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孔子和晏子之争,齐景公最终选择了这个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孔子和晏子之争,齐景公最终选择了这个人
收藏 0 0

对于孔子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打小时候起就听各种孔子的名言警句,就算在现在,孔子的思想依然影响很大,孔子和晏子,可以说是春秋时期很著名的学者,两个人在春秋时期都做了很多促进社会发展的事情,而现在看来,孔子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晏子。但在春秋末期的齐国,孔子与晏子相争却稍逊一筹,为何被誉为千古第一圣人的孔子会在齐国的朝堂上败于晏子呢?

孔子和晏子之争,齐景公最终选择了这个人

这还要从燕子和孔子的两次交锋说起,也是唯一的两次交锋。

第一次交锋是孔子35岁,到了齐国的孔子,被齐景公多次接见。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国家治理之事,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就是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大臣要有大臣的样子,父亲、儿子也都要有各自的样子,上下各守秩序,国家就可以走上正轨了。

齐景公感觉孔子说的很对,大家各守阶层,各尽其责,自然安然无事。可是,当利益出现冲突之时,怎么解决呢?有人会仁爱,礼让,可是还有人不会呀。只靠儒家,根本就没有办法解决。

孔子和晏子之争,齐景公最终选择了这个人

过了几天,齐景公又把孔子叫来讨论国政。孔子说:”政在节财。”这意思就是说要节俭。齐景公一听,很有道理呀,就准备给孔子封地,重用孔子。

当时,齐国上大夫晏婴听说了,赶紧跑去向齐景公进言。

晏婴当时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即儒家能言善辩,说的很好,可是没有相应的法度进行规范。换成现代的话就是,儒家只会画大饼,定理想,却没有实际的方法可执行,等于是空中楼阁。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有用不,当然有用,但是,只用儒家思想,是没有用的。

孔子和晏子之争,齐景公最终选择了这个人

晏子进言齐景公,针对孔子提出的诸多理论,一一批驳,齐景公深思熟虑后采纳了晏子的建议,此后对待孔子只敬不用,后来孔子听说有齐国大夫想要刺杀他,便被迫与弟子们离开了齐国,返回了鲁国。

第二次交锋是孔子去齐国拜访,却不见晏子。

孔子和晏子之争,齐景公最终选择了这个人

孔子说晏子事三君必有三心,不然不会历经三朝还得以重用,而晏子听说后对齐景公反谏自己世代为齐国服务,不像他到处奔走,”拔树消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后来孔子听说了,连忙通过宰我向晏子道歉,并去面见了晏子。

齐景公时期,齐国面临燕国和晋国的征伐,外部局势并不安宁,齐国最需要的国策不是孔子所言的那套君臣之礼,而是切实可行的治国理政之策,晏子作为三朝元老,对齐国国情了如指掌,孔子对秩序的追求与重构和提高国力赢得争霸战争的国家需求间并不匹配。

上一篇

他寻欢作乐临幸了25岁的女囚,没有想到却成就了千古一帝

下一篇

皇帝也疯狂:从谦谦君子变成荒淫暴君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