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收藏 0 0

淮军以团练起家,之后作为清军的主力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剿灭捻军,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作为晚清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淮军是清政府主要的国防力量。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淮军在管理和组织训练` 8 p v上的各种弊端暴露无疑。随后在清政府编练新军的大潮中边缘化,直至从历史舞台消失。

清朝军制:从八旗到淮军

满清的主力部队最早是努尔哈赤时代的八旗军。{ ) 5 # N D 0 3当时的八旗是以牛录为基础的贵族私军,到皇太极时代才逐步成为国家军队。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八旗是以女真部落为主的老满2 G 5洲和达斡尔族、鄂伦春c p P ~ . y _ z C族、赫哲族等新满洲共同组成的。随着占据辽东后招降纳叛i 4 E B ] B T以及征服笼络蒙古,入关前又编成汉军八旗和蒙军八旗。

入关( [ e u W s @ W &后大量明军和汉人武装投降,清朝按明朝军制把他们编为绿营。绿营在清朝平定汉地时起了很大作用,清朝依靠绿营镇压地方I , : S ] K |,制造和t _ a R 2 g 0 $「扬州十日」齐名的「嘉定三屠」就是降将李成栋的部队。从三藩之, ! 3 + K T乱开始,绿营作为主力部队参与了清朝前中期的各项战事。

自乾隆后期开始,绿营和八旗一样逐步失去了战斗力。咸丰年间的绿营更加不堪,绿营军饷低不兼职副业无法养活一家人,又承担大量杂务如捕盗、押运乃至作官员仆役等。而且绿营分i s F 5 0 U )散布防、互不相统,火器水平还赶不上明末。E 6 ) n x &这样的军队完全是花架子,打不过O a ( D k u R U太平军只是顺道抢掠百姓。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W C . 5 L 绿营兵

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清廷已经不得不依靠官员和地主组织地方团练协助镇压。白莲教没有根据地,力量分散又没有领导核心。绿营在后面` ` U E M Q追,团练在地方堵往往成功。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 $ ; %,咸丰大量印发嘉庆时剿贼{ I & A & – i g文书,并且任命了十省四十三位团练大臣。而太平军有统一领导,定都南京后有根据地,建国设官,团练加绿营这一F 2 e 1 W套就没) c F 3 N z W w P有用了,这时湘军从各地团练中脱颖而出,最后取代绿营成为对抗太平军d * 5 7 a的主力。

曾国藩编练湘军亦可视为淮军的开端,不仅因为淮军初创的13营里5个营里有湘军,而且淮军的营制也是传承湘军。湘军能取代绿营的主力地位,首先湘军军饷和抚恤比绿营多了一倍,而且不承担杂务,这样士卒士气高且能集} [ e & M o 3中于作战和训j 0 . _ A !练。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 曾国藩

其次湘军将领多是曾国藩的门生故吏,各营部队由将领自己招募的亲朋同乡组成,兵归将有、层层效忠有很强的凝聚力。最后湘军有较好的火力和补给+ M | z p,作战必大修工事,这种化攻为守X t I R被曾国藩总结为「结硬寨,打呆仗」。后来蒋介( j r石对此战术推崇备至,在围剿红军时大力向军官灌输。

淮军制度上同湘v j 8 R 9 # u _军大体相同,但是又有改进。淮军的将领和兵勇多来自两淮,但是它真正起家的根据地却是上海。在上海见识了西方国家军队以后,淮军迅速改用新式的枪械和开花大炮。在曾国荃在南京城Y i o x V & J下挖地道炸城墙时,淮军在苏南X G a用开花大炮很轻易的摧毁太平军的堡垒。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 曾国荃

湘军在组织上的问题,淮军也一并继承下来$ x }。由于士兵是将领亲朋同乡招募来的,如果将领不合作,上级指挥不动。淮军将领刘铭传S I I举荐曹克忠统领自己的& h } # P R淮军旧部s k J { Z ) 3,结果发生士Z T = { ^兵哗变,牵连刘铭传引退十几年。

淮军本质上是将领的私兵,导m 5 J #致营以上指挥困难,将领在生死存亡的大7 J % r [ x [ A R战中往往存私心保存实力。

淮军武器和训练虽然是西式的,可是作战还是湘军^ S : V U$ @ 5 2 E一套旧战法,战斗力其实并不高。淮军这些弊端在甲午战争暴露无疑,面对按西方军制编u e Q N练的日军一败涂地,以致丧权割地。

淮军的崛起

讲淮军就必须要讲李鸿章,李鸿` ^ G ( ! 1章一手创建淮军,淮军也是他的晋身之阶,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后来a = 5 + i $ u U淮军的主要将领也大多来自合肥周边。李鸿章的父亲和曾国藩是同年进士,g = d } 0 x李鸿章又是曾国藩的门生,两家算是世交。

正值乱世的李鸿章写过「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自然想闯番事业。但是他在家乡办团练失败,于是投奔曾国藩当幕僚。李鸿章当曾国藩幕僚四年,期间还因为另一个幕僚李元度的惩处问题而离开曾国藩大营。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 李鸿章

后来t l : x , h .李秀成进攻上海,江苏士绅称愿意每月助饷请湘军出兵。一开始是找曾国荃去,但是曾国荃想打南京立头功,差事最后落在李鸿章头上。在曾国藩的帮助下,淮N ^ 5 R O v军组成了14个营,并且保举李鸿章^ g k F d为江苏巡抚。

但是当时长江下游到处都有太平军| { 8 ] – T y,上海士绅花18万两雇英国轮船把13个营淮军运到上海。从此淮军开始独立于湘军发展。

穷苦地区来的淮军一度被上海人讥笑为叫花子军,但是很快就凭着勇敢善战让人刮目相看。淮军换上了新) x ? 9 X Q ` # 4式武器并请西方军官训练,而且与拥有开花大炮的戈登常胜4 f e 2 1军合作。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 淮军

淮军以上海为基地,很快就攻下了苏州,而这时的曾国荃仍然在南京城下= g , M &挖地道。为了不和曾国荃争功,淮军转向浙江,结果被围攻湖州的左宗棠指责「越界立功」。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曾国藩将湘军大部裁撤。然而这时北方捻军仍然四处攻城掠地,满蒙贵族中最后一个= = _ s @ %能领军的僧格林沁战死。清廷令曾国藩剿捻,并调淮军北上。

此时还闹了个笑话,僧格林沁老部下陈国瑞眼红淮n 3 6 u { S军的新式武器,带500人去劫营抢夺。拿着大刀长矛去打劫装备枪炮的刘铭传军队,自然是全军覆没,陈国瑞也被生擒。但是曾国藩四处围堵的战略并不成功,非嫡系部队也不好指挥。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 曾格林沁

不久,曾国藩被撤钦差大臣,清廷调李鸿章剿捻。捻军后期虽然全部转成骑兵加强了机动力,但是没有根据地只能w M % t 6 G u四处流窜。一旦被追军逼入不利逃走的地段,与装备新式武器的湘淮军硬拼,只能一败再败。在左宗棠和湘军各部支援下,东、西捻军相继被歼灭。

捻军被平定后,从天津一直到上海都是淮军驻防。淮军成为晚清最大的武装力量,李鸿章也借此执掌了中央大权。

中法战争中,淮军潘鼎新部驻防广西对抗越南的法军。由于X k P V N j /之前表现不佳,镇南关大捷只有冯子材c ` + S (留名。实际上潘是总指挥也一直在前线,冯部只是作战部队之一。

在台湾的刘铭传则取f E ? W } Z *得了多次胜利,保住了台湾。战后刘铭传Z _ G建议清朝在台湾设省,并且担任了第一任台湾巡抚。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 刘铭传

李鸿章于1875年开始筹备,188~ p R 1 % E F8年正式成军的北Z i Y j q b ;洋水师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海军。1891年北洋水师访问日本,曾给日本带来极大震慑N 2 j i m O / B z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淮军吴长庆部赴朝逮捕大院君(朝鲜国王父z k V : S V u 4亲)平息动乱。身为吴长庆部下的袁世凯也在此登上历史舞台,并在两年后平息了日本策动的甲申政变。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 袁世凯c U ? d Y j

淮军的没落与结尾

甲午战争中淮军海陆都一败涂地。甲午战争时期 I G h V 3清朝有近百万大军,但是八旗绿营这种刀枪弓箭的古代部队就占了一半,其余的地方部队还不如淮军。淮军能作战的部队也就5万人,而日本前线陆军至少12万人。

对北洋水师而言,慈禧挪用军q J m d B f M 4 ]费远赶不上翁同龢的户部禁止添购设备、对外采购弹药伤害g # Y )V i * ~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 翁同龢

甲午战争后,一部分淮军驻防大运河一线。清朝灭亡后,这支淮军巡防队曾在张勋的指挥下攻下南京,镇压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最后随着张6 w R b &勋的失败消散。

聂士成所部在甲? S ] g ^ b午战争中表现受到各方赞扬,战后收编其他淮军并扩编为武毅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武毅军被改为武卫前军。在保卫天津的战斗中,聂士成与八国联军作战,义和团又掳去他的家人,与义和团串通的部下又称他造反向他开枪,他最后中炮身死。

近代叱咤风云的淮军最后都去哪儿了?

▲ 聂士成

战后武3 7 S l g r j z毅军大部消散,其R ? ` ? M ^余被袁世凯编入直隶* . r z L ^淮军等地方部队中。显赫一时的淮n j G军也逐渐从历史舞台消@ D l I E x % + &失。

上一篇

《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吗?有人认为:为什么把地送给俄罗斯呢

下一篇

陈明仁和林彪,四平对决,勇气与命运之交响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