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收藏 0 0

汉文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著名的治世“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为后世留下了“仁孝宽厚”的圣明形象。但是事实上文帝并非只有仁孝宽厚宽厚的一面,在其继位之后的几年,也曾g t z m 速运用铁腕手段对有之功的勋臣进行打击,收夺诸侯王权力,引起东西方集团政治斗争。可惜大多数人只知其“仁”、“德”之名,不知其“铁腕手段”,( – I其原因无外乎是对《史记》、L / | h I d 8《汉书》等文献的过分信任。那实际上的汉文帝是, i O怎么样的?现如今的文帝形象又是怎样形成的呐?记载文帝的史料是在什么史料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理解文帝这一经典皇帝形象的发展演变过程有重要意义。d i J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汉文帝刘恒,祖籍沛郡丰邑。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

一、《史记 孝文本纪》中的汉文帝形象与其他文献记载的差异

1、同书不同述

司马迁在《史记孝文本纪》,文末评价汉文帝称: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 : (十有余载,= W t 9 l ;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H p | N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这段文字与纪传主体内容,带有更为直接、强烈的私人情感,“德”与“仁”成为了汉文帝的关键词。在儒家的传统& k Z中,能同时具备仁与德的帝王,只有舜、尧、禹、汤、文王等人,可见在司马迁的眼里汉文帝完全可以与这些圣王相提并论。B ? q K ]

但是从诸多文献的细节记载可以看出,文帝形象远没有那么完Q B % y美无缺。如《史记佞幸列传》载文帝因宠幸邓通,而赐其蜀郡严道县铜山,使其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这与《孝文本纪》的描述反差何其大!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司马迁《史记》:Z ] $ ; % I n“通亦愿t + , r w Q谨,不好外交”;“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

“于是赐通蜀严道铜山,得M W E B n Q ? G /自铸钱。邓氏W O d H j M钱布天下。”——《史记佞幸列传》

2、同朝不同述

《史记》《汉书》这两部史书均出自于自汉代,是研究汉以及汉以前的历史极其重要的文献资料。两者在汉文帝的记载上,尤其是取材与视角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更利于我们全面完整地理解汉文帝。

由上文太史公曰可知,司马迁所表述的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是“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而贾谊笔下的汉之u r | q d e为汉四十年,却是“民且狼顾”,这显然又是一处极大的反差。* ~ `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I ; f Z w固编撰。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贾谊《说积贮》

再如名篇《上疏陈政事》则直接将文帝治下的社会流弊摆上桌边,并且尖锐的提及d H J以礼义还是以法令治国的问o M 7 S题: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今世以侈靡相竞,而p / W r t & C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

由此可见,文帝之朝虽有除诽谤、去肉刑等简省刑法的措施,但当时承秦法制,严刑仍较繁多,并没有达到政清人和的地步。最为重要的是,法令并没有起到威慑罪犯的作用,反而: Q O D导致了各种社会恶习,而这正是不用礼义造成的。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黄老之学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 E 0 | 4 /,即黄帝和老子,E j . 5 } 2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是汉初政治` # f n D 5 上的指导思想。

3、同宗不同述

东汉末年泰山太守应劭所作《风俗通义Q * R . , b / n e》记载了E S ] ) / _汉成帝与刘向的一段对话,颇为有趣,可视为汉文帝形象在同宗后人眼中的评价: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文中二位,一位是沉迷飞燕,中风而亡的无道君王汉成帝另一位则是在西汉B k W [ l时期以编订《战国策》而出名的刘向。汉成帝喜好诗书,听闻民间3 W G ( K V j p ;关于文帝的传说,故而向刘向请教。万万没想到刘向不仅以实际例子逐一反驳,更认为“不及中宗(宣帝)之世,不可以为升平”,更不用说O 0 * = –“不及太宗之世”。

刘向评价文帝未央前殿过于豪奢淫丽;文帝好黄老之术而不用儒生;又从灾异的角度,历数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相继出现了日食、地震、水患、冰雹、大风以及狗马人生角等灾异之象,反向论证文帝“闲者,阴阳不调,日月薄蚀,年谷I + u ] V 5 ;不登,大遭旱蝗饥馑之害,谪见天地,灾及万民”的诏书,认定主政者——汉文帝不德引起了灾异。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风俗通义》以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对两汉民~ & ~ h P !间的风俗迷Y i k f信、奇闻怪谈多有驳正。


从《汉书》、A X 3《风俗通义》甚至《史记》相关篇章的记述中可看出似乎存在着e S , 8两个反差较大的文9 p e | $ 3帝形象:一位是《孝文本纪》叙述的俭朴、仁德之君,另一位是《孝文本纪》以外文献呈现的宠幸佞臣、不听忠言、好刑名法术的中庸君主。0 D @ * S u U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形象反差?这种反差背后的历史动因是什么?

《风俗通义正失》o S X 5 + x a记载了刘向对此现象的分/ K ^ W R z F * 2析: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刘向认为,文帝谦虚平易的态度,特k p L , 6 ` u J别容易获得群臣的认同和褒奖,而这些逐渐积累起来的声誉,正是文帝成为仁德之君的舆论基础。刘向的分析颇有见地,但这仅仅小部分G v 1 o 8 0 ! Y原因。毕竟能够直接接A d c 3 l z触到文帝并且与之亲身交谈的人是少数,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接触到汉文帝或没有身经文帝之世的人来说,汉文帝向天下发布的诏令以及先前历史文献中关于文帝的记载才是他P Y % { / J们想象和理解文帝的基础。

简单# 2 k , 9来说,造成汉文帝形象在不同文献中出现反差$ j Q 7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汉文帝的_ _ ; 4 A M身世背景及其诏令独特的书写方式,这既是L Q ,司马迁作《孝文本纪》的基` [ Z D 5 6 z y本史料,也是例汉文帝形象建构的基础;二是司马迁的政治背景与 3 2 { o ~ U 2《史记》6 Y K % y的创作,这成为了建构汉文帝形象的历史动力。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二、汉文帝的身世背景及其诏令独特的书写方式

1、“臣立君”的继位方式

《史记孝文本纪》对汉文帝的即位过程有Z : | P详细. s w的描述,这段文字对于我们理解汉文帝的身世背景及其即位前后的心态有重要的帮助。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作为高祖刘邦的庶子,由于母亲不受宠爱,即位前的文帝只能身处远离权力中心的代国,做一个国小势弱的诸侯王。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吕后在大力清除刘氏宗亲的势力时,没有对其进行过多的打压。在诛灭吕5 6 } p氏势力重新夺回朝中大权之后,众功勋老臣权衡各方利弊舍弃诛灭吕有功但母家势众的齐王刘襄阳,转而“乃谋迎代王,而遣章以诛吕氏事U J P 6 A & J R告齐王,令罢兵”。

( r l _ 5 R秦始皇、汉高祖相比,汉文帝在即位前只是偏居一隅的& : E w诸侯王,刘邦的功臣陈平、周勃等人虽主动迎立其即位,但在汉初复杂多变的政治斗争中,这一帝位的基础是不牢靠的。于是,汉文帝在即E M ! ( ; i位元年相继发布《封赐周勃等诏》《益封高帝从臣诏》,安抚助他即位高祖旧臣。a v : /而这些诏书的姿态、语气和风格等也不可能避免透露出汉文帝的忧虑和压力。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刘邦世系图

2、诏令的书M U [ k m写方式

(1)文帝诏令表现出谦让宽容、关爱百姓的书写特征

汉文帝之前,如秦始皇发布的《除谥法制》《令丞相御史议帝号》等,带有始皇帝. Z M E浓重的威权意a | n v [ L识,具有强制、命令的风格特征。汉文帝诏令的风格与此相反,文帝善于在诏令中淡化帝皇的威权,而以一种亲民的口吻表现出谦让宽容的性格特点。如文帝即位元年,有司请求早立太子,文帝曰:

“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6 C 7 y歆享,天下d m R c 8 ^ ^ |人民未有噪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日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z + K A v 0?其安之。”

汉文帝在听请立太子的建议后,第一反应是“朕既不德”,强调自身德行的不足,= – m A并且推己及天下,使得百姓d – M 1 0 * |安居乐业。同时提出,即使不能像尧、舜那样把天下禅让给贤人,但楚王、吴王、淮南A S ^ ( 9 { O t I王等同宗之人也I Y ? ( 1 *可以^ b v Z继承帝@ 5 z位,何必让人“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从诏书我们不难体会到汉文帝的那分小心,对天下人看法的在意,以及对自身名声的维护。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九族五服释义

汉文帝宽容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他对刑M T ? z y ` K法的省减,汉文帝即位二年(前179),发布了一道诏书,废除了秦时民众犯法,其父母妻相坐的制度:

“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朕闻法正则民憋,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 9 M = Z a E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

诏书开头就强调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认为只有法律合适正当,才能有效引导民众,使其安居乐业。诏令多次强调“民”,以民众的视角考虑法律问题,体现出文帝以民为本的品性T ^ p C c

文帝的这p / o e些诏+ Z ! *令不仅与秦始皇形成鲜明的对比,甚至与汉高祖、惠帝等皇帝的诏令也有巨大的区别,他在诏令中体现出的宽容谦让以及对群臣百姓的关爱和同情为他积累下了良好的政治声誉。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2)罪己诏与罪己求F ^ x } = ; i贤政 治传统的形成J L = O w

文帝之前的皇x 7 / a _ h z #帝如秦始皇等人,诏令是他们向天下宣示威权、发布强制命X F P [ E令的手段,皇帝之权威不容置疑,皇帝也P A k A不可能罪己,至汉高祖、3 C * P惠帝也没有在诏令中表现出罪己的意识。文帝则不一样,他用发布罪己诏的方式,越过始皇帝的威权,继续“禹汤罪己”的政治传a B * ;统。罪己诏虽~ 9 |是在责备自己,降低了皇帝高高在上{ u W C ^的权威,但却主动拉近了皇帝与臣民的心理距离。文帝即位二年,因连续日食,于是向天下H 5 a发布《日食求言诏》: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天下治乱,在朕一人”是化用商汤“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之语。

诏文中z e V ; M S o $文帝强调,如果皇帝不行仁德,治理国[ N 5 p g *家不均,上天就会降下灾异,进行惩戒,显然这两次日食就是上天在警告汉文帝,文帝在诏中用“天下治乱,在朕一人”,主动承担起治理天下的责任。汉文帝主动接续商汤罪己的传统,将灾异的责任揽于一身z u 8 ! X z。其后他再次强调自己的不德,下不能理群生,上不能承宗庙,“其不德大矣”。自“令至”起,针对灾异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如令群7 H Z : _ Q臣思皇帝之过、举贤良方正、省繇费、罢边戍2 o ) = – .等,以破解灾异频发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是汉朝第一封罪己诏,也是q Q ? z &第一封征( U e $ : ! $ 8 Z贤良方正极谏诏,汉文帝在这封诏书中不仅强调自己的不德,主动承担天下治乱的罪责,也用诏书的方式向天下士人发出征召贤良的声音。自周厉王期便有大臣劝谏求贤纳言之举: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召公认为,古代君王在统治过程中,设立了@ B / J + 6 /各种措施和制度来吸收众n 1 i k # G R (人之言,以求事行之不悖。即使在秦代这一传统也未曾断绝,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放弃了逐客之令q U @ 4 A w z,当然在帝王威权空前强化的秦朝,敷纳以言的政治传统必然会被弱化。汉高祖刘邦承秦朝之旧时,这一传统也仍未完全恢复,直至文帝以诏书的形式,接续并强化了这一政治传统,他的这一举动无疑为他积累下了深厚的政治声望和舆论基础。

(3)《与匈奴和亲诏》和汉文帝的偃武修文

自高祖以来天下局? { t势逐渐平定,z U g W北方强大的匈奴一直是汉朝边疆的主要威胁。汉文帝即位后也对匈奴用过几次兵。如即位第三年,匈奴入北地,汉文帝发兵八万五千。可惜军功未得,反而损耗巨大,《风俗通义》中评价曰:“年岁谷不登,百姓饥乏,谷籴常至石五百。”

显然汉文帝也意识到这一情况,转而与匈奴签订和亲协议“以亲代战”。对此《史记孝文本纪》中如是记载: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这道诏书很能体现文帝诏令的特色,诏书起首即强调自身的不明不德,并将因兵事而引 I ] K起的7 T Z , ? z R `四荒不宁归罪到自己身上。由此文帝指出,如果军事战争不停止,中外之国将不得安宁。书写至此,他又回{ x L o到自身,强调自己对国家的忧心,对百姓的同情关爱,为了社稷的安宁与万民之利X C M X S 1 A才与匈奴结兄弟之义G y # c,定下和亲。

文帝特别擅长降低皇帝身份的权威,尝试以个体的感受去表达对百姓的关爱,这就使得诏令的情感抒发更为d l r = M真切,打动人心。汉文帝开创了一种新的对外政策,这为他赢得了良好的政治声誉,特别是与汉武帝时穷兵黩武的对外政策相比,汉文帝与匈奴的和亲可谓一项仁德的功绩。

(4) 汉文帝《遗诏》及其典范意义

汉文帝遗诏,集中体现了文帝诏令的书写G o N { & d 8特色,他用一种细节性的展示,充满关爱同情的语气和质朴的语言,树立起遗诏书写的范式。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汉文帝遗诏

这段遗诏可分为三个层次:从“朕闻”到“谓天下何”是第一层。汉文F ? +帝认为死亡是自然万物最平常之事,但是是重死而恶生,却是有悖道义的。因此“厚葬以破业”和“重服以伤生”这两种嘉死恶生的传统,4 J N他都不能接受。然后,他转到自身,以“朕既不德”这一谦虚N & r I d之词开端t b & $ ( J ],对皇B p = r帝崩丧天下人服丧过重的传统提出批评。

第二5 % 6 [层从“朕获保宗庙”到“其奚哀悲之有”。汉文帝在这小段话中以一种非常谦卑的态度对自己统治的二十多年做了总结。诏令中多用的“不明”“不德”等词汇,偶然出现的“方内安宁”“靡有兵革”等肯定^ W 2 N J之词也将其托于上天之保佑。

从“其令天下吏民”到“归夫人以下至少使”是遗诏的最后一层,也n C %是遗诏的核心内容。这段话展示了汉文帝去B 7 Z t世后诸多细节性的规定,如天下人三日即可释服,不要禁止娶P d y 9妇、嫁T a }女、食肉等民众日常活动等,同时在其死后,不可大兴土木,更改霸陵山川。这些规定如此琐碎,似乎与皇帝的诏令书写范式格格不入,但如果从L { D . X c B &另外一a q w个角度理解,正是这y p L e $种细致、具体甚至是琐碎的叙述方式更能展现其俭朴、谦虚的个性以及对黎民百姓的关爱。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从上文所述可知,h F % B 4 w汉文帝诏令的风格是非常独特的,他对自身不德的强调,对百姓7 9 a U a Z #的关爱同情和以天下为己任J E F R的担当意识,以诏令的形式向天下传布。文帝发布的诏令以及由此形成的舆论基础和政治声誉才是汉人想象汉文帝的基础。正是藏于中央秘府的文书档案M G E p V_ i P h d M为司马迁作《史记孝文本纪》的文献基础。

三、司马迁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与《史记》的书写

(1)司马迁撰述《史记》正处在崇尚奢华、频繁用兵、D M B刑法日盛的武帝时代。

《史记孝文本纪》有一段夹叙夹议的话,可看作是司马迁对汉文帝一生功绩的总结和评价。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司马迁的这段话归纳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

  • 一是汉文帝的俭朴。文帝秉政二十三年,在宫室、苑囿、狗马、服御等人君所好之物上无所增益其夫人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文帝死后立遗诏令不得治坟,不得以金银铜_ K A W锡为饰,可谓节俭。
  • 二是罢兵和亲。文帝以书报南越王尉佗z P 9 6 b C H i l,使其臣属于汉,又与匈奴定下和亲的政策,使整个国家免于战争和动乱,百姓l : 3 / : b P . R得以安居乐业。
  • 三是以德化民,简练刑法。司马迁举了张武受贿,文帝反以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的故事。

_ ? J ^ x = U d 9马迁认为,文帝通过这一系列政策,使汉朝短时间内就达到了U A k海内殷富,兴于礼义”的太O M W W ?平盛世。如果我们分析司马迁当时所处的崇尚奢华、频繁用兵、刑法日盛的武帝时代,就会明白他的这段文字似是另有所指。

武帝之崇尚奢华,从其筑建章宫可知。《汉书郊祀志》载,武帝封禅泰山回) U n来,因柏梁台起火,于G $ ^ 0 b g |是临时在甘泉宫受计,这时有人劝曰:“粤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以建= c m b 0 ! R & r造更大宫殿的方式来消除柏梁台火灾影响的提议,必然深得好大喜功的汉武– x q B j D帝的欣赏。这B h O o k M l 35 C ~ { h 6 e D新建的辉煌宫殿,不仅建有千门万户,旁边另仿海上仙山,凿太液池,并筑数十里的虎圈。这种奢华的作风与文帝不愿作中台的俭朴正形成鲜明的对比。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武帝之频繁对外用c ` d . u C 7 8兵,更与汉文帝弭息兵革的努力显出对比。元光二年,武帝始启边衅,伏兵马邑以诱单于,但无功而返S Q Q a X #。元光六年(前129),汉始出兵攻打匈奴,自7 y G { } 7 , 2此至征和三年(前90),凡四十余年汉与匈奴屡次构兵,汉朝国力虚耗严重不仅如此,武帝亦派张骞等人开拓西域,路博德等人平定闽越,西南诸夷也在武帝的武力下臣属于汉。

武帝虽然大大开拓了[ p z O a汉朝疆土,但汉人对此却颇多讥评。宣帝欲褒武帝,诏群臣大议武帝庙乐,夏侯胜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V W _ j B J 2 2 e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s s R I 3 I : ig 3 H v ; O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夏侯胜等人在武帝朝之后,正是武帝大启兵祸,以致国家虚耗,百姓流离的见证者。司马迁正当武帝朝,对此体会应更为深切。

武帝朝之刑法与前代相比,更为酷烈。一方面刑法繁多。据《刑法志》载,武帝H 0 e c Y _时律令就有三百五十九章之多,另有大辟四百多条,死罪决事比一万三千多事,即便是掌} o a N U H 8管律令者都不能全部掌握。另一方面任用酷吏。武帝朝酷吏之尤甚者,莫过于张汤、杜周,二人皆擅长舞文弄法,承上旨意,“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刑法成为他们操纵臣民、奉承皇帝的工具,+ K I & – P M毫无公平可言。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夏侯胜(生卒年待考),字长公,) K 4 F L T宁阳侯国人(今山东宁阳),是西汉朝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

显然司马迁对武帝朝的各项政策应是极为不满的,以致于所作的《今上本纪》被删削掉。从这个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孝文本纪》中分俭朴、和n q x亲、以德化民三个方面对汉文帝的评价,似是以汉武帝为对立面而做R I J 1 B 2出的。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载王肃对魏明帝说:“(武帝)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 / L t削而投之。”t v E { G _ $ 2

(2)司马迁& m j虽是称赞汉文帝,实是以一种“春秋笔法”的方式对武帝时政进行刺讥。

司马迁所作《史记》是以继承《春秋》为己任,认为《春秋》是王道之大者,能拨乱反正。当壶遂对其效仿《春秋》作《史记》的动机提出质疑时,司马迁用了“唯唯,否否,不然”几个模糊的字眼,并列举了汉武帝以来“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的盛况。从司马迁的闪烁其词可以看出,他对汉武帝– W % W 0的祥瑞@ b 7 j ` a太平是不以为然的,其话外之意能P h $ 8 # O M b不难体会,他创作《史记》就是以孔子修《春h A F f , ? C秋》为榜样的

论汉文帝的诞生,是刘恒的自我导演还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

《春秋》的一个重% 0 =要特征是“春秋笔法”,即以一种隐晦、委婉的方式对历史人物及事件微文刺讥。从这个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孝文本2 S r 9 r @纪》中,称赞汉文帝“德至盛也”“岂不仁哉”,固然有对汉文帝一生功绩的肯定,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何尝又不是对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政策的刺讥呢!

事实上,汉人议论往往有很强烈的功用色彩,将汉文帝与汉武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称赞汉文帝的方式来反对汉武帝的大有人& h m ( U , q在,这种比较意识似已成为汉人的一种思维习惯。

汉元帝时,贾捐之亦言,) W U } b a ) : G称赞文帝之偃武修文其实是要刺讥武帝之穷兵黩武。

“至孝文皇帝,闵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年而G N F一事。……至孝武皇帝元狩六年,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造盐铁酒榷之利以佐用度,犹不能足。当此X L p | v f之时,寇贼并起,军旅数发,……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l @ ) p | Q 8 C泣巷哭,遥设] 0 } D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汉书传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下)》

杜延年认为对汉武政策导致的岁比不登、流民未还最好的反拨,是修文帝时政。

“(延年)见国家承武帝奢侈师旅之后,数为大将军光言:‘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时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J o { d意,年岁宜应。”——《汉书杜延年传》

四、结语

历史人物形象的建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成的:s 1 P T p /一是直接史料,如有7 H ) f v X V K ?关人物的文章、被他人I N S j记载下的言论等G B a O y二是史书的书写。史书以直接史料为来源,结合其他基本文献,撰述传记。三是政治环境。史书的书写往往受史家所处时代政治环境的影响。

以汉文帝为例,他{ H ? Q的生活经历,他发布的Q F . Z m众多政策命令毫无疑问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历史的真实和真实的历史却存在很大的差异U ~ m r u H。通过对汉文帝形象的建构过程及其背后历史动因的探寻,使我们了解到既应该认真思考历史真实及历史书写,更应该通过细致的史料考证或者出土文献的大量发掘,去还原真实的历史人物。

上一篇

江姐为国牺牲已有70年,后人如何?定居美国说出五个字,字字戳心

下一篇

为了战胜瘟疫,我们付出过多少惨痛的代价?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