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杨仪杀了魏延,为何没能得到梦寐以求的丞相之位,反而凄惨死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杨仪杀了魏延,为何没能得到梦寐以求的丞相之位,反而凄惨死去?
收藏 0 0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臣。当初魏延不被诸葛亮所信任,后来杨仪派出马岱杀了魏延。奇怪的是杨仪杀了魏延之后,不但没有得到嘉奖,反而最后选择自尽而死,这又是为什么呢?

杨仪杀了魏延,为何没能得到梦寐以求的丞相之位,反而凄惨死去?

据记载,魏延和杨仪不和; ? d,在魏延事发前,两人相互状告对方有不轨犯上之心。当时的皇帝刘禅一时间` % m a ` d h难以决断,就询问老资历的蒋琬和董允二人的意见。当时两人^ _ – R向刘禅拍着胸膛保证杨仪绝对不会有逆谋之心,却对魏延的忠诚度表示怀疑。甚至蒋琬还打算出兵去阻击魏延,最后因为中途收到了魏延的死讯,这才作罢。没错,就是杨仪在魏延战败溃退汉中时,派出x / z ) 1马岱将其击杀。

在建兴十二年(235),在诸葛亮病危之际,他召集了费祎,杨仪等人商讨如何退军的事情。诸葛亮当时做出的部署是让魏延负, i P ( H责断后,姜维前行撤离。诸葛亮对; D $ R Y 0 r M魏延并不太放心,下令如果; q Q ! L8 6 = | b延违令,大军可以自行出发,退回汉中。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先是让费祎去试探了魏延的态度,果不V 2 t O ` !其然,魏延没有遵守诸葛亮的命令。

魏延此时不认为他们应该就此撤退,试图独自去攻打曹魏,并不配合杨仪的安排。万般无奈之下,费祎只能退了一步和魏延h j 7 ) k X商量S ) x北伐和退回汉中的人员。费祎没有遵守承5 V } { z诺,他假意去和杨仪商讨,想趁机离开大营。谁知魏延早已派人探明杨仪的情况,听说) ` n f ? g S r他们仍然准备撤离这里,勃然大怒。为了阻止杨仪的军队撤退,魏延抢先摧毁了他们退回汉中的K G .必经之路。杨仪的队伍也没有妥协,怀着一腔怨气打通道路,坚0 A ~ J持撤退。后来,Y J z # $ m魏延派军把守褒谷口,阻止杨仪军队过去,导致杨仪只得让何平去突击魏延的大军。何平呵退了魏延的先锋部队,他们自知理亏,也没有太大的斗志6 p N O Y O反抗。就这样,魏延只能在一片兵荒马乱中退往汉中,最后死于马岱之手。

杨仪杀了魏延,为何没能得到梦寐以求的丞相之位,反而凄惨死去?

不知道大家注m 4 l – w , v意到了没有,其实诸葛亮并没有将军权完全交给杨仪,而是亲自做出撤退的部署,T m 5 b ]杨仪只是负责执行中的一员罢了所以p V B r ! f u ?在魏延看来,就算诸葛亮去世了,自己也仍然` 4 Q [是统帅,只要他和费祎联合,就能够调动大军。杨仪只是一个负责执行的小参谋,说白了就是个“跑腿的”,根本无法调动军队。诸葛亮和魏延的c * D / : 2分歧更多N s [ H . #是在于他, % 4们军事思想的不一致,诸葛亮主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G D G而魏延却更加激进。无奈之下,诸葛亮才让杨仪带领军队。然而杨仪领悟错了诸葛亮的意思,认为这是诸葛亮对他的器重。他嫉恨魏延,认为他是自己成为丞相最大的绊脚石,加之魏延自视甚高,甚少服软,而杨仪心胸狭窄,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两人自然# m f !是水火不相容。

杨仪好不容易带回了蜀军,还斩杀了了魏延,满以为自己可以获得丞相之位,结D T ] – c a果刘禅k e Z却只给了他军师的职位,并且还没有兵权。而杨仪垂涎不已的丞相之位,却落入了蒋琬的囊中。杨仪自认才华谋略不输蒋琬,自然是不服,他又不是什么好性子的人,自然是怨恨之情溢于言表,逢人就大加抱怨。

一个跟“祥林嫂”一直跟大家吐苦水发牢骚的人自然得不到众人的喜爱。费祎% s Q [ T好心相劝,他却4 B k ; 6 k l / n说出了许多忤逆之= } K G 1语,甚至说出了后悔杀死魏延,希8 – * J *望再和他共事的话来。最g . e % _ _后,杨仪受到告@ 5 , c n !发,不但官没得当了,甚至还被流放。

照理说,到了这般田地杨仪是该夹着尾巴做人了,可他还是不死心,经常说一些敏感言论,导致议论纷纷。终于朝廷忍不了了,下令捉拿他,杨仪绝望之下选择了自杀。

其实杨仪早该想到,诸葛亮不让他掌兵,就已经意味着他不是丞相的最佳人选。诸葛亮在临终之前是明确向刘禅表示过蒋琬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诸葛亮真的是中意杨仪,怎么样也会在刘禅面前有过或多或少的表示。反观杨仪,他虽然成功领回大军,确是七零八落的残军,– C +刘禅其实是很不满意的。N P c J

杨仪杀了魏延,为何没能得到梦寐以求的丞相之位,反而凄惨死去?

l ( ~ T杨仪处死作乱的魏延,却没有任何赏赐,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其3 1 N / * ,实是U ^ p o + = W 7要为这次作乱负责的,最多算是将功补过,谈何赏赐?d & } 8 ! q O X诸葛亮在撤军的安排之中,其实就已经设置了防范魏延的手段。选择让魏延断后,只要前面的部队已经撤离,y R P魏延孤立无援,自然就不敢逞强,只能随大部队退回汉中。

杨仪没有及时传递诸葛亮的命令,反而派人试探,结果被魏延识破有了反F 0 =击的机会,干扰了诸葛亮的计 B b %策。杨仪的犹豫不决让魏延有了可乘之机,魏延赶在了杨仪之前,不但使得杨仪c X L B q $ E p z成了断后的人,而且有了T e E ? c V阻击他们退走的机会。事实上,蜀国军队已经撤退后曹魏那里才得到相关消息的,这就说明诸葛亮是有后招的。只要杨仪I m : y f x b n o取得先机,如果诸葛亮的病情好转,他们就能继续北伐;诸葛亮病情加重,他们也能虽是撤离,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杨仪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么多,反而贸然刺激魏延,这才有了后面这么多“糟心”事。

事实u = m p上,魏延上书弹劾杨仪,虽然在蒋琬,董允等人的力保之下,S _ o d x D ( q刘禅暂且打消了对杨仪的疑心,但内心深处其实仍是对杨仪存在不n 5 ( 0 z W I信任的。

杨仪的个人能力不行,而且面对魏延一事,他的残忍杀害也足以让刘禅颇为忌惮。所以事实上,魏延之死不但不是杨仪的功劳,甚至在大部分人看来,杨仪还是这次造反的推波3 7 = d 5 ) m助澜者。杨n m r # p p Y o F仪不但没有认识到危机,反而大肆张扬,无怪乎会为此付出代价了。

上一篇

王允杀死董卓后大权在握, 为什么不到两个月也被杀了?

下一篇

李隆基的晚年有多可怜?权利、尊严、爱情、自由,什么都烟消云散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