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诸葛亮出山时,为何水镜先生会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诸葛亮出山时,为何水镜先生会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收藏 0 0

俗语说得好,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三国时期的两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刘备和诸葛亮。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其实只是织席贩履之辈,像他这样的人物在汉朝也有几十万人。虽然刘备早年也有所际遇,但总的来说,在他40岁之前,一直都像是丧家之犬一样,东奔西跑,寄人篱下。但是当他遇到诸葛亮之后,却如鱼得水,很快就成为了三国霸主之一。

诸葛亮出山时,为何水镜先生会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而诸葛亮呢?我们现代人知道他很厉害,但在当时,诸葛亮虽然以管仲,乐毅自比,但其实是被时人所嘲笑的,所以才会有诸葛村夫这个不太礼貌的称谓。但是当诸葛亮遇到刘备之后,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最后终于成为名垂青史的蜀国丞相,所以说刘备和诸葛亮的相遇可以说是风云际会,一个颇具历史性的时刻,但是为何水镜先生却有不一样的看法呢?

诸葛亮出山时,为何水镜先生会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水镜先生名叫司马徽,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当年庞统为了向水镜先生请教学问,甚至不远千里赶过来求学,后来蜀汉的重臣向朗也是司马徽的学生。当时刘备在荆州四处寻求贤能之人,也是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人,所以刘备才会请庞统和诸葛亮出山。所以说水镜先生对诸葛亮其实也是有着知遇之恩的,那么在《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为何在当时会说出“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这样的话呢?

诸葛亮出山时,为何水镜先生会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我想诸葛亮肯定是遇到明主了,刘备虽然前半生坎坷,但任何人也不能够说刘备是一个只会假装仁义的伪君子。当时曹操在许昌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我尔,也绝对不是一句试探的话语。一个人奋斗一生,到了四五十岁依然没有放弃希望,虽然他在之前已经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但是依然愿意再次踏上征途。单是这一点就可以让很多人钦佩了。

诸葛亮出山时,为何水镜先生会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很多人都说,为什么诸葛亮当时没有去投靠曹操呢?我想诸葛亮既然以管仲,乐毅自比,这说明他是希望能够得以重用的,至少是像管仲这样可以决定一国朝政的重要人物。而曹操手下的谋士多若繁星,论才能而言的话,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也不在少数。如果诸葛亮前去曹操麾下,那么顶多算是锦上添花。而且我们也知道,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要讲资历的,那么他想要在曹操手下出头,恐怕还需要等很长一段时间。而孙权跟曹操的情况又有些相似,最主要的是当时江东可是有着一个美周郎,有这样文武双全的人物在江东,诸葛亮想出头恐怕也是难上加难。

诸葛亮出山时,为何水镜先生会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而此时的刘备虽然有一定的班底,但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如果诸葛亮肯投奔到刘备麾下的话,一定有很大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且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刘备的名声,手下的武将文臣也具备争雄天下的资本。所以水镜先生才说诸葛亮遇到了明主。那么为什么说诸葛亮未得其时呢?

如果我们从后世的眼光来看,诸葛亮确实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说诸葛亮生得太晚了,如果他能早点参与到这三国乱世之中,无论他加入到刘备麾下,还是投奔曹操,都有着比现在更好的前景,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虽然诸葛亮依然提出了隆中对,提出了刘备可以称霸天下的战略宏图。但实际上,当时曹操统一北方,实力强大,一统全国几乎是大势所趋。虽然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但是难以损伤曹魏的根基。

诸葛亮出山时,为何水镜先生会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而刘备和孙权更像是负隅顽抗,北伐成功的几率确实是太小了。而蜀国在夷陵之战失败之后,它的发展前景已经远远小于吴国了。这一点我们从魏国的战略部署上也能看出来,魏国其实一直将战略目标都放在了东吴身上,因为它知道,即便蜀国发展起来了,对于魏国而言,只不过是一地的动乱而已,远不如东吴的威胁大。所以诸葛亮虽然六出祁山,耗费心力,最后还是无奈星陨五丈原,让后世的文人墨客以及百姓为之惋惜。

诸葛亮出山时,为何水镜先生会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结语

尽管诸葛亮未得其时,但却并不影响他在我们心中伟岸的形象。虽然很多人都以成败论英雄,但谁能说诸葛亮不是一个英雄人物呢?我想这一点都是大家所公认的。因此有的时候,即便你感觉有些事情困难重重,似乎不可能完成。但只要是你觉得它是对的,就请你努力坚持下去,即便最后真的失败了,也无悔这一生,也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本文由呵笔寻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上一篇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已经成为太子,为何还要逼父亲禅位?

下一篇

三国打成了一锅粥,却没有外族入侵,是谁在镇守边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