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孝文帝汉化改革后的北魏为什么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孝文帝汉化改革后的北魏为什么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收藏 0 0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绕不开的概念,那就是汉化,基本上历代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住华夏后都要面对这一问题,有的像蒙元那样拒绝汉化,而和抵制相对立的就是实行彻底地汉化,而这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的继位很是特殊,可以类比后来的宋高宗将养子宋孝宗扶上皇位,自己退居太上皇,但两者形式相同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魏献文帝禅让时年仅十七岁,其退居太上皇的位置目的只有一个,即为了摆脱一个人的傀儡控制,那就是当时冯太后的干政,但可惜地是这种权宜之计并不能长久,五年后在太上皇位置上处理国家大事的魏献文帝暴卒而亡,从而也使冯太后和她的汉化政策登上了历史舞台。

孝文帝汉化改革后的北魏为什么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父亲死的时候,孝文帝不到十岁,而政权也完全落入到了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冯太后手中,一直到490年冯太后去世的十四年里,整个北魏都在这个汉族女人的手中进行着运作,致力于革除当时北魏贵族圈地行为,试图打造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国家,等到了490年其去世的时候,汉化式的中央集权改革已经深入人心,而被冯太后从小抚养长大的孝文帝不可能不受到冯太后的影响,不过他可能想不到的是自己改革最终成了一把双刃剑,490年,二十三岁的拓跋宏亲政,其改革大致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以“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的原因迁都洛阳,之所以要迁都,是为了使北方胡人实现向中原士族的转变,在洛阳孝文帝不但规定胡人改换服装改汉姓,更要求他们不能狐死首丘,“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然而在当时还是胡人为主体的北魏而言,孝文帝这些过于激进的改革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一些胡人的反感,包括孝文帝的皇太子。

孝文帝汉化改革后的北魏为什么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关于孝文帝改革对后来北魏衰弱的影响,从太子之死就能晓知一二,汉姓改革后,皇太子便有了一个汉族名字元恂,不过可惜地是元恂对自己父亲的汉化政策并不感冒,最终跑到了旧都平成,并得到反对汉化改革的贵族的支持,险些酿成国家分裂,孝文帝平乱后废太子为庶人,最终又听信看守官员李彪的诬陷,用毒药将元恂赐死,然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北魏的问题其实已经暴露出来了,即不支持汉化的鲜卑贵族备受打压心中积怨,然而当时北魏的中央集权程度又不可能像后来的明清一样彻底管制住他们,从而北魏后来发生大的动荡只是个时间问题。孝文帝去世二十五年后,当时汉化不但造成了洛阳汉化胡人的吏治腐败,同时也造成了对边远未被汉化的军镇地区鲜卑人的歧视,最终这种严重的对立终于酿成了六镇起义,经过动荡,最终鲜卑化的汉人高欢和汉化鲜卑人宇文泰登上历史舞台,将北魏分裂并最终取而代之。

孝文帝汉化改革后的北魏为什么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改革的成败问题历来都没有明晰的判断标准,孝文帝改革如果说成功的确是成功了,汉化的深入人心加强了汉人与胡人的通婚,以至于后来隋唐的建立者都有着胡汉的血统。但如果说失败,的确改革过于急促想一劳永逸最终酿成了对立局面,造成了后来国家动荡分裂。或许对所有改革都是如此,改革到了一定深度,没有石头可摸时,只能凭着改革者本人的经验和直觉,而这种改革的直觉造成的结果很多时候是预料不到的,因此改革也成了一件高风险的事。

上一篇

元朝东征日本的失败到底是因为日本的神风还是因为将领指挥不利?

下一篇

曾盛极一时的唐王朝是如何覆灭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