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神医孙思邈真的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必须毁了五石散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神医孙思邈真的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必须毁了五石散
收藏 0 0

孙思邈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神医,他的一生不在意功名利禄,对皇帝的多次封官都加以拒绝,一心一意钻研医学,为广大患者治病,所以很多关于孙思邈治病救人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由于他一生精通医术,而且善于养生所以他的寿命很长,以至于他到底是活了141岁还是125岁还是160岁,存在很多争议。

药王孙思邈是活跃于隋唐时期的医学家,药学家,也是著名的长寿之人,生于公元541年的他经历了西魏、北周、隋、唐总共四个朝代,可以说是见证了那个动乱时代的活化石。根据《旧唐书》记载:“(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不孙思邈仅在哲学上很有研究,在医学上的贡献更是突出,其编撰的《千金方》成为了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神医孙思邈真的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必须毁了五石散

孙思邈生来就很聪明,而且好学,7岁的时候就能认识一千多个字了,每天都能背诵一篇古文,可以说是十分的聪明伶俐。可是他的身体不好,总是生病,为此把家里的家产都耗费了很多,于是他下决心当医生,治病救人。

他学医不仅向书本学习还向普通群众学习,他一方面熟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另一方面主动向普通百姓学习,把他们掌握的偏方都记录下来,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这些民间偏方最终都被他写进了自己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青年时代的孙思邈隐居终南山,名声很大,隋文帝杨坚召他进宫,授予百威国子博士,孙思邈坚辞不受。唐朝的两代皇帝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先后两次召他进宫封爵拜官,他都拒绝了,后来碍于情面推荐了自己的弟子刘神威进了太医院。就这样孙思邈始终不去做官,坚持在民间研究医学,治病救人。

孙思邈在医学上有许多首创,他是首位提出妇科、儿科要独立分科的医学家,他第一次对医德进行了完整论述,他是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思想的人。

神医孙思邈真的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必须毁了五石散

特别是他在《备急千金翼方》记述的中医方剂——五石散,更成为那个时代最为流行的东西。但是在孙思邈临终的时候,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毁了“五石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来了解一下何为五石散,其实,五石散是一种丹药,多是矿物石成分,汞含量严重超标,服用后还有强烈的副作用,吃了它就算不当场丧命也会短命,一个注重养生之道的神医,不可能不知道五石散的危害。

神医孙思邈真的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必须毁了五石散

在中医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是药三分毒”,不管什么样的药物,对于人体的伤害都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如人参这样的补药,使用不当的话,也会伤害到人体,甚至危及生命。五石散又叫寒食散,主要由石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等五种石类药物组成,再加上桔梗、文蛤、鬼臼、太一余粮、干姜、附子、桂枝数十种草药,这个方子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有医圣张仲景创制,是用来治疗伤寒的药方。但是在张仲景之后,被一些方士进行了改良,渐渐形成了魏晋时期常见的“五石散”。

据说在服了五石散之后,会感到体内烦热异常,因而喜“一切冷食”,无论衣食起卧,愈寒愈舒适,使人“心加开朗,体力转强”的感觉,故人皆趋之若鹜。而在魏晋时期,五石散已经成为日常家居必备之物,要是家里面没有准备五石散,都不要一时招待客人。而历史上有名的“魏晋风流”正是在五石散的帮助下实现的。

神医孙思邈真的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必须毁了五石散

由于这种药可以转体弱为强,因此何晏有钱之后就开始吃了起来,其他人也跟着效仿。当时五石散的流行程度,和清朝末期的鸦片差不多。根据是否吃了药,来判断这个人富有与否。孙思邈也曾经服食过这种丹药,但中了丹毒,满头都是大包,别人给他治也没治好,还是他自己开了一个方子治好了。所以他对五石散的毒性有了正确的认识。

所以临死时要求弟子把五石散的方子毁了。这是孙思邈科学精神的体现。但貌似他的徒弟并没有这么做,阳奉阴违,最后药方被保留了下来,其危害性也一直延续着。但是,类似的悲剧,在人类历史上,依旧不断重复……

上一篇

希特勒这一愚蠢决定,等于亲手掐死了1300万德军,致纳粹加速灭亡

下一篇

古代失传的3大兵器:一件难以复制,一件流失日本,一件造不起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