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崇祯为何做不成“中兴之主”?性格是主要因素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崇祯为何做不成“中兴之主”?性格是主要因素
收藏 0 0

前言

大明帝国到了崇祯皇帝这一代,其实已经是快要走到了尽头,只不过崇祯皇帝还想再垂死挣扎一下,试图改变这个亡国的命运,于是他勤于政务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只不过对于“皇帝”这一个职业来说,勤政只是该有的态度,并不是一个明君的标准,单靠勤政也挽救不了朱家的江山。

关于崇祯皇帝,网络上确实是将他神化了,他们只写崇祯皇帝的优点和正面事迹,随便找到一个优点就放大十倍,找到一个事迹就把它吹捧上天,至于崇祯皇帝的负面事迹和缺点就只字不提,或者一笔带过,从而给人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崇祯皇帝不能中兴明朝是因为天不祚明,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恰恰相反,正是他的性格让明朝的局势变得更加糟糕,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

崇祯为何做不成“中兴之主”?性格是主要因素

第一、刚愎自用的性格

崇祯皇帝铲除魏忠贤的阉党势力后,他为此前遭到阉党迫害的东林党平反昭雪,恢复了他们的政治地位,任用东林党人出任内阁,力图重整朝纲,实现“中兴”之治。

但他很快就显露出了他刚愎自用的一面,他要求臣下必须完全听从他的旨意行事,不允许出现任何异议。

东林党人刘宗周在天启年间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籍,崇祯继位后重用了他,刘宗周是个仗义执言的人,因此他对崇祯皇帝做的不妥之处屡屡给予批评,这令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心生不满,于是很快就将他贬斥为民。

朝廷的文武官员见状,纷纷选择明哲保身,都成为了高情商的人,再也没人指出崇祯皇帝政治上的不妥之处,去说一些让崇祯皇帝不高兴的话,但一个国家光靠一个皇帝的主观意见又怎么能够治理的好,难免会出现很多错误,更何况崇祯皇帝的能力本身就十分有限。

崇祯为何做不成“中兴之主”?性格是主要因素

第二、猜忌多疑的性格

崇祯皇帝在继位后,就重新启用了袁崇焕为蓟、辽、登、莱、天津总督,并且为了体现自己信任袁崇焕,还给了他一个谕示:

战守相宜,悉听便宜行事。《崇祯长编》卷11

但后来袁崇焕为了统一事权,诛杀了不听节制的东江守将毛文龙,这时候崇祯皇帝的疑心病犯了,他开始对袁崇焕产生怀疑,而这一切被皇太极巧妙利用,皇太极利用崇祯多疑的心理实施反间计,崇祯果然上当,很快就诛杀了袁崇焕,为皇太极铲除了一个大敌。

而且因为崇祯的疑心病太重,他在位十七年居然诛杀了总督七人,巡抚十一人,内阁大学士两人,他对官员进行不断地罢黜和诛戮,光是尚书就更换了数十人,首辅也换了不下十人,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朝政混乱不堪,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崇祯为何做不成“中兴之主”?性格是主要因素

第三、反复无常的性格

崇祯皇帝在铲除魏忠贤的阉党势力后,要求官员们要停止党争,他说:

分门别户,已非治征。化异为同,天下为公。《崇祯长编》卷5

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恰恰相反,他非但没有停止朝廷里的党争,甚至亲自介入党争当中,使得朝廷里的党争愈演愈烈。

崇祯元年,因会推阁臣引起一场激烈的党争,一心想挤进内阁而又不在会推名单之中的周延儒与温体仁,为了进入内阁,联合攻击入会推名单的东林党人钱谦益。

崇祯皇帝不分是非黑白,站在了周,温这一边,将钱谦益夺职罢官,于是周延儒与温体仁进入内阁辅政,入阁之后,他们又联手攻倒了首辅成基命,由周延儒接替首辅。

温体仁一方面尽力讨好崇祯皇帝,另一方面又在加紧拉帮结派,并且抓住了周延儒的小辫子后,唆使其亲信连续上疏进行弹劾,周延儒迫于无奈只好引疾辞官。

至此,温体仁成为了内阁首辅,但他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国家社稷上面,而是把心思放在极力排挤和打压异党,然后提拔一些自己的党羽。

其所引为同列者,皆庸才。《明史·温体仁传》

崇祯皇帝眼见温体仁独霸朝纲,于是他又大规模地启用了宦官进行权力制衡,这些宦官不仅被赋予监军之权,还有担任总督,分守之职的,可以直接指挥军队。

崇祯为何做不成“中兴之主”?性格是主要因素

后因文武百官反对,崇祯皇帝在崇祯八年下诏撤回宦官之权,但隔了一年后,再次重新启用宦官,崇祯十三年再次撤回,半年后又重新启用,一直到明朝灭亡。

在崇祯皇帝反复无常之下,明朝的朝政更加的混乱和黑暗,官场的贪污之风越刮越猛,最后发展至官员升迁全凭行贿,办理公务也需要行贿,这一点我们从户科给事中韩一良在一份奏疏中的感慨就能看出:

皇上平台召对,有文官不爱钱一语,然今之世局,何处非用钱之地?今之世人,又何官非爱财之人?《国榷》卷89

崇祯为何做不成“中兴之主”?性格是主要因素

第四、结语

崇祯皇帝虽然有拯救朱家江山的决心,但是他的性格确实有太大的缺陷,首先他容不下低情商的人,这是一个很致命的事情,因为缺少了这种人,崇祯皇帝就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政策有哪些缺点,容易陷入自我满足当中,等于是在”温水煮青蛙“。

其次,他的疑心病注定他不能成为一名好领导,毕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一个好领导的标识,而崇祯皇帝经常对自己的下属产生怀疑,缺乏信任,员工换了一拨又一拨,造成员工们刚熟悉业务就被换掉,新来的员工又要重新熟悉业务,严重的影响了办事效率,同时也造成混乱不堪的局面。

而且他反复无常的就像一个小孩,总是言而无信,结果造成原本打算革除掉的“宦官乱政”和“党派之争”愈演愈烈,从而使已经混乱不堪的朝局更加黑暗化,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因此,崇祯皇帝不能够实现中兴之志,实乃他的性格所导致,并不是所谓的天不祚明,他那充满缺陷的性格只不过能让原本已经奄奄一息的大明帝国更加雪上加霜罢了。

上一篇

中国为何能实现短时间快速崛起?

下一篇

碧血已浸山岩,字迹清晰如初,百姓为她建立祠庙、永以为祭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