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大清王朝为什么会断送掉最后“起死回生”的机会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大清王朝为什么会断送掉最后“起死回生”的机会
收藏 0 0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列强开始棒揍东方大帝国——大清王朝,迫于列强武力之压迫,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迫使清政府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其中影响最为深远,迄今仍为我国人之痛的两大条约,一个是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通过此条约,俄国人攫取我中华100余万平方公里之领土;另一个就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人讹我白银两万万两,裂我国土。作为中华儿女,此段历史绝不能忘记!

面对半殖民地的程度不断深化之窘境,清政府也没有完全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有志之士,都不愿意我中华之遭受外国人凌辱,国之主权不愿被他国践踏,所以一些爱国之士开始发起和组织了一系列的爱国、强国运动。其中动作比较大的要数由康、梁等人发起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关于这次变法,其初衷是为了改革弊政,以扭转国家之颓势,但是随着变法的一步步进行与深入,很多人和想法与做法发生了根本变化,导致了弄巧成拙的恶果。在那个人心不古的晚清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断送了大清王朝最后起死回生之机会?

大清王朝为什么会断送掉最后“起死回生”的机会

大图模式

一、新意欠佳的变法倡导者

这次变法的倡导者,众所周知乃康有为为首,梁启超次之,以及后来的支持者谭嗣同等人。我们重点说说康吧,康出身在一个时代为官的家庭,他的祖父辈以及父辈都是抗击天平天国的主力人物。所以说,康家忠君之道,康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成长的。

《马关条约》一签,这明显是要国将不国之节奏啊,康大师怎能坐视不理,于是他利用在京考试的机会组织全国举人来了个“公车上书”,“书”上主要是痛陈《马关条约》之痛,以及力求变法改革之迫切,内容很激进也很是积极向上。可惜的是,这份“公车上书”光绪皇帝根本没看到,因为举人们是没有权力给皇帝上书的,只有通过官员代呈,说实话,这个时候谁愿意沾这个包,而且当官的都知道,光绪皇帝就是个摆设,说得算的是他的“皇爸爸”慈禧老佛爷,她老人家什么脉大伙还没摸清,谁敢当这“出头鸟”。

大清王朝为什么会断送掉最后“起死回生”的机会

大图模式

大清王朝为什么会断送掉最后“起死回生”的机会

大图模式

二、“母子”之间的矛盾大爆发

此时光绪皇帝已经亲政了,至少名义上他现在是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祖宗江山基业的第一责任人。尽管光绪皇帝一直被慈禧太后的阴影所笼罩,被迫充当傀儡角色,可是光绪皇帝这位年轻人,有着先祖们同样的进取心,他不愿自甘堕落,更不想成为亡国之君,他渴望主掌朝政,成为一位名正言顺的皇帝。因而,他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只会是愈加激化。其实,这戊戌变法就是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这对名义上的母子之间矛盾爆发的一个“产物”,也是光绪皇帝命运走向万劫不复的转折点。

在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德国人又借机敲诈大清政府,抢占我胶州半岛,此时之中华真的是雪上加霜。面对如此窘境,光绪皇帝更加坚定了他的改革决心,于是他启用一些维新派的一些年轻人,如谭嗣同、刘光地、杨锐和林旭四人为四品军机章京,想法是以维新派控制军机处,方便皇帝命令尽快下达。同时,光绪皇帝加快部署和实施以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的改革大纲,改革就这样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大清王朝为什么会断送掉最后“起死回生”的机会

大图模式

大清王朝为什么会断送掉最后“起死回生”的机会

大图模式

三、姜还是老的辣

而通常关于这场变革的失败,就必定会提及一位争议人物“袁世凯“。关于袁的争议无非以下几点:

1、事情的结果几乎是取决于袁世凯的抉择,作为一名中上等军官的袁世凯,当时有那么厉害吗?

2、老奸巨猾的荣禄和袁世凯怎么就不那么义无反顾的跟着慈禧太后对抗光绪皇帝?

3、以慈禧太后的政治敏感性,能够完全不知情,甚至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几位大臣的选择上吗?别忘了,此时的慈禧太后已经是亲自领导过两次政变的风云人物了。

其实,早在谭嗣同找到袁世凯之前,慈禧太后就已经时刻盯紧光绪皇帝这伙维新派人的动向,而且做了针对性的准备。当光绪皇帝一纸调令将袁世凯从天津调到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就已经明白了维新派人的意图,她早已安排妥当,就等君入瓮。袁的精明之处就在于,这等决定命运之事要懂得“慢半拍”,看看再做决定。

大清王朝为什么会断送掉最后“起死回生”的机会

大图模式

文:王金百

上一篇

于清、郑和战的故事大家知道多少呢?快一起来看看吧

下一篇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些女子比大多数男子都要强,中国人忘不了她们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