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司马懿识破了空城计,为何却还选择撤军?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司马懿识破了空城计,为何却还选择撤军?
收藏 0 0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司马懿最精彩有对决,莫过于“空城计”。此计历史上有名,而且把诸葛亮的机智勇敢描写得淋漓尽致,对司马懿的小心谨慎而错过机会而嘲笑,后人认为司马懿不如诸葛亮。但现在网上还有文章认为,“空城计”最大赢家是司马懿。

司马懿识破了空城计,为何却还选择撤军?

魏国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蜀国得知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后,非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

司马懿识破了空城计,为何却还选择撤军?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敌人的到来。 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正在他大惑不解的时候,看到城楼上出现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音乐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机关头,诸葛亮弹起了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将军司马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只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撤退。

司马懿识破了空城计,为何却还选择撤军?

诸葛亮看到司马懿撤军之后,大松一口气,感叹道:“险计!”。其实不然,后来诸葛亮自己也叹到:“这是只能对司马懿用的计谋。”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因为司马懿生性多疑,最终上当其实不然,在这样的一个局中,司马懿非上当不可。

很多年后,司马懿将死之际,才把这样的一个道理讲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昭听,他道:“司马家族之所以被重用,就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若是诸葛亮死了,司马家族最大的敌人就变成曹魏政权了。届时,司马家族将会遭到灭顶灾难。”事实却是如此,曹操当初对自己的后人说过:司马懿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可见曹氏从来没有信任过司马家族。

司马懿识破了空城计,为何却还选择撤军?

据《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记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

对于曹家来说,没有了强大的敌手的话,司马家留着就是一个祸患,因此司马懿一直让诸葛亮存有牵制的实力。而诸葛亮也是参透了其中的道理,若是让司马懿在攻城中放水,15万打两千落败的话基本也是做不到的,于是他赌上两个人秘而不宣的生存规则,也借此给司马懿一个台阶下,双方都下了台阶,也都能获得共存。若是司马懿强攻,那么一损俱损,对双方来说都没有好下场,只是曹家获益罢了。所以,专家对此评价道:“他不撤军他就输了!”

司马懿识破了空城计,为何却还选择撤军?

这样看来,空城计并不是阴谋,而是阳谋。诸葛亮的疑阵,对于司马懿来说假装中计是最好的办法。这就是三国时两位顶尖谋士之间的较量,若是司马懿的水平达不到这个高度的话,那么恐怕早就打进去了不是吗?

上一篇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没有接管元朝全部疆域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四岁就知道让梨的孔融,长大后为何对母亲大不敬?真相是什么?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