当时叶桂正在下棋,他随便瞅了孕妇一眼,不屑地哼了一声,继续埋头与人对弈。孕妇流着眼泪,再三哀求,连叶桂的棋友也不忍心了,帮孕妇说话。不料把叶天士说火了,顺手举起棋盘,“叭”的一声甩到地上,棋子顿时撒得四处都是。然后又声色俱厉地对孕妇说:“病来如山倒,病好如抽丝,你急什么?给我把棋子捡起来!”孕妇因有求于他,只好忍气吞声地把棋子一一捡起。叶桂此时忽然大笑起来,对孕妇说:“好好好,这回孩子自然会顺利地生下来了。”说得那孕妇半信半疑赶回家中,果然应了叶天士的话,顺利地分娩了。叶桂的棋友又钦佩又诧异,问起拾棋子居然能治难产的奥妙。叶桂说:“滚动之石,不长苔藓。我一眼就看出那妇人是捧心胎,当她拾棋子时,佝偻了很久,胎儿的手靠她的运动之力,已离其心窝,所以不得赖在娘肚子里不出来了!”一阵话说的对方哑然失笑:“你刚才好一场真真假假的把戏,连我也给蒙住了。”

治痘

吴县城郊有一个富商,中年得子,十分宠爱。不料第二年春天,孩子出起了痘子(俗称红花疹)。先是浑身发烧,又哭又闹,后来竟昏迷不醒。富商略懂医术,知道这是逆症,病邪内陷引起的痘闭。不但很难医治,而且有生命危险,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叶桂,像溺水人抓住了救命草。对此病除了他再无二人救得,可叶桂是当今名医,能屈尊大驾到乡下来吗?他急中生智,听人说叶桂好斗蟋蟀,便买了几个“饶将”,分别放在精致的盒子里,找上叶桂的门来,要和他的“勇士”斗个输赢。结果是两军对垒,各有胜负。富商不服气,说家里还有一位十分厉害的“黑元帅”,可以说交起战来天下无敌。一句话惹得叶桂兴起,马上同富商到他家。这时,富商才说出实情,并望叶桂能原谅他因救子心切而不得已用的激将法。叶桂毫不怪罪,只说:“救人要紧!救人要紧!”当他看到孩子浑身的斑疹混浊凹陷时,大吃一惊,忙叫富商找了十余张新油漆的桌子,然后把孩子的衣服脱光,放在头一张桌子上用手辗转揉搓。待十余张桌子都用过了,已到了五更天,这会儿,孩子终于“哇”的哭出声来,浑身的痘子也全发了。富商见“宝贝”起死回生,对叶桂感激不尽,又赠金,又赠银,但叶天士推辞不要。终因盛情难却,才拿了一盒蟋蟀连夜赶回城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叶天士–辨证论治

叶桂的外孙刚满一岁,得痘症,痘发不出来,抱回家来请他医治。叶天士觉得很难治。叶桂的女儿气得直撞头,对他说:“父亲平常都说‘痘无死症’,现在就单单外孙儿不能救吗?那就让我和他一起死吧!”拿起剪刀就要自杀。叶桂不得已,低头沉思了好久,最后把婴儿赤身裸体地抱到一间空屋里去,自己出去和一帮人打斗嘻戏。女儿想看婴儿,门又打不开,叫了几批人去催父亲回来,父亲正玩得高兴,不听女儿的话,女儿哭得死去活来。到了半夜,才去开门看婴儿,痘出得很好,一粒粒就象珠子一样饱满晶莹。原来那间空屋里蚊子很多,叮咬婴儿的皮肤就使痘发出来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叶薛之争

乾隆某年,吴地瘟疫大流行,郡里设置医局救济穷人,给他们免费看病,当地的名医每天要去那里看一次病人。有一个更夫,全身浮肿、遍体黄白色,到医局去看病。名医薛生白先到医局,给他诊脉后就挥手让他走,并说:“水肿已经太厉害了,不能治了。”更夫走出医局,刚好碰到叶桂到医局来,从他坐的轿子里远远地看到了更夫,便说道:“你不是更夫吗?你这是中了驱蚊带的毒而造成的,两剂药就可以治好。”于是就给他开了处方。据说薛生白因此羞愧成怒,把自己的居处改名“扫叶庄”;又传说叶桂以牙还牙,把自己的居处改名“踏雪斋”。据他们共同的朋友沈德潜解释,薛生白确有“扫叶庄”,但其名另有其意,不是为了侮辱叶桂才那样改的。而叶桂至今也没有人发现他有“踏雪斋”。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十位叶天士

治贫

一天,叶桂正在药房给病人号脉,忽见一个衣衫破烂的人冒冒失失的闯了进来。他不等主人问语,就拱一拱双手说:“向先生请安!听说先生是当今的活神仙,能治百病。我有一致命的病症,不知先生能治否?”叶桂说:“只要我能治得好,一定效劳,你有什么病直说无妨。”那人说:“人不欺病,病难欺人。其实我一无内患,二无外伤,只是太贫穷了,你可会治贫吗?”叶桂还没回答,来看病的人却火了:“我看你这个人是无理取闹!走遍天下,哪有医生能治贫的?”不料叶桂捋着长须笑道:“贫也算种病嘛,既无佳肴滋补,又频添忧愁伤身,可谓有损元气。不过要治它也不太难。我看这样吧,我给你一枚橄榄,只许你吃肉,光留核,再把它种下,到明年自然就不穷了。”看病的人听了这番话,像降到五里雾中摸不着真山实水。来人也觉得种橄榄核与治贫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本当不信,又见叶桂说得诚恳,便拿着一枚橄榄满腹狐疑地回去了。

那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照叶天士的话办了。第二年,橄榄树就长高了。挺拔的小树上长满了绿叶,就是不开花,不结果。那人想:无果树有啥用?就去问叶桂。叶桂笑道:“到时候了,过几天自有人送钱来。”那人还是不信,悻悻地回家了。没过三天,怪事出现了,买橄榄叶的人竟像赶会一样,后脚跟着前脚地接踵而来。虽然每人只买几片,价钱也便宜,但一树浓叶何止万千,所以那人为此发个小财。再以这笔钱做个小本买卖,不久便成了小康之家。他十分感激叶天士,抽空带了一份厚礼去向这位神医道谢,并探问其中的奥妙。叶天士婉言谢绝了对方的馈赠,把买橄榄叶的秘密告诉了他。原来,叶桂早料到这一季节有某种传染病流行,配治医治此病的药物少不了橄榄叶,所以在开药方时,每方必加几片。俗话说:“药不分贵贱,能治病就是好药。”可满城的药肆就是没有这东西,病家只好在叶桂的指点下,到那人的住处买橄榄叶了。这也是叶天士平时遵循医德,乐善好施,对贫苦人的一片心意。

上一篇

经常讲“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人到底是谁?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第九位李时珍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