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窦娥临死前发了三桩毒誓,后一一应验,都有何意义?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窦娥临死前发了三桩毒誓,后一一应验,都有何意义?
收藏 0 0

关汉卿,今山西运城人,元杂剧的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窦娥临死前发了三桩毒誓,后一一应验,都有何意义?

他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窦娥从小就没了母亲,跟着父亲窦天章相依为命。窦天章是一位穷书生,上京赶考缺少银子,就把年仅7岁的女儿卖给了女儿卖给了蔡家当童养媳。窦娥十七岁时嫁给了蔡家的儿子,然而成亲没两年,丈夫就病逝了,只剩下她与蔡婆婆生活。

窦娥临死前发了三桩毒誓,后一一应验,都有何意义?

两个无依无靠的妇女,注定生活是艰难的。当地有个叫张驴儿的流氓,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不走,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窦娥嫁给张驴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窦娥则严词拒绝了,还痛骂了张驴儿一顿。张驴儿怀恨在心,想着报复窦娥。

几天后,蔡婆婆病倒了,让儿媳做羊肚汤给她吃。张驴儿趁机在汤中下毒,想毒死蔡婆婆,然后逼窦娥与他成亲,阴差阳错下,羊肚汤被张老儿喝了,一命呜呼。张驴儿恼怒不已,便诬陷窦娥毒死了张老儿,还把她告到了官府。

楚州知府是一个贪赃枉法之人,被张驴儿买通,不问青红皂白就把窦娥抓到了衙门审问。窦娥受尽严刑拷打,依然不承认自己毒死了张老儿。知府知道她是一个孝顺的人,故要在窦娥的面前拷打蔡婆婆。窦娥考虑到婆婆年纪大了,受不了这些刑罚,只好含冤招供。知府便下令处以窦娥死刑,押往刑场行刑。窦娥满腔冤屈无处可伸,不想自己就这么白白冤死。于是窦娥临刑前含着热泪向苍天起誓:“我死后,一要让这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上空的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我的尸体;三要让这楚州大旱三年!”结果窦娥发下的三桩毒誓,一一应验,人们都说她是真的被冤枉的。

窦娥临死前发了三桩毒誓,后一一应验,都有何意义?

窦娥为什么要发下毒誓?第一桩,“血溅白练”,窦娥想以此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在唱词中,她提到了两个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来表明自己死得和苌弘一样冤,和望帝一样凄惨。

第二桩,“六月飞雪”。窦娥想通过反常规的自然现象来证明社会的不公,以及社会上人为制造的黑暗。六月是炎热的夏季,是不会下雪的,这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但在信奉神灵的古代,人们更喜欢将它与某种事物关联。楚州知府是非不分,地痞流氓横行,是一片污浊之地,窦娥死后也不愿意被楚州的土地掩埋,宁愿用纯洁的飞雪覆盖。同时,窦娥还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嘲讽,自己的冤屈无处申诉,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上苍。

第三桩,“大旱三年”。窦娥引用“东海孝妇”的故事,将矛头直接对准残暴昏庸的官府。她希望通过这一誓愿,引起朝廷的重视,从而来楚州调查实情,直接惩戒贪官,自己也有了证明清白的机会。她还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像“东海孝妇”一样,沉冤得雪。窦天章考取功名后,回到楚州,窦娥才洗涮了冤屈。

窦娥临死前发了三桩毒誓,后一一应验,都有何意义?

这三桩誓愿,层层递进,时间上一桩比一桩长;空间上一桩比一桩大,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娥虽然死去了,但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贞不屈,富于反抗的感人形象,也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悲壮歌曲。

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

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桩誓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

上一篇

中国最诡异城门:修一次垮一次,皇帝借一宝物镇压,屹立至今

下一篇

康熙为何去世前支走十四阿哥,让他手握重兵,雍正暮年才说出实情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